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挂灯笼、放鞭炮、剪窗花,大大渲染了节日喜庆的氛围。而窗花就是我们常说剪纸,它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美术教育内容之一。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来探讨民间剪纸艺术造型中所蕴舍的审美理想,对提高学生的审美造型能力,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结合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规律及剪纸艺人的独特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浅析民间剪纸艺术造型中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凤翔木版年画所运用的造型语言背后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理念。这些艺术造型构成了民族、地域认同的符号体系,具有相当强大的文化接受背景,是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动画形象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楚艺术造型符号体系不仅是上古楚人的文化创造行为 ,而且还是楚人的视觉体验与审美心态的映射。楚人的视感与审美心态有如下特征 :对运动美的神往 ;对整体造型的把握和对特征部分的敏感 ;对色彩美的感悟 ;对空间境界的拓展。上述特征是上古楚人视觉与心理选择的结果 ,它们共同构成楚艺术造型符号的特殊旨趣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诗人审美心理、审美趣味的表现。一部杜诗,就完整地保存了诗人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把民族的精神之美冻凝在那具有恢宏历史感的诗篇之中,达到艺术上美的高度,充分体现出诗人艺术思维中那种能动地反映世界的审美把握。 一、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杜甫的诗歌,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诗史》来读,有重视其认识价值,而不太注意其审美价值的倾向。其实,艺术的根本功能是审美的。诗歌对现实的认识反映并非直接的,而是以情感为中介对现实作评价反映,并通过这种意象思维中的心理体验的反映,把现实的景化为诗中之境,借以流淌自己汩汩情思。  相似文献   

5.
面料风格与服装的审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装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实用品与艺术品要素,服装在其基本构成的造型、色彩、材料三个因素上均具有审美意义。尤其是材料中的面料,它是构成服装一切审美意义的载体,它的风格对形成服装的美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分成主动条件与被动条件两种情况来运用。  相似文献   

6.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之中形成的对象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人也要求对象能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的人对现实的特殊关系。审美关系的特点主要是: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美学的范围由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规定为三大方面:审美客体(美感)研究,审美主体(美),审美创造(艺术)研究。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美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美学在社会实践之中与人类的其他知识体系和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确区别,从而形成了美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性质。美学在形成过程之中与哲学关系最为谋求,从而决定了美学的哲学性质。美学在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过程之中,由于现实所包含的自然、社会(他人)、人自身(自我)的不同方面,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美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7.
文学源于现实,文学的理想也在于达成与现实的审美对话,召唤世界向美生成。随着现代性的推进,对文学审美理想所持的乐观态度愈演愈烈,终于进一步扩展成审美主义的艺术期待。然而,文学审美果真意味着福音?事实上,由于文学中的符号隔离,以及主体审美态度的多样性,文学的审美理想与审美实践经常会出现偏差:审美有时非但没有导向解放与拯救之途,甚至还给人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作家的艺术创造,就是以审美价值的尺度,对现实世界诸种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捕捉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并且联系以往积贮在脑海中的表象,生成审美意象,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9.
着重阐述楚艺术打散构成的生成基础,并通过具体例证进一步讨论了楚艺术打散构成别开生面的艺术特点.作为楚艺术创作本体来说,当把"看"转换为"被看"的进程中,流观的审美把握则造就了楚艺术自由灵动的气象.流观的观看方式和审美把握促使楚艺术充满异乎寻常的想象力,从而在造型的范围内凸显灵活多变的构图与陌生化的形象,这一崭新的艺术形象来自于打散构成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工笔人物画开中国传统之先河,是我国最早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如何再认识、再理解工笔人物画,是当代工笔画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对工笔画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微观上看,工笔人物画在千百年的变迁中,一直保持着以线立骨、以意赋色、以形写神和意象布局等艺术特色,并以此构成符合中国人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如今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个角落,工笔画吸收西画的素描和造型观念,在传统工笔画线条造型的基础上,将新的线条引入其中,并营造出完全不同于古人的情感氛围,在描绘现实人物的生活与形象方…  相似文献   

