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始末云南大学历史系徐康明日本军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政府随即将此事诉诸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北,是其与欧美列强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凡尔赛-华盛顿...  相似文献   

2.
2011年初,“茉莉花”政治动荡由突尼斯开始在中东地区如火如荼铺开,并导致埃及政权更迭及接踵而至的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如此形势,仡今仍未见平息迹象。尤其是国际法院的介入,在全球范围内通缉卡扎菲,更令人对世界体系变局的逻辑关系难以厘清,世界政治版图正从“雅尔塔”向“华盛顿一凡尔赛”格局逆转。本文认为,利比亚是世界格局转变的枢纽,世界政治力量正在大分化中进行着新的组合。这对崛起的中国而言,是危机与机遇并存,将外部压力转化为中国崛起的更大动力,需要运用大智慧。  相似文献   

3.
<正>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对中国未来的设计上由原来的资本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从思想上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弃一扬是同时进行的,但是,对社会主义的大力宣传和最后抉择是在五四后期,而对资本主义信念的动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也就开始了。本文主要从五四前期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至五四运动期间的一些思想变动,谈一下中国思想界资本主义信念的动摇。近代中国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主要受三种思想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一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二是民主制度观;三是西方整体观——文明世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了西方帝国主义时期,被引用于人类社会,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孙世春 《日本研究》2005,53(4):38-43
自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便逐渐建立起了股份公司制度,并在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组建起了以家族为中心的公司体制。后经“战时经济体制”的强制作用,使家族资本主义的公司体制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结为一体,形成了政企统合的“御用”性公司体制。战后的民主改革又使公司以银行为中心结成了以法人治理为中心的法人资本主义公司体制。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展开,日本传统的公司体制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可以说,当前日本公司体制的变革是一次脱传统文化的制度性变迁的转轨。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体系论中,把各“国民国家”的发展范式看作是由它在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这种总体主义(holism)的理论结构一直受到批判。对此,本文想要以与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范式相对应的阶级关系状态为根据,将“国民社会”加以类型化,以从这些关系中找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为完成这一课题,把构成体系的固定资本总体的变化与劳资关系结合起来,再参考阶级斗争、国家干预、意识形态等因素,重构长期波动理论。据此从理论上说明,最先掌握世界资本主义主导权的“国民社会”在有可能发生转换的同时,也对处于“半外围”或“外围”的资本主义发展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首次提出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观点具有较为曲折和复杂的“理论旅行史”,后人对这一理论的解释具体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模式: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作为资本主义统治逻辑与发展动力的“不平衡结构”理论,列宁与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视野中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前提与结果的“不平衡积累一扩张”理论和尔后兴起的世界体系论,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批判揭示的主客体颠倒的物化统治逻辑,以戴卫·哈维和尼尔·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家为代表的关于资本过度积累与不平衡发展的历史地理景观理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基本形态之一是以空间化地解构资本不平衡发展逻辑为己任的历史空间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墨菲认为当前世界已经走向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后”政治时代,造成了民主失实与右翼民粹主义盛行的局势。在《写给左翼民粹主义》一书中,她规划了一套左翼民粹主义方案,旨在为左翼政党争夺政治话语权。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虽然看起来颇具诱惑性,却并不具备很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一方面,民粹主义自身内含着某种“暴力性”的倾向,反而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导致非民主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右翼民粹主义相比,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仅仅围绕着政治话语权而运作,摒弃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而代之以“人民”“对抗”策略。因此,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策略虽然易于发动底层民众反对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8.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分期的意义。日美两国都由此向国家资本主义过渡。不同的是,日本加速法西斯化,美国则保持了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日美两国政治走向不同,有诸多因素,不宜简单论之。本文试图对两国当时的反危机政策(“高桥财政”与“罗斯福新政”)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家除极少数外,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种资本主义可称为“后发资本主义”,它产生的历史条件与老资本主义迥然不同,它也未经过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发展阶段。它具有一系列新的特征:市场不发达,与前资本主义成分并存,对外依附,国家干预有着特殊作用等等。按其发展水平,可分为初级、初中级、中高级等阶段,其发展模式更是多种多样。后发资本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二者的关系有两重性。后发资本主义有可能以较快速度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最后转变为发达资本主义。这个上升运动将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10.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历史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历史哲学特别是世界历史理论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资本主义遇到了两大新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和“帝国—反帝国”的“战争矛盾”。这两大矛盾直接威胁着由古典世界历史理论确立的“永久和平”主题,也威胁着马克思为这一主题所提出的实现永久和平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案。世界历史若要避免资本主义两大新矛盾而不至于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就必须要立足于生存论哲学,重建21世纪世界历史的生存论基础。其核心是确立世界历史的普遍生存法则,建构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承认—契约”关系,尊重世界历史的一般“生存论原理”。唯当如此,才能沿着马克思所开创的世界历史进程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战争开辟国家法西斯化的道路,来挽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强行将国民经济纳入战争轨道,使国民经济军事化,为法西斯侵略战争服务。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求救于史学界同仁。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  相似文献   

