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剑阁县2007—2010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土地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分析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且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剑阁县在2007-2010年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较为明显;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是剑阁县土地利用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呼和浩特市当前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为牧草地、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园地、水利设施用地;研究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从大到小顺序为交通用地5.53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343%、水利设施用地3.324%、林地2.352%、未利用地2.346%、园地2.289%、牧草地-0.725%、耕地-0.527%。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21.439,土地利用程度处于急剧变化型,土地利用活跃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南通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年度变更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三项指标,对研究区域1996-2004年间各类用地的动态演变情况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Markov模型,预测了规划期内南通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纵向上看:8年间全市的耕地数量减少最多,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最多,但是牧草地和交通用地的年变化率分别高于二者;(2)横向上看:市区各类用地的变化幅度都大于全市整体水平,海门、如皋和市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启东、海安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一般发展阶段;如东和通州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缓慢发展阶段;(3)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和2020年全市的耕地面积会减少6509公顷和19045公顷,显著高于各类建设用地的增加量,未利用地开发强度不够。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通县1995—2014年社会经济数据,通过SPSS等软件,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主成分分析法及典型相关分析法等技术与方法,系统分析了1995—2001年、2001—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4年不同时段大通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通县主要地类为耕地、林地、草地,期间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有所减少,林地、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与其他几种地类相比,耕地的变化量和变化率较为平稳,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动最大的是未利用地,其次是水域,再次是建设用地;2010—2014年间除林地外,各土地类型动态度都呈减少趋势,减少速度最快的为水域,减少速度最慢的为耕地;土地利用程度呈现波浪形发展趋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也是大通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依据2002-2008年池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安徽省池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地类型变化看,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最大,林地增加最大,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数量的增加;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来看,建设用地的年变率最大,变化速度最快,耕地变化速度也较快,草地和未刺用地的变化速度最慢;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效益等是引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计算模型、相关分析法等技术与方法的支持下,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指数分析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与耕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每年约有0.6%的草地景观发生了变化,约有0.3%的耕地景观发生了变化;水体与未利用地景观的稳定性最好,每年发生变化的仅有0.05%左右.就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南昌县为最高,每年有近4.9%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发生了变化;进贤县为最小,每年只有约0.046%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发生了变化.土地综合动态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有较好的相关性,由于受到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土地政策的影响,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2004年较1992年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引起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针对宝鸡市在2002-2007年5年间,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区域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这一现象,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论述了宝鸡市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动态联系,为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同城化背景下,基于RS与GIS,以2003-2009年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依据,开展了醴陵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研究。首先对醴陵市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然后从空间分异、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方面对醴陵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用地类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技术发展因子和农业技术发展因子是影响醴陵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区域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给城市建设中协调人地关系、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基于2009—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变化情况进行相关计量与分析,并对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长沙市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总面积由117.46万hm2增加至118.10万hm2;2)2009—2019年间,长沙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36.556×108减少为1527.587×108元,共减少了408.97×108元,变化率为-21.12%;3)2009—2019年间,长沙市水文调节、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与气体调节服务功能贡献量均占据各时期内所有功能的10%以上,是长沙市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预测到长沙市2021—2029年,建设用地面积将持续增加,其他土地类型面积持续减少,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
新疆拜城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用地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拜城县2003~2007年土地统计资料,对该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依据,运用灰色系统动态模型GM(1,1)进行模拟,得到耕地、园地、林地、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趋势预测方程,并对2008~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提出要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全民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教育,缓解土地压力;积极响应国策,协调退耕还林和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控制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建立保护耕地的制约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岛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青岛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递增趋势,经济发展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据此建议青岛市今后在土地开发利用中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控等,以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移民对喀喇沁地区民族构成和语言接触模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平泉县移民开始早、规模大,蒙古族村落成为少数孤岛,在边缘孤岛中,蒙古语以蒙古族聚居的自然村为依托,不同程度地得以保存和传承。喀喇沁旗移民开始早,但受土地所有权限制,形成蒙汉杂居模式,程度逐渐加深,兼用、转用彼此的语言成为自然选择,随着汉族人口占优势,汉语替代蒙古语的趋势开始形成。宁城县的移民开始早,由于有清廷的支持和专门开发机构,移民可以大规模地、独立地建村并开发利用当地的土地和山林,居住模式是分离式的,蒙汉民族各保一方,杂居程度较低,蒙古族聚居村落较好地保存了蒙古语。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移民及其居住模式深受时局影响,在康熙之前蒙汉自然杂居,乾隆后汉族移民占优势,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一个调整过程,杂居程度加深,但程度不及喀喇沁旗。在蒙古族聚居的自然村中,蒙古语保留程度比喀喇沁旗好,但不如宁城县。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8位农户花生生产投入产出的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区花生生产各投入要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的种植面积和物质费用是影响花生产出的最重要因素,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投入存在过量使用现象,劳动力投入对花生产出影响不显著。地膜覆盖对花生产出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 1990-2000 年建设用地变化和社会经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法得出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 1990-2000 年期间,北碚区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大,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比重以及人均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2)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建设用地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经济非农化率、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3)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在后 10 年间将会继续增加,北碚区建设用地将稳定增长,万州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酉阳县也将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5.
张三丰出生地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明之际的道教大师张三丰是一位著名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出生地、历来就有多种说法。作者赞同《明史》所说“辽东懿州人。”大量文献和考古文物证明,这是正确的。辽、金、元懿州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而不是在彰武西南。道教羽士那种孤云野鹤、栖无定所到处为家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张三丰出生地有多种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使用权的租金问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国有土地租赁作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其中两种方式,其租金基于法律规定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土地使用权租金制度,对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应当建立国有土地租赁制度,逐步减少国有土地有偿出让。  相似文献   

17.
文以盘锦市作为辽河三角洲的研究核心,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获取地物信息图谱,提取所需信息数据进行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首先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分析了辽河三角洲1976—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时间上的变化情况;之后采用转移矩阵法,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3期遥感资料,建立辽河三角洲70年代中后期至1988年和1988年至2000年两个间隔12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过程;最后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黑龙江省2003—2007年的相关数据,根据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的实际,构建耕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对黑龙江省2003—2007年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五年间,黑龙江省耕地的集约利用程度逐渐呈上升趋势,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耕地利用可持续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耕地流向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数量的净变化是土地双向变化的结果。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基础上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辅助方法:列表清单法和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对福建省及各设区市耕地流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福建省耕地的减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福建省耕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富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6年、2004年和2009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及1997—2010年、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学方法提取富阳市1996—2009年的城镇扩展信息及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城镇空间扩展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并与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作数量和空间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阳市的城镇用地面积在1996—2009年间增加了3.73倍,从城镇空间扩展的模式上看,城镇的扩展区域主要位于富春江沿岸的两侧,并以富阳城区为中心向周围城镇扩张,建设用地和城镇扩张空间布局与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向和重点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占用耕地量远远超过了上一轮规划的规模,这主要是上一轮规划没有预测到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超常规发展。城镇化还将快速推进,在杭州湾经济辐射带的带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影响下,富阳市未来的城镇发展的格局逐渐呈现为向东部、西北部延伸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