11.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与读者进行生命对话的桥梁,因为艺术家不仅把他的审美道德思想与情感寄托在形象之中,而且还要通过形象创造对社会道德规范进行价值判断。事实上,创造艺术作品就是通过创造生动而完整的人物形象来展示丰富的审美道德思想的过程,不过,艺术家的不同审美道德价值选择最终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图腾是民族群体的象征,是一个族群区别于另一个族群的标志。图腾崇拜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精神信仰与文化符号,通常以旗帜、族徽、服饰及纹身等为表现的载体。花瑶是一个迁徙民族,以盘瓠为祖先,同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龙,在长期生活与迁徙过程中,花瑶与迁徙途中的各种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的图腾崇拜。花瑶没有族徽、族旗与纹身,其服饰是图腾崇拜的最主要的载体,图腾崇拜对花瑶服饰艺术总体形态及花瑶挑花艺术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同时图腾崇拜禁忌在花瑶服饰中具有矛盾体现,充分体现了图腾崇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现实生活与生命的崇拜。  相似文献   

13.
论音乐欣赏中的审美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作品通过具有感知能力的欣赏者的知觉感知成为审美对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领悟作者意图的创造性的欣赏,使音乐作品进入听众意识之中,重建活动就显得有意义.音乐作品有它的自在性,知觉主体在感受音乐作品时要积极介入,但不能随意.在音乐欣赏的活动中,知觉主体总是带着某种审美标准去评判审美对象,对于不符合自已的审美标准的音乐作品,可能会作出与音乐作品原意相左的理解.在不同时期的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的偏离也时有存在.另外,审美心理定势对音乐欣赏活动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残雪论     
残雪的作品因为纯度高,包容性强,信息密度大,结构复杂,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理解难度。残雪的文学意义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即:思想资源的世界性,创作主题的超前性,艺术审美的独特性。她不仅在中国文学界独树一帜,在当代世界文学也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净化理论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归纳起来主要是宣泄、陶冶、审美等观点悲剧作为艺术作品,能够 激起观众内心的快感和痛感,从而使观众的情感达到极致的状态。但是剧本跟现实,主人公跟观众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审美 距离。因此观众作为审美主体有自身的情感关照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张寅彭、强迪艺编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清]法式善〈梧门诗话〉合校本》为文本,利用诗歌美学基本原理,对法式善《梧门诗话》美学追求进行探讨。法式善作为一个蒙古族诗人、诗歌理论家,在丰富的汉文诗歌创作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美学观,甚至在其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并形成其独具特质的美学追求。即形成了以“清峻”、“清淡”,“幽旷”、“幽寂”四为合一的“清幽”之美的诗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曹建玲 《南都学坛》2012,32(5):70-74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的"异数",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见解和审美追求,她追求真实表达自己的生存体验,疏远政治功利的主流文学;追求"庸俗",尊重大众审美趣味,回避"崇高"的严肃文学;追求思想意蕴的丰富深刻和"启示"效果,反对一味迎合大众趣味而流于简单浅薄。这些追求维护了文学创作的独立性,使她的创作既满足了战乱中的上海大众读者的精神需要,又具备了现代思想品格,给更广大范围的读者以更高一级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8.
王蒙的《红楼梦》评论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特征:鉴赏与批评并举,体悟与活说贯通;生活经验与审美体验融为一体,思想观念与笔调文情汪洋恣肆。他敢于立说,自成一家之言。他的《红楼梦》研究能够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理予以"概念化"表述,并在体悟、阐释、批评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红学研究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受家庭变故 ,家庭成员以及自身感情经历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 ,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人格特质———超越时代的叛逆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力和独具慧眼的审美情趣 ,并以伟大的人格特质通过作品的渲染构建社会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0.
宋末遗民汪元量的诗歌记载和反映了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被誉为"宋亡之诗史",具有"载正史之未载、补正史之不足"的史学价值。而汪元量用形象的手法反映一代之历史,其"诗史"亦具有诗的意蕴和美学价值。与杜甫"诗史"相比,汪元量的"诗史"明显带有自己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