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如何防范审计风险进行了阐述,认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和上市公司因素,也有审计部门和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因素,而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必须改善审计的外部环境和加强执业规范,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规范与治理,提高审计主体的质量和审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笔者选取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2009-2012年数据,检验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规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内部审计活动四方面构建了内部审计特征指标.统计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机构规模逐年扩大,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和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实证研究发现,内部审计活动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然而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层次、机构规模以及制度建设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没能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建设和监管部门推进内部审计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在了解西方国家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主要缺陷,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重建内部审计模式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持,本文以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意见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审计意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目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的因素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盈余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10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析了审计委员会多重责任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多重责任与审计收费呈负相关关系,对审计委员会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审计委员会主席,其多重责任对审计收费也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帮助管理层切实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合理评价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包括调查背景、调查内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调查结论等方面。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展开了内部控制审计,但也存在着缺乏内部控制审计实务指引、内审部门资源配置不足、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上海证券报>对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进行抽样调查显示,目前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不能有效地完成其职责,文章在对其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后认为,可以从加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提高审计委员会的能力、完善审计委员会的责任及加强对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与评价四个方面对审计委员会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新兴的审计业务。在自愿进行内部控制的审计背景下,以2011年我国深沪上市公司A股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意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结论为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有效执行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注册会计师未能识别影响农业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从而导致了审计失败,因此识别并应对农业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认为影响农业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行业风险、经营模式风险、持续经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及财务风险等,提出了从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还没有真正发挥应有效用,其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监管机构以及审计委员会制度本身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应该分析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加强审计委员会监管、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强化经济利益独立性、细化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等思路措施,以企找出推进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的根本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人们将内部审计看成公司内在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地方。本文结合国外股份公司内部审计的设置模式,以及我国股份公司内部审计设置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在内部审计的设置模式上选择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这一模式,以保证我国股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股份公司还应树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意识,加强经济决策审计;大力推行经济责任审计;重视经济合同审计;构建和完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提高股份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开展系统管理审计;以提高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审计市场供求现状,认为审计市场过度竞争是导致审计合谋的重要因素,分析了上市公司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之间进行合作与举报的动态博弈过程,提出了扶持有实力的事务所进行合并重组,通过奖励会计人员治理审计合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利决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比较股利分配政策的国际性差异,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的过程,并提出逐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变动,分析了2008年12月29日机电行业退税率调整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影响效果。首先,对机电行业5类市场指数进行干预分析,实证显示此次政策调整对2009年以后机电各行业市场的日收益率有显著正影响。其次,运用两因素模型计算12月29日当天样本企业股票的异常收益率。最后,对样本企业实验分组,选取企业出口倾向和国际化程度等变量解释不同类型企业的异常收益率。结果表明,此次调整更有利于机电产品出口业务量大、业务趋于扩张的企业,并且相对市场力量型和相对非市场力量型的企业均获得经济利润,但前者获得的经济利润高于后者,揭示了出口退税率调整存在一定的政策偏离。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证券市场的博弈平台太高,以及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导致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难以获利。有效降低证券市场博弈平台,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可以减少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不同的股市行情中机构持股与房地产公司股票收益波动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建立面板数据的门限分位回归模型进行检验。证实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中,对于股票收益波动处于不同水平的房地产公司,机构持股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当股市大盘出现极端情形,机构投资者加剧股市波动。大盘大跌,机构持股的促进作用随着股票收益波动的分位点的增大而增强。在盘整市,机构持股比例没有对股票收益波动产生显著影响,但其变动抑制股票收益波动。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生存和发展之本。是投资者进行证券价格判断的重要依据.也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近年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从牛市到熊市的大起大落.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越来越关注。主要从信息披露的原理及相关法律规定.论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关系,及对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股市自 1 990年起步至今 ,长期处于较低迷状态 ,主要原因是作为股市主体之一的上市公司“转轨不转制”和股市本身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主要包括 :上市公司的主要功能错位 ;在国有股问题方面违反了市场规律 ;国家控股公司组建过多 ;证监会的功能定位有误 ;奉行计划经济的人事任免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广泛地用配股代替分红。为此要坚定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年报披露的过程就是股票市场价格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进行重新评价的过程。不同的公司受年报披露影响的程度不一样,股价波动的方向、幅度、持续的时间也不同。这些信号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加全面地进行市场分析,更好地选择投资决策和时机。本文应用持续模型进行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后股票市场价格反应时间的研究,选择中国沪深两市在2002年620家样本公司年报披露后股票价格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持续模型研究股价的变动方向和价格沿同一方向持续变动的时间。区别上市公司股价的持续上升和下降两种情况,运用Cox比例危险率模型进行拟合。研究表明,年报信息披露之后,股价变动的方向和持续时间会受到公司业绩、行业特性、审计意见类型和技术因素的综合影响,进而促进整个市场价格结构的调整。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的重点业绩指标、行业特性、审计意见类型和技术指标的判断,更全面地掌握投资信息,从而做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战略目标的股市参与主体波段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参与股市战略目标不同,股市参与主体可划分为政府层面、上市公司层面和大小投机资本层面三个层面。政府层面参与股市是以金融稳定(尤其是币值稳定)为战略目标,因而其波段策略围绕金融稳定(尤其是币值稳定)这一中心轴展开的;上市公司层面参与股市以公司的发展壮大为战略目标,因而其波段策略是围绕公司价值和资本结构优化这一中心轴展开的;投机资本参与股市以短线盈利为战略目标,因而其波段策略是围绕波段价格起伏这一中心轴展开的。股市的策略均衡不是由单一参与主体决定的,而是三层面参与主体共同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