12.
战前日本右翼是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1920年为界,之前是日本传统右翼活跃的时期,之后是所谓“革新”右翼活跃的时期。传统右翼以“大亚细亚主义”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表现出强烈的侵略主义特征;“革新”右翼以“国家改造”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以在日本建立法西斯主义体制为目标。传统右翼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尖兵和别动队为侵略扩张服务,“革新”右翼则通过军事政变在客观上促成了日本法西斯体制的建立。右翼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日本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然而,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它却后来居上,较早地发展并确立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何在?这一经济制度又是如何发展确立起来的?研究它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刻地认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属性,显然是大有裨益的。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萌芽——国家自由资本主义(1868—1905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两者紧密结合的产物,因此它  相似文献   

14.
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效尝试。今天,我们仍然面临一个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文明的问题。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明,应该用马克思主义世界现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文明,把握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辩证关系,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应该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在改革开放的实战中借鉴、吸收资本主义文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主张就是指他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提到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本文详细分析了“社会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渊源,认为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有条件地批判和扬弃了资本主义前所有制关系和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一方面在新的基础上继承了日耳曼的“个人所有制”,抛弃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异化与人的贬值;另一方面有条件地弘扬资本主义的协作与社会化生产而抛弃古代所有制的分散、孤立与生产的狭隘性。不过,马克思仅仅是从所有制的客观演变趋势来确认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将朝着社会个人所有制方向转化的,而并未对这种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加以具体描绘。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国民党迁台初期的台湾法律是在“六法全书”和旧法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旧中国国民党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的缩影。但是,自六七十年代以后,台湾法律随着台湾地区产业结构、资本构成、阶级构成等经济、社会情况的变化,逐步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文章以实证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台湾法律转型的必然性及其对于“一国两法”的意义:其一,为台湾法律纳入“一国两法”体制准备了主要前提;其二,为“一国两法”体制下设定台湾准法域创造了重要条件;其三,为“一国两法”体制下社会主义法律与资本主义法律相互借鉴提供了广阔余地。台湾法律的阶级属性有无变异,是少有人问津的领域;台湾法律转型对于“一国两法”的意义,是还没有开垦的处女地。本文纯属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7.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著名代表,也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对德国纳粹的战士。在战后,他致力于人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人道现象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萨特的哲学即是“人学”,对此,萨特本人也多次说过。在萨特的一系列著作中都展现了对人、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等的研究。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被异化的状态,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一直是萨特存在主义研究的中心问题。萨特自己明确地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当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地超出了资本主义世界。所以对萨特  相似文献   

18.
周争艳 《社科纵横》2006,21(8):20-21
二战后,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阶级利益与阶级意识方面的所谓“一体化”和“趋同化”在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的稳定与繁荣。在这种新的国际背景下,出现了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很不相同的特点。这虽然给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所得出的“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形成新的挑战,但是不能否定“两个必然”理论所具有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9.
战后50年国际关系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大调整。它首先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调整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到了非调整、改革不可的地步,社会主义的发展又加快了它的调整进程。两极体制崩溃为社会主义的调整、改革带来新局面。21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同两种制度的调整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它对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影响甚深。虽然卢卡奇自己后来也曾多次自我批评这本书,但不可否认它是卢卡奇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特别是其中的“物化与阶级意识”一文蕴含了卢卡奇历史哲学与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构架,它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用“物化”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的现实及其自康德以来的古典哲学的性质;其二,用“辩证法”来说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并在辩证法中寻找批判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张力;其三,用“阶级意识”来分析无产阶级冲破资本主义的物化帷幕和获得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