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主张:参与是民主的核心;参与的主要功能在教育;公民参与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与公民自身利益相关的各个社会领域;参与的形式不仅有直接参与还包括间接参与;参与应贯穿整个决策活动的全过程。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以参与式民主理论为指导,推动大学生民主参与,可以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民主化建设。大学生可通过学生组织、学生代表、网络平台等途径民主参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对古典民主的改造和对公民参与的漠视不仅导致自由主义民主在20世纪70年代面临严重危机,也使民主本身失去了活力.为了应对自由主义民主的危机,卡罗尔·佩特曼主张民主的实质就在于公民参与,认为公民参与的实践应当由经济领域开始,并逐步向政治领域扩展,以实现一个完全民主化的参与性社会,标志着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正式兴起.佩特曼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引起了中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对当代中国的民主实践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3.
以公民参与理论为核心的民主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在基层自治组织平台下协商管理社会事务,促进基层政府的开放性和民主化,对于推动地方治理创新和公众参与均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两个地方政府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创新的案例,分别分析“民主恳谈”和“议事会”对基层民主治理的启示。应加大政府向社会赋权力度,建构多层次的基层民主参与结构;推进基层民主组织监督平台的发展,赋权公民参与的动力原点;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民主治理,发挥其他组织的积极作用,以期实现地方政府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的程序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民主理论研究中出现了参与式民主理论复兴的潮流.在批判和反思自由主义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参与式民主以公民参与为理论核心,在公民参与领域上,倡导将公民参与引向公共领域,促进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融合;在公民参与层级上,倡导扩大基层公民的直接参与,促进民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循环的实现;在公民参与方式上,倡导公共讨论协商,促进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协调和共同合作.参与式民主在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扩大了直接民主的有效范围,从公民参与的领域、层级以及实现方式等方面明确公民参与的制度设计,提升了参与式民主的现实可行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司法改革不仅是司法机关的事,更是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司法改革的力量如同其他改革一样,也有从下而上的需求。本文是对公众参与司法改革基础性探讨,公众参与司法改革是司法民主应有之意,也是节省司法改革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推崇的代议制民主是一种选举民主、精英民主,具有排斥公民参与的倾向,由此产生了现代民主国家的公民的政治冷漠主义,导致了代议制民主的危机.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就是在反思自由主义的代议制民主的危机中复兴起来的.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主张通过公民的讨论、协商来制定公共政策,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自由主义的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但是并非要完全取消或取代代议制民主.而是主张以参与式民主弥补代议制的公民参与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治理与地方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指的是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或团体、政府、志愿组织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和执行过程,从而影响资源分配、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参与式治理"是对"多中心治理"的超越,是在治理过程中注入了民主的元素,是参与民主、协商民主与治理的结合.参与式治理有一个从影响决策到参与决策再到参与治理的演变轨迹.参与式治理要求政府重新定位其职能和角色,转变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使之从单向度的权力运作到双向的互动协作.参与式治理从地方层面入手,转变政府决策过程,优化政府治理行为,培育公民社会,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现在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民主发展的标准和尺度。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程度,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实现方式,对推进政治社会化和实现政治民主化具有关键作用。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挥其政治社会化功能,对于实现我国政治民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不仅要继续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而且需要改进我国的政治社会化,以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挥政治参与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9.
人民陪审员制度能让普通公民协助司法、见证司法、参与司法,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和司法民主功能,但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陪审专业户"问题,妨碍了民众的平等参与,违背了法定的程序要求,也不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为此,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随机抽取的方式,细化随机抽取方式的法律规定,加强对随机抽取方式的监督,以有效解决"陪审专业户"问题,进一步促进司法民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参与式民主管理的“4+2”工作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是在反思自由主义的代议制民主的危机中复兴起来的。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主张通过公民的讨论、协商来制定公共政策,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4+2"工作法作为一种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方法,其基本手段就是通过扩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从而使其成为基层公共事务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因此说"4+2"工作法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仍存在公民的有限理性等问题,所以对于"4+2"工作法的借鉴和推广问题应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司法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公众有序参与司法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我国现行公民参与司法制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形式层面而实质参与缺位,这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的公众性低、法律规定范围内参与渠道单一、参与流于形式。公众参与司法的正当性基础主要体现在公众正义感与精英主义的平衡、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契合、体现协商民主的价值。但公众参与司法应受到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的限制。当前,"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与"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这两个方向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公众参与司法"双向互动"模式,而这一转型又指明了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方向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网络公众理性化司法参与——语境、问题及建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众参与司法运作过程已经成为当今司法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促进理性化的网络公众司法参与更是中国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在网络公众司法参与现实中,由于司法机关与网络公众间缺乏有效的双向互动关系、司法运作过程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及司法机关没有建立有效的司法网络回应平台等问题,使网络公众司法参与理性化建构陷入困境。要实现司法民主化进程中网络公众参与的理性化建构,应当通过司法机关与网络公众建构有序参与共识的体验过程,建立透明的司法运作机制,引导网络公众司法参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3.
走向司法化是宪法发展的客观趋势。在我国,宪法司法化的障碍主要是认识上存在误区。宪法的法律性决定了宪法可以而且应该司法化。宪法司法化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公民参与民族政策的制定是推进民族政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我国公民参与民族政策制定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公民参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是当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政治国家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公民参与不仅是其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政治现代化、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而高校党团组织在促进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组织优势。本文从大学生公民参与的"两个领域"和"三个层面"对大学生公民参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大学生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探析以高校党团组织为依托对大学生公民参与进行引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存在着思想意识上、体制上的缺陷。由于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政治参与的环境,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问题的日益凸现,推进教育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关系到教育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程度和深度。本文选取教育政策中公民参与问题为研究主题,围绕教育政策中公民参与的内涵、价值、制约性因素、研究领域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就扩大教育政策中公民有序参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邵劭 《金陵瞭望》2011,(14):84-85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程序.并由其行使一定司法职能的制度。目的在于扩大司法民主.以普通民众参与行使审判权的形式。实现公民对审判权的分享与监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叶,当代民主化浪潮在全球受阻。在民主化的反思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了公民社会对民主化的推动作用。笔者试图从结构-功能、政治文化与全球化三个维度分析公民社会对民主化的推动作用是如何可能的:公民社会的内在结构有利于划定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疆界,构建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提供一种“以社会制约权力”的机制;公民文化与民主文化和谐一致,加强公民文化建设对培育民主精神与民主文化有很大助益;从民族国家层面走向全球层面的公民社会,仍有可能成为推动世界性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司法的公众参与"是近年来理论法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对S地区"司法公众参与"的实施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由于S地区对"司法公众参与"的性质、司法职业化与司法大众化二者的关系认识不清,导致了S地区公民观念以及人民陪审员制度设计陷入失灵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重塑以司法职业化为前提的人民司法理念,提高专家陪审员的比例,模仿PPP融资模式以加强公众参与司法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期使公民实质性地参与到司法过程中,以服务于S地区乃至全国的司法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