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期间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由于江西不产食盐,对食盐的封锁给苏区造成极大困难,严重影响了苏区军民的生活和健康。中共积极动员群众应对食盐危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封锁的日益加强和自身"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苏区终未能解决盐荒,粮食、布料和药品等物资也十分缺乏,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希望更加渺茫。  相似文献   

2.
袁为鹏  龚达 《江海学刊》2023,(1):209-219
徽商同和号与兆成号的商业文书,蕴含有清末徽州地区的货币行用方面的丰富信息。因商业发达,19世纪初以来外来银元已在徽州地区货币使用中占据相当优势。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徽州地区银两的使用曾一度回升,但战后随着地区经济的复苏和茶叶贸易的复兴,外国银元在市场重新取得了绝对优势。这表明太平天国战争虽对地区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徽州地区经济战后恢复迅猛。藉此,亦可比较讨论晚清城乡之间和南北两地货币使用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苏区银行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武装斗争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7年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3年4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红军和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武装割据的局面。同年五月。成立了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和开展经济工作的需要,根据地创办了自己的造币厂——井冈山上井银元造币厂。1929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红四军进军赣西东固,同年,在中共东固区委的领导下,创建了东固平民银行。1931年秋,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取得  相似文献   

4.
<正>瑞金时期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最早重视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实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苏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等都曾发表了苏区经济建设的理论和政策的文章、讲话,党中央和苏区政府也多次形成决议和通过法令、法规,制定出了许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政策.这些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左”的指导思想,但其中仍有许多合理的部分,有些内容甚至对今天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建设有启迪作用.因此,认真研究瑞金时期党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瑞金时期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最残酷的战争时期,战争在苏区是处于第一的和主导的地位,苏区的一切工作包括经济都是围绕着这个主体而进行的.“我们党的任务是在集中苏区的一切经济力量,帮助革命战争,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①.那么怎样才能集中一切经济力量呢?在苏区初创时期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没收地主、军阀、官僚、绅士等的财产及储藏品;第二,占领新区和新县城;第三,夺取国民党军队的粮饷军装;第四,苏维埃政权在苏区内征收赋税.但是随着苏区的相对巩固和国民党军队不断的围剿、封锁,上述四个方面的经济来源日趋减少.首先,在旧区中地主、军阀、官僚、绅士等没收对象基本上已不复?  相似文献   

5.
鄂豫皖苏区的银行与货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曾先后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后改为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鄂豫皖省苏维埃工农银行、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后改称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银行)以及经济公社等信用机关,发行了约二十余种版式的银元、铜元、银币券和布币。金融机构的建立与货币的发行,是苏区经济建设和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共在领导赣西南、闽西农民武装暴动中创建的武装力量,随着革命的现实需要不断整合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地方武装,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立三路线"的影响下,苏区地方武装几乎被"绝对集中"到主力红军中,这充实了主力红军的力量,促成了红一方面军的组建,但地方武装的削弱也使苏区遭受损失.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罗坊会议在一系列争论后实现了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也使苏区领导人深化了对地方武装规模和功能的认识.在反"围剿"作战中,中央苏区地方武装恢复和健强起来,在规模上能够与主力红军保持一定的张力,形成较为稳定的武装层级体系;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承担起动员组织群众、护卫地方政权、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等任务,成为苏区群众组织、武装起来的重要载体和中共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论林则徐的货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林则徐的货币思想.文章共分三部分:一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对外国银元实行市场管理,规范其流通轨迹,毋须对之实行"抑价"或禁止流通,并按市价收缴小钱的思想.二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自铸银元以取代外国银元和维持钱票流通的思想.三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以塞漏厄,防止白银外流,挽回货币和财政危机的思想,及其禁烟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8.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货币的革命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飞 《理论界》2006,23(2):169-17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巩固红色政权和适应根据地的经济需要,发行了银、铜、纸各种货币,统一了苏区金融,发展了苏区经济,湘鄂西苏区发行的货币,具有鲜明的革命属性,是我国货币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论苏维埃时期中共的社会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依据苏区的实际,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从失业救济、难民救济、贫民救济和流民救济着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社会救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苏区的社会救济对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恢复和发展苏区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社会救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海上封锁是影响世界历史和国际安全形势演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已成为部分海权国家实施战略塑造的重要工具.特定国家通过运用其海上武装力量(甚至民间力量)对另一个国家特定空间区域(通常是其海岸、港口和航线)展开单方面的隔离,阻止这个国家以及中立国军用或民用船舶自由出入,以求破坏被封锁国家的稳定,削弱其军事潜力,最终迫使其大幅地变更政策.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复杂演进,尤其是在中美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美国战略学界开始围绕对中国实施海上封锁的可能性问题展开辩论.海上封锁在存在诸多战略优长的同时,自身亦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及战略短板.美国战略学界有关海上封锁的讨论大量出现,有悖于和平发展潮流,同时也不利于国际安全形势的总体缓和.  相似文献   

