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在八大前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充分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解放思想的非凡勇气、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这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要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它取得的成绩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均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主要领导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导致中共"八大"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毛泽东思想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不够彻底.这种局限,与后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错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共八大以后,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自身认识的局限,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推翻了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定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过渡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对国内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是导致毛泽东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治国理念的重要原因。汲取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但也不要因噎废食,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建国初,毛泽东、刘少奇对富农党员问题、农业经营体制问题和农村经济政策问题存在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中共八大反对个人崇拜,是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运阵营的大势所趋。毛泽东对反个人崇拜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态,使得反对个人崇拜问题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敏感话题。中共八大对反个人崇拜做了低调处理。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反个人崇拜问题进行了集中概括。邓小平的谨慎态度意在维护毛泽东的威信,反映出八大对反个人崇拜问题的认识局限。  相似文献   

6.
人民内部矛盾的伟大学说 ,是毛泽东于 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系统阐发的 ,而实际上 ,构成这一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人民内部矛盾 ,最先是刘少奇提出的。早在 1951年 ,针对党内部分高层领导对国营工厂内部矛盾的分歧看法 ,刘少奇写了《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文。在文中 ,刘少奇首次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思想 ,而且将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上升为一个普遍概念人民内部矛盾 ,并对这种矛盾的性质、特点和内涵作了准确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工会转向:建国初期的工会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前后 ,党的工会工作一度出现波动。邓子恢向中央汇报了中南区的情况 ,引起刘少奇和高岗的关注。刘少奇与高岗等针锋相对 ,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工会理论。李立三在邓子恢报告的基础上 ,对新时期工会的立场问题作了更加详细的阐述 ,并上书毛泽东谈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为了确保人事稳定 ,以牺牲李立三消弭了高岗、刘少奇之间的分歧。李立三的跌落虽然暂时缓和了中央高层之间的分歧与争论 ,却强行阻止了邓子恢、刘少奇等人对工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使得新中国的工会长期萎缩 ,失去了自己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第一落中的“邓、毛、谢、古”事件,标志着邓小平成为拥护、捍卫毛泽东正确路线和思想的代表人物,奠定了两人长期而巩固的政治关联;“邓、毛、谢、古”事件后,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第一起”的邓小平迅速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将领;毛泽东的“邓毛谢古情结”成为邓小平“第二起”的关键因素。“邓、毛、谢、古”事件契合了邓小平和毛泽东在革命实践、政治经历和思想路线等方面的一致性,在毛邓关系史上起着助推器和润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永生 《山西老年》2011,(7):18-18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8月27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电报,正式向党内宣布:“中央决定毛、周赴渝谈判。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由此至翌年春,刘少奇一直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从七千人大会到八届十中全会,存在着一个毛泽东认为他一开始就看出的问题("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和随后他与中央一线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的严重分歧,由此毛泽东提出要解决"跟中国的修正主义的矛盾"这个观点。联系这一特定历史背景,思考毛泽东发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目的,很显然,他是在寻找一种防止和反对党内甚至是中央领导层出修正主义的有效途径。但随着运动的开展,毛泽东日益认为修正主义就在党内,不但农村、城市,连意识形态领域也被修正主义统治,全国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自己手中,甚至断言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基于这种对阶级斗争形势、党内干部队伍状况的过于严重估计,毛泽东终于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目标直接指向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直至指向刘少奇。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所说的刘少奇"1962年的右倾",根源于当时他们的理论分歧:以调整国民经济为中心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反"左"还是反右;允许、支持还是反对、制止农民群众搞包产到户;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三面红旗"的经验教训,还是维护、捍卫和继续坚持"三面红旗".  相似文献   

12.
“八大”提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问的矛盾”。历史证明,“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结论是正确的。可是,在一年后的八届三中全会上(1957年9~10月),毛泽东同志首先在党内轻易地改变了“八大”结论。他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到了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5月),刘少奇同志宣布,“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  相似文献   

13.
对毛泽东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观作了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观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过渡学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其实践目标相同,精神实质相通,都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两者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是对"过渡"的理解不同;两者体现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即稳定与活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的"八大"开始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思索,但后来由于毛泽东同志对国内外形势与矛盾作了错误的判断,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继续用革命党的思维与方法来处理国家政务与党内矛盾,结果铸就大错。邓小平同志复出后,拨乱反正,实际上是重新开始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而这一转型的完成则有赖于小平同志对时代主题、国内外形势与矛盾的准确把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形成 ,展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正确性 ,但这条正确路线瞬间中断 ,令人惋惜。八大路线的中断 ,既有内部原因 ,也有外部原因 ;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 ;既有历史原因 ,也有当时的现实原因 ;既有理论上的不足 ,也有实践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盛会,它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有益探索。80年代,史学界对其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90年代,则在更广泛的领域对中共八大进行了更为深入具体的研究。本文将从八大的历史贡献及不足、路线中断的原因、对比史学研究三方面对其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八大的研究的不足之处加以说明,以期有助于史学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毛泽东"八大"前后的社会主要矛盾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八大”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认识和把握是一个从基本正确逐步转向错误的过程,即从与“八大”论断一致到把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最后把主要矛盾归结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在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中提出和使用“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这一概念,对毛泽东的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发生逆向转变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八大”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认识和把握是一个从基本正确逐步转向错误的过程,即从与“八大”论断一致到把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最后把主要矛盾归结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在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中提出和使用“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这一概念,对毛泽东的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发生逆向转变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直到新中国建立,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理论形成和初步实践的时期,从新中国的建立到党的"八大",是毛泽东经济思想大规模实践的时期,"八大"之后,毛泽东经济思想进入了曲折发展的时期。研究毛泽东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越来越大,经济体制方面一些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八大”前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