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会  乔相军 《河北学刊》2007,27(6):137-141
据统计,我国每天大概有三到五部长篇小说以纸质的方式出版,每年创作并发表两三部长篇小说的作家大有人在,创作进入了一种"泡沫写作"时期。多产并非意味着繁荣,市场经济严酷的生存法则给作家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消费文化使文学作品变成了娱乐工具,网络数字的盛行改变了作家的创作方式,并使作家消融于广大的"文学写手"之中,"平民化"成为当代作家的一种时代趋势,作家正在经受被时代遗忘的焦虑。  相似文献   

2.
文学场与经济场、新闻场、娱乐场等其他社会场域相互作用,构成文学生成及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文化环境,即文学生态。新世纪以来,作家的创作心态无疑受到文学生态的巨大影响。文学营销中的"品牌策略",使作家被贴上"符号标签",从而影响作家形成自足的惯性心理。媒介权力的施控,催生了作家的媒介炒作行为,亦传递了作家创作上的速度焦虑。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霸权",驱使作家迎合读者读图的偏好,一方面仿明星式进行身体形象包装,一方面创作趋于影视化,这恰是作家趋附心态的显现。探究新世纪文学生态与作家心态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更深刻地从创作主体的维度理解新世纪文学的现状与走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表现只有文学家才能表现的“自觉的作家意识”,实际上是一个“为何写作”的创作发生学问题。本文使用这一提法有特定意义,即用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走上文学道路的作家。我们认为,作家为何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风貌和创作质量。具有自觉的作家意识的作家是...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诞生了许多重要而富于个性的作家.有些作家,似乎专门为文学史而存在;而有些作家,他们自身的存在,就足以构成一部简易的文学史--张爱玲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五四作家普遍表现出偏激情绪 ,其心理根源于作家们严重的焦虑和孤独与强烈的叛逆。而作家们的这种心理又是当时社会现实与作家个人经历、天赋禀性的产物。作家们的偏激情绪产生了激进的思想和激烈的言论 ,一方面以其狂飙突进的气势猛烈攻击封建传统与旧文化 ,另一方面由于潜在的农民文化心理的作用而不可避免地留下不少缺憾。同时 ,这种偏激情绪在文学创作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增杰 《文史哲》2013,(1):125-136,167,168
现代作家日记,数量大,内容丰富,是一个尚待开发的现代学术领域。日记是作家情感世界真实的投影。"五四"前夕,胡适在日记里发出了"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的呐喊,鲁迅日记记录了划时代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诞生历程。身在海外的吴宓,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到来却毫不理解,不知所措。当时的吴宓日记就表现了他那忧心如焚、痛不欲生的郁闷心境。1940年代后期发生的闻一多遇刺事件,在叶圣陶、朱自清等一批作家思想上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日记集中地展示了他们精神上的焦虑、愤懑。焦虑和愤懑化为行动,促使一批作家集体乘船北上投奔解放区,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向。20世纪后期,杨沫、巴金、俞平伯、陈白尘等几代作家的日记,更从不同侧面,逼真地呈现了作家在无法抗拒的暴力面前的愤慨与无奈,具有历史深度地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荒唐与罪恶。百年作家日记也是一座无所不包的现代文学史料库,举凡作家早年出国考察的发现与惊喜,现代文学学科建设具体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乃至在公开发表的文字中较少见到的作家出言无忌的创作评论,在日记里都表现出了特有的个性与精彩。现代作家日记研究面临两个紧迫任务:一是开展对日记的抢救与整理;二是在整理过程中加强对日记的辨伪与阐释。文学史研究与日记研究的融汇,将可能接近研究对象的本真,带来已有研究结论的丰富与改写。  相似文献   

7.
一、《旅人书》大略 《旅人书》是一部独特而智慧的小说。在我的阅读习惯或是批评方式里,我总喜欢去找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甚至于区别于作家自己不同时期殊异的元素或内涵,追问作家的作品有无提供新的语言秩序与新的讲故事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作家的语言风格是指文艺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特色。文艺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是语言的艺术。研究作家的语言风格,尤其研究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不仅对指导文艺创作,培养好的语言风格,而且对提高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因为只有把握了这一作家的语言风格,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作品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广阔的生活图景和思想风貌,以至于得到美的享受。 我们听说的作家语言风格,不同于语体风格,也不同于文风。作家的语言风格乃是作家的创作特色,是作家特有的和惯用的语言表现手法。任何一个伟大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家的语言风格就是由作家运用语言材料时所体  相似文献   