11.
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货币体系中都充当了中心货币的角色.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无法解决其内在的矛盾-"特里芬难题"而崩溃.在各方妥协下牙买加货币体系成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在该体系下,美元迅速扩张,世界经济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飞速发展.然而,一次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牙买加货币体系仍然不是一个完美的货币体系,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更使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苏区中华邮局实行保护政策,也接收改造了根据地内的一部分中华邮局,建立了自己的赤色邮政.为了打破国民党的通信封锁及维护根据地民众的通信权利与自由,苏区亦保留了一部分中华邮局,并以之为中介与国统区通邮.基于获取敌方情报及避免通邮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之需要,苏区对往来于国统区的邮件进行检查.对苏区中华邮局的保护及与国统区的通邮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为后来的国共通邮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由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策划和领导,1929年12月11日,举行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简称右江苏区)。百色起义后,右江苏区党(统称右江党组织)的领导机关有中共红七军前敌委员会和中共右江特别委员会。在红七军前委和右江特委的领导下,苏区共辖14个县,其中有10个县建立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一书(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下册图录部分的闽浙赣根据地货币中载有大革命时期闽北苏区铸造的两种银币。一种正面中间是地球、镰刀、铁锤图案,周围有“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字样,另一种正面中间是列宁头像,上面铸有“中国苏维埃”五字;两种银币背面相同,中间为“竟圆”两字,壹圆上面有“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字样,下面铸“一九三四年”五字;所有文字都是从左到右排列。前者即所谓“临币”,后者即“列宁币”。而(中国钱币》1985年第4期发表了钱杰《谈惊闻社钱币私制的苏区银元》,认为“闽浙陆…  相似文献   

15.
货币是经济流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媒介。人类自从走过了以物易物的简单交换之后,就出现了货币。货币的形式也从贝币、刀币、铜币,发展到以后的金、银,到宋朝又出现了被称为“交子”的纸币。自明朝中叶的嘉靖年间到1933年为止,基本上是银两、银元、纸币和制钱四种货币同时流通的复合本位币制。  相似文献   

16.
闽浙赣苏区建立以后,在战争条件下,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建立了苏区的法律体系。并取得了非常可贵的成就和经验。主要有一是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初步建立了苏区的法律体系;二是把坚持人民民主作为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是法制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推动苏区的经济建设;四是把惩办与教育结合起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启安 《人文杂志》2001,(3):154-15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的中央苏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伟大尝试.在此期间,为缓解苏区财政经济工作的严峻形势,支持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苏区政府先后三次发行公债.这三次公债的发行,对稳定苏区财政,支援革命战争,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54-162
中央苏区社团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一方面填补着传统基层权力组织和社团组织崩解后的权力真空,另一方面则发挥和担当着多种社会治理功能。具体来说,在扩大中共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实现苏区政权对社会的全面整合,巩固苏区政权的社会控制,提升苏区政权的社会治理效能等诸多方面,中央苏区社团组织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易凤林 《青海社会科学》2012,(1):154-157,170
中共领导层留学生群体以其在党内的重要位置和特殊的文化背景,对苏区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其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的重要地位基本决定了中共的革命政策,从而进一步决定了苏区教育的主流方向;在教育部等部门的绝对领导地位,决定了教育政策的具体制定;并以其明显的知识优势占据了苏区教育中的教学、管理等众多领域,从而对苏维埃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社会风俗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俊华 《兰州学刊》2007,(6):204-206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依据苏区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妇女解放、保护婴儿和儿童、禁烟戒毒、反对迷信、流民改造等方面着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苏区的社会风俗变革.这种社会风俗变革对改变苏区民众的落后风俗,培养进步、科学的文明风俗和习惯,重新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