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生态伦理视角来探索当代消费文明,以反映主客体交互文明为主要立足点,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那么其内涵应包括:传统消费观念与生态伦理理念相融合形成新的消费观,消费实践与生态生活的联系促成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文明化。由此,要推进生态消费文明建设,从消费主体来说,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消费对象来说,应优化消费结构;从消费方式看,应引导生态化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消费观反映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渐走向成熟,与我国当前发展理念相契合,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夙愿。厘清生态消费观的概念,建构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规整其消费行为、升华其消费观念最基本的前提,更是大学生自身价值的时代性实现,是人之为人为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和谐状态的应具备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向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要尽快化解生态风险,在顺利完成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昂首迈步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实现生态价值观、工业文明中的经济增长观、物质主义消费观和生态治理范式四个根本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生存的最佳综合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理论上,要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文化的思想精髓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发展;在实践上,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步推进,有机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等各个方面,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政绩观成为党的意志、国家意识、社会时尚和全民追求.  相似文献   

5.
张硕  李惠茹 《河北学刊》2023,(2):140-147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推进实施,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创新成为具有现实紧迫性的实践问题和急需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创新的逻辑理路是地方政府创新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撑。在核心内涵指导下,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创新需要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结合已有实践基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综合决策协调制度、健全稳定规范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投入机制、建立生态文明财政支出动态监控机制、加快构建“政府—社会资本—公众”多元投入模式、完善“分配—考核—奖惩”全过程绩效提升机制、强化配套保障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佛教伦理与生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压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道路等的内在需要.而佛教伦理观中有许多诸如"因果报应"、"众生平等"、"依正不二"、"万物灵性"和"和谐共处"学说对生态教育具有惊人的启示意义.本论文试图从重建现代生态伦理道德基础、尊重所有生命形式存在的权利、倡导节俭节能适度的消费观、锻就生命个体"爱"的基石、提供人与生态和谐的模板等方面来端正人的思维,校正人的认识,调整人的发展思路,整体提高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对象,其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制度文明五个层面来进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应以生态承载力为发展基础,做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以生态文明观指导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注重生态文明城市个性特点建设,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根本保障和理论基础。当前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面临的主要诘难与挑战是微观具体生态文明制度的严重缺失。基于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们应深刻反思微观具体生态文明制度的缺失,并从科学的绿色政绩考评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与美丽广西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逻辑上的关联性,生态文明为美丽广西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践上美丽广西是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逻辑结果。美丽广西建设经历了“战略规划—城乡清洁—美丽乡村”三阶段,并且初见成效,但还需加强社会维度层面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态效率水平;加强全社会动员形式,避免陷入形式主义;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所指涉的对象或客体是由人类、社会、环境、自然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生态文明中的"生态"意味着人类—环境—自然三者相互关系中自然界的本源性和优先性,而其中的"文明"则意指人对社会—环境—自然之间内在关系的观念把握,以及对人类—社会—环境之间价值关系的实践建构。生态文明的内在逻辑包含着不可或缺且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对生态系统及其运动的自在的和必然的规律的观念把握,对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社会建构,以及对人类—社会—环境之间新型价值关系的实践解读。  相似文献   

11.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消费主义进行生态维度的批判,揭示了消费主义的反生态性,认为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的一个重根源。消除异化消费的对策是:实行“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实行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实行“稳态经济”等。这一理论对我们生态理性的觉醒、生态消费观的树立、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批判的深刻性和彻底性而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哲学的视野透视生态经济,探讨传统经济的自然观、生态经济的哲学基础以及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得出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生态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与大庆可续发展高度契合主要表现是:生态文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价值取向的相通性;时空境遇的必然性。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优势是:坚实的工作基础;较强的经济实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庆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制约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水环境问题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困难;城市功能布局有待完善。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是:以生态文明为基点,构建经济运行体系;以生态文明为核心,构建政府管理体系;以生态利益为价值取向,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秀  张国平 《兰州学刊》2009,(2):11-12,22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方向。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再迈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进步推进人们逐步正确地处理人、自然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如何处理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生态文明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这些都关涉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的探寻。  相似文献   

15.
广西要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的竞争力,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尤显迫切。构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传承与发展传统海洋生态伦理思想,树立海洋生态理念;需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的法制建设、文明责任制度建设;需要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机制等来保障。  相似文献   

16.
景杰 《学术界》2012,(12):166-175,287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认证制度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生态文明制度,是现实、有效的生态文明实现方式之一。生态认证制度满足了科斯定理的3个条件,使在现行经济运行机制中被虚拟化的环境权成为现实产权,是其运行的经济学基础。生态认证对象是包含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反映就是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认证指标体系,强化技术指标是重要发展方向。生态系统管理的全球保护依赖于局部地区成功的生态管理行动,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管理活动,生态认证在区域尺度上操作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赵正全 《青海社会科学》2008,(3):137-139,126
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现代文明发展的新趋势,实现生态文明的新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认识、更新观念。确立生态价值观念和生态财富观念,是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的全新认识视角和必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态型政府是在权力的生态觉醒和资本的生态觉醒之上才能建立的走向生态文明的政府.它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社会革命,并在这种推进中克服国家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中的两极分化造成的生态过耗,以强力实施生态性生产和生态性消费,一方面以人与自然界的生态整体为本位发展生态创造力、生态生产力,推动人的生态化发展,走生态—经济—社会—精神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生态合理性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伦理-经济生态:一种道德哲学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决定论”、“伦理气质论”、“道德立法论”,是20世纪形成的关于伦理—经济关系的三大理念。三大理念具有共通的哲学特质:“原子的观点”;“道德世界观”;“本体思维”。它们在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是20世纪诸多文明疾痼像生态危机、价值霸权、文明霸权的形上原因。21的文明需要进行关于伦理—经济关系方面道德哲学范式的转换。这个转换的基本内容是:由“原子的观点”到“实体的观点”;由“道德世界观”到“伦理世界观”;由“本体思维”到“生态思维”。籍此,建立和确证文明体系的多样性,文明主体的实体性,文明合理性的生态辩证性。“伦理—经济生态”,就是伦理—经济关系的“第四种范式”;“生态论”,就是伦理—经济关系的“第四种理念”。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主要阵地,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态文明理念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培育"理性生态人"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内容主要包括三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培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生态道德观与生态价值观培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理念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