9.
吕赫若是目前被海峡两岸文学界共同重新发掘和发现出来的一位特殊的台湾作家。今天我们应该将他还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台湾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左翼作家,并将其作品定位为海峡两岸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重要代表之一。吕赫若作品的全面翻译介绍,改变了台湾现代文学史的最高成就状态,也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序列。特别是在同属中国左翼作家范畴中,吕赫若的文学史地位应当是相当重要的,他与当时的大陆作家蒋光慈一起,可以分别堪称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小说作品大都反映了华裔作家对美国华人生存状况的不满,以及对华人社会种种问题的困惑,因此很多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都表现了对美国华裔女性未来发展的理想化憧憬。美国华裔女作家任壁莲在其作品中从多元的文化族裔视角提出了颇为独特的族裔身份观,表达了作家建构一种全新的美国族裔关系和族裔身份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1.
毛晓平 《河北学刊》2002,22(5):121-125
民俗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人群共同的生活方式,是形成一个民族国民性的重要因素。民俗文化影响着作家的人生观、审美观,是现实主义作家创作的源泉。民俗对文学的浸润不仅在于作家对民俗的“模拟”,同时也是作家对民俗文化的汲取与批判。本文以浙东现代作家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可以说,失去了知青作家,一部新时期文学史会成为残篇断简。知青作家这一创作群体的出现及其产生的实绩,早已引起文坛的密切注视。然而,现有的研究往往偏重于知青作家的个体特征,或者群体的主体方面,忽略了产生知青作家群体的共同文化条  相似文献   

13.
作家是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抒写了一部女性精神史.在小说中作家吁求母性回归,颠覆非勒司中心主义;并以女性的自我和社会文化结构为切入点,阐释作家的女性观和小说所蕴涵的女性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文学的繁荣似乎是与经济繁荣成反比的,"穷而后工"、"愈穷则愈工",而温州作家群的崛起似乎打破了文学创作的这一规律.温州作家群里的不少作家经济宽裕,事业成功.数钱的手为何还要写作呢?本文以五位号称"温州文坛五虎将"的当红温州作家为例,来分析温州作家群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5.
1949-1966年,美英学界部分学者探讨、解读了新中国作家身份及其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出现了两大倾向.一是热衷于分析作家的内在心理与其外在行为的联系,用西方标准评判中国作家的转型行为,以此判断作家与新中国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是从文本出发,探讨、言说作家建国前后作品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他们的言说是"冷战思维"和西方社会特定的历史文化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人们也许还记得,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重放的鲜花》的作品选。它们的再度“开放”是历史给予它们的公正评价。如果把眼光扩大,从作品扩大到作家,从57年前的作家扩大到整个十七年的作家,我们可以说,在八十年代的文坛上,从十七年走来的作家,正是一批“重放的鲜花”。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32-137
从一开始,在都市里从事写作的晚生代作家们,选择了一种拒绝与主流话语合作的边缘者的姿态。出于对中心意识形态的恐惧,他们选择了边缘性的位置,扛起个人化写作的大旗,在经验和立场上力图成为独特个性的"那个个人"。晚生代作家的都市小说里,出现了一大批游离于主流的小人物,他们是都市的流浪者和遗弃者。晚生代作家塑造了都市里漂的一代,并以此为隐喻,传达出晚生代作家在既定的社会秩序里面的残缺感和边缘感。  相似文献   

18.
郭剑敏 《阴山学刊》2009,22(6):51-54
《青春之歌》的初版本与再版本在内容上有诸多的不协调之处,这一结果的出现,来自于作家对主人公林道静这一形象在两个版本中角色定位的内在冲突。再版本中的林道静已偏离了作家的写作初衷与原有的形象发展轨道,这反映了作品写作年代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对作家个人话语的制约与修正。  相似文献   

19.
论三十年代不同范式的作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三十年代不同范式的作家论周海波1936年,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了文学社丛书《作家论》,这本批评文选,收集了当时批评界主要批评家的十篇作家论。实际上,三十年代对作家论这一批评体式做出贡献的还有沈从文、钱杏屯阝等批评家。我们可以据此将这一时期的作家论批评大...  相似文献   

20.
作家学导论     
邹忠民 《江汉论坛》2006,(12):117-120
本文基于这样一种探求,对既往的作家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和整合研究,对作家这一特定对象进行综合研究和整体研究,进而由此构建一门“作家学”,并试图对此进行学科定位、体系建构、范畴考量、方法论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