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课程设计以及教育哲学基础。通过对通识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个案的分析,认为通识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根据"以仁为本"的教育哲学及其价值导向,通识教育应该从课程设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分以及技术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来确定课程内容及其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作者剖析了当今大学专业教育盛行的社会根源,并且针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思想发展的经验,初步阐述了大学阶段应以通识教育为目标,提出实行现代通识教育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制度上反复摆动,并留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印记。这种现象可以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供需理论进行解释,从而揭示了教育制度变迁上的"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制度均衡"的产生与发展机制。基于我国通识教育有待充分发展的现状,以史为鉴并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供需理论的分析,可以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两个方面对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宏观政策的制定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通识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同共趋势。近年来,高等院校在通识教育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章对目前高等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在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高等学校进一步实施通识教育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让人自由的大学精神。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大学践行通识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可以在理念层面设计清晰的培养目标,在制度层面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在组织层面推进深层次的变革,在执行层面注重师资的培养以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大学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关系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普通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分裂与融合的两种状态。今天,高等教育已经融入社会的中心,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一致,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从分裂又走向了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通识教育,深化大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顺应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匡正高等教育时弊,探讨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通识教育在内容上应该把握“博、精、高、准、通”几方面的原则,形成知识的“大局观”、“整体观”,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高等学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多途径多形式加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如何加强创新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不仅要把创新教育放在核心的地位,而且要高度重视通识教育的基础作用,切实实现创新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自派加德提出通识教育理念之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便具有了不可割裂的关系,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先后出现了“融合-分裂-对立-融合”的关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关系的这种演变除了受到社会需求、大学教育理念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内部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也是两者关系形成与变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已经达成共识。但我国通识教育的实施仍步履艰难,必须通过转变价值观念、完善课程体系及规范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治理,促进通识教育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改革趋势,已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和费里德曼等的理论主张,发展成了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新自由主义关于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主张,在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全球化理论领域中也得到共鸣和支持.但是学术界对这一改革运动在理论上产生了争议和分歧.在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的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在思想理论方面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西方早期的经济学家,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亚当·斯密、约翰·斯图加特·穆勒和托尔斯坦·凡伯伦三个著名的西方经济学家,从大学行为的经济学调节这一角度,开启了当代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思想理论的先河.探析这一思想的渊源及其发展状况,对于我们今天辨别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利弊得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使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必须丰富德育内容,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培养道德主体,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师范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新时期师范院校通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危机来自于现代市场的功利原则对其形成的强大挤压和遮蔽,也来自于以高度的应用性、精细的专业划分和客观实际的专业品质为特点的科学教育对人文教育的漠视,人文教育的理解本质、人文课程的科学设置、日常生活的人文导向是影响人文教育实施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格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视为使人现代化与社会化的一种途径。因此,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在健康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博通"与"专精"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这对矛盾是高等学校制订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分析一般教育目标出发,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剖析了实际教育目标时而偏向"博通"、时而偏向"专精"的历史渊源,指出总的趋势倾向于培养"专才"。文章还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分化与综合的角度讨论了"博通"与"专精"的关系;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两种带有不同偏向的人才的特点,从而认为社会一般也更垂青于专门人才。根据对高等教育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要求的分析,文章得到了关于理解"博通"与"专精"关系的七点结论。鉴于"通才教育"概念容易引起歧义,建议在今后高等教育讨论中不用"通才教育"这一名词。最后,文章提出了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学校处理"博通"与"专精"关系的四条原则,特别指出学校定位与国情是具体处理"博通"与"专精"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重要的高等教育内容。我国内地大学通识教育近二十年(1987-2006)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省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把握通识教育的发展脉络,提高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广东中心城市大学是广东普通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心城市大学在高教大众化进程中面临着学术性与地方性、数量扩大与质量提高等诸多困惑。在高教大发展的新时期,中心城市大学应不失时机地选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内涵与外延并举,充分发挥其在高教大众化中的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知识社会为人类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历程,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知识社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创造力培养及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知识社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以自由和发展为精神向导,批判技术理性,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个体的发展潜能,彰显个体的自由精神。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重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扩展延伸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调整补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组织方式,创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性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