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秦淮 《兰州学刊》2012,(5):96-102
在步入消费社会的今天,时尚婚礼正在取代传统婚礼而成为中国社会婚礼的主流,传统婚礼也由一种理性文化活动蜕变为基于感性的符号消费。时尚婚礼不仅改变了传统婚礼的形式和内容,也使传统婚礼的文化价值和功能丧失殆尽。时尚婚礼用作为符号系统的文化组合游戏式实践替代了传统婚礼作为意义象征系统的文化排他性实践,变成一场演出、戏剧。暴露了消费至上、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偏颇、狭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异地安置区直台村C氏婚礼为例,阐述婚礼是羌族传统文化展演的舞台,具有民族性与现代性结合、传统“孝”文化传承及以歌舞为媒介的特点,在保护与传承羌族文化及促进羌族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羌族婚俗促进羌族民族及中华民族认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婚姻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文化中尤其以婚姻观念和婚礼习俗为重,中西方各自的婚姻观念和婚礼习俗构筑了不同的婚姻文化。在现实语境下,涉外婚姻必然面临不同婚姻文化的碰撞与交流问题。在此通过对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产生之源流的追溯,分析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的表现以及由此引起的碰撞与交流,阐述了婚姻观念比婚礼习俗对涉外婚姻的影响更为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礼仪是在原始社会风俗和礼仪的基础上由人类继承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就单项礼仪来看,都可以从原始习俗中觅得其踪迹:冠礼是由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演化而来,婚礼则是经过了后世的改造而形成的,而丧礼是保留原始文化最多的领域。本文以我国古代的冠礼、婚礼和丧礼为例,分析其中隐含的原始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5.
土族是甘青特有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五个地区—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三川地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以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土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尤其看重婚礼。热闹而隆重的婚礼仪式 ,从娶亲、送亲、结婚仪式、谢宴等每一个程序几乎都伴随着婚礼歌而进行。不同地区的婚礼歌具有不同的风采。互助土族婚礼歌的唱词内容十分广泛 ,涵盖了互助土族人宗教信仰、审美文化、文化艺术、伦理道理、生活习俗等方面内容 ,是一幅浓缩了的互助土族民俗文化的美丽画卷。一、互助土族婚礼歌的…  相似文献   

6.
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迁入民族"。朝鲜族的历史是从迁入民族过渡到少数民族的过程,其文化本身也是从朝鲜半岛的文化过渡到中国朝鲜族文化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了朝鲜族的传统婚礼文化以及它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受外来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影响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婚姻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闻名世界。如今,伴随着文明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一改传统的大吃大喝、大哄大闹为主要内容的婚礼模式,开始追求婚礼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8.
天主教传入山西时与主流文化结合在一起,其本土化的主要趋向是儒教化.清禁教时期,山西教徒把民问信仰的观念、方式渗入天主教,使其民间化.他们用放鞭炮、贴对联、叩拜神父等中国传统方式庆祝天主教的节日;过中国传统节日时,也没有完全放弃传统习俗,甚至外国传教士也用中国传统方式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山西教徒的婚礼、葬礼等人生礼仪继承了大部分山西地方传统礼仪.这些都体现出教徒信仰的礼仪一定程度上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章敏敏 《理论界》2013,(10):60-62
自从凡勃仑提出炫耀性消费后,这一现象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凡勃仑总结的炫耀性消费的动机对炫耀性婚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婚礼消费符号化、个性追求以及面子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炫耀性婚礼有双重作用:给人们带来心理满足的同时也有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此,笔者认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正确的婚恋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炫耀性婚礼的泛滥.  相似文献   

10.
婚礼不贺与不用乐是先秦礼制。东晋朝廷出现的贺婚及婚礼用乐与否的礼学议题反映出了礼文化中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对话与较量。在这场持续了几十年之久的较量中,朝廷对于民间的贺婚与婚礼用乐的礼俗由最初的拒绝到最后不同程度地加以接受,这显示出小传统具备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小传统民间礼俗是引导晋代礼制,尤其是婚礼制度变革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1.
结婚典礼的成功与否,婚礼主持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婚礼主持的语言技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力求寻找到最佳的"语言切入点",以创造出最佳的婚礼效果.  相似文献   

12.
西北回族在婚礼仪式中有大唱宴席曲的习俗,随着城乡现代化的推进,这种习俗已经难得一见.回族婚礼大唱宴席曲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给婚礼场面增添喜庆热闹气氛、显示排场和好客.在宴席场表演中没有女性参与,调把式在表演酒曲时常以茶代酒.  相似文献   

13.
婚前的礼仪主要有提亲、相亲、订婚等;婚礼的程序主要有接新娘、婚宴等。婚礼存在需改进之处,因此要理性面对。在中国农村,社会认同是最重要的,而婚礼就是这种社会认同最重要的形式。婚姻当事人经由婚姻礼仪的举行,获得社会权威和公众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婚姻和家庭特定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戴天头、送迎姑娘、送迎儿子和抢亲四方面,比较细致地介绍了藏族的婚礼习俗和婚礼习俗歌,对于研究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状况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族婚礼仪式是土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心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该民族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歌词是构成土族婚礼曲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现手法独特,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民族特点;其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包罗万象,涉及历史、人物、典故、天文、地理、气象等各方面。涵盖了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土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修辞手法、唱词的韵律、歌词的结构特点、歌词的美学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土族婚礼曲的歌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婚姻习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晚清以来,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福建作为近代中国较早开放的地区,其婚俗文化也在时代、社会的变迁中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涉及婚姻的各个方面。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婚礼形式的改良,而且包括婚姻价值观的深刻变革。恋爱自由、婚姻自主逐渐成为主流婚恋观。婚姻礼仪逐步摒弃繁琐的传统程序,而实行文明结婚。研究近代福建婚俗的变迁,探讨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变迁,对于我们今天也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不要按他人的意愿来筹备自己的婚礼筹备婚礼时,应把焦点集中在自己想要做的,而不是别人所希望你做的。千万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以婚礼纪实摄像师的身份参加了近百场婚礼,真可谓双手喜糖累累,浑身沾满喜气,也顺便掌握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越来越看清了那些欢天喜地的婚礼背后,暗涌着的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洞房花烛串了味 自古以来,男婚女嫁一直被人们当成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庆贺一番,这本无可非议。问题是在婚礼上,新郎新娘的欣喜程度,与婚礼的隆重程度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9.
接近岁末,婚礼又多起来了,婚礼录像也已成为新时尚。拍摄婚礼录像,主要表现热闹的婚礼场面。由于是即兴摄录,多靠现场抓拍,故要掌握一定的要领,否则时光不再,良辰消逝。初学者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镜头的切换要适时 从按下摄像钮开始,到摄像暂停这一段时间里,所拍摄下的画面内容,称为一个镜头。每一个镜头不宜太长,否则显得拖沓。如对着一个宴席,没有什  相似文献   

20.
河湟汉族婚礼歌是随同每个婚礼仪式的出现而出现的仪式歌,其内容与相对应的仪式紧密相关,由于仪式不尽相同,因而婚礼歌内容各异。就其功能而言,它在展演场域中所传递出的各种信息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婚礼程序的控制和连缀功能,对婚庆气氛的调节和渲染功能,以及对所有婚礼在场者的道德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