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治理效力最终体现为公司绩效的改善.本文借助固定效应面板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中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对公司绩效构成正向、负向的影响,也可能对公司绩效不构成显著影响,关键取决于公司股权集中度的状态及其变化,控制权转移所形成的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本文的研究为后股改时期保持适度集中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于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以协商方式实现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重新配置,而控制权交易则是上市公司控制权动态配置的过程.以1997~2004年间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案例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并且这一差异主要是由股权集中度的变化引起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不断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实现了公司控制权格局的重新安排,间接地起到了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其治理效率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高管变更是我国的一种独特现象,对此进行研究后发现:控制权转移后总体上并没有提高公司业绩.尽管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年内提高了公司业绩,但实际上是高管变更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另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在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年呈倒U型关系,但不显著;第二年呈U型关系,而高管变更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1999~2001年共290起股权转让上市公司的考察表明,终极控制者的类型变动会对公司价值产生不同影响.当终极控制权从政府转移到法人时,随着股份的增加,短期绩效也增加,但不能改善公司长期业绩.终极控制权从法人转移到法人时,尽管其股份的增加不利于中期业绩的提高,但对长期业绩的改进还是有帮助的.而终极控制权从法人转移到政府,不管是对公司短期、中期还是长期业绩的影响都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1999至2003年间发生控制权有偿转移的13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管制变化对控制权转移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年《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强化了信息披露的质量,上述管制变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幕信息的问题,但是没有提升控制权转移企业长期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3):84-90
基于犯罪心理学的风险规避理论,融合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框架,以我国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以及在会计稳健程度不同的公司媒体报道对控制权私有收益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媒体报道越多,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越小;且媒体报道能有效改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会计稳健性较强的上市公司,媒体报道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关系不显著,而在会计稳健性较弱的上市公司,媒体报道能有效缓解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借鉴公司控制权理论关于控制权的可竞争性的研究思路,以民营上市公司国美电器为研究对象,揭示出民营上市公司在进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障碍和解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是创始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一场动态的合作与非合作并存的博弈争夺;起因源自创始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所导致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缺失;因此,构建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控制权转移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研究忽略了对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及影响因素差异的探讨.本文以2004~2008年的大宗股权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得出的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键在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由控制权垄断性、控制层级及家族控制构成的控制权强化机制是影响私有收益的主要因素.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减弱控制权垄断性、降低控制者的私有收益,然而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随时间推移先降后升呈现"U"型趋势,终级控制者的利益取向在短期回归公司价值本身后又开始出现偏离,其原因在于大股东依然能通过对公司和二级市场的双重控制攫取私有收益.为纠正民营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必须就控制权强化机制进行全面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股份制改组中片面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股票发行制度的行政审批和额度控制,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问题严重.特别是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控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研究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1)控制权转移后的董事变更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比例和控股股东在目标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席位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转移后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明显的倒U型关系;(3)在公司终极控制人性质中,地方政府和家族企业控制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正相关,而中央政府和其他性质企业控制与大股东利益侵占负相关,但不明显.这为我国今后的产权改革和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特殊的股权结构。为了进一步考察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本文选用2002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作为数据窗口,建立了比较具有说服力的回归模型。本文提出以公司综合绩效指标LQ作为独立变量,用横截面回归法分析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具体的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兼考虑行业因素、成长机会和公司规模对绩效的影响。本文最后就得到的回归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慕濒 《社会科学》2008,73(6):76-81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建立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基础,其本质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协商方式重新分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并由此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行为,给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有必要从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效力的角度分析后股改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培育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验了控制权公共收益和控制权私有收益对我国上市公司购并动因的解释能力。结果显示:控股股权转让溢价为28%,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为5%;与此同时,样本公司经营绩效普遍呈现出非持续性。这意味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购并更多的是大股东通过购并谋求控制权私有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是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体现,而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旨在促进企业经营绩效提高的制度安排,通过影响对管理层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力度,进而影响其披露的质量.文章以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08-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影响环境绩效信息的因素,并针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深沪两市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股权结构的现状,并运用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验证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钢铁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比较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反映股权结构的自变量对反映公司绩效的因变量的解释能力不够强.这说明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除了受股权结构的影响外,受其他因素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赫晓峰 《兰州学刊》2005,(6):118-119
在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的研究和关注下,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上市公司传统的绩效评价方式不能真正衡量公司治理的绩效,传统的绩效评价方式需要作出转变,EVA作为绩效指标可以弥补了传统的绩效指标的不足,更好体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生物制药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其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因此也受到了关注.由于不同行业的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有时是不一致的,有必要以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2010~2013年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从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三方面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和法人股都与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绩效成正比.股权制衡度与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绩效成负相关.而流通股、国有股与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绩效成反比的假设被拒绝.  相似文献   

17.
自La Porta等人首创追溯公司终极所有者研究方法以来,国际上涌现出大量研究各国大公司最终所有权结构的文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转轨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家族上市公司的最终所有权结构却被国内外研究者不同程度地忽视.本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高度集中且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严重分离,但不同样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分类比较进一步表明,直接和间接上市家族企业具有不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演变路径;在控股家族财富、控制意图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间接上市家族企业具有较低的最终所有权和控制权,并倾向于构建复杂的金字塔控股结构,因而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2007 - 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连续三年均披露研发费用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研发投入强度划分为若干区间,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等三方面考察各行业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揭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之间的行业差异.研究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较低,虽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缺乏连贯性;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与部分公司绩效指标相关,并存在行业差异;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滞后期较短,滞后性不明显;信息技术行业的R&D投入强度越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19.
内生性视角下高管权力、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方面,较少考虑高管权力因素,也基本不考虑内生性问题,片面强调公司绩效对高管薪酬的决定作用,而忽略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反作用。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内生性视角研究上市公司高管权力、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内生互动关系。本文研究发现:公司绩效对高管薪酬的正向影响显著加强,高管薪酬也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具有正向循环关系;高管权力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具有内外两种制度的约束和动力.从强制性治理和自主性治理两个方面考察公司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006年92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主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从而为自主治理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提供了证据.进一步研究自主性信息披露影响公司业绩的原因,发现"公司是否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是否制定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制度"与公司绩效ROA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