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行政诉讼法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国家都针对行政诉讼特点建立相应的证明标准。我国在确立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后,也开始关注和积极实践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理论界对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构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所应考虑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没有规定行政诉讼和解的问题。然而翻开台湾行政诉讼法,却早已将诉讼和解这一概念制度化。无论是诉讼和解的成立要件,和解的效力已经其瑕疵的救济,台湾行政诉讼法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这无疑对我国大陆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带来了丰富的参考意义。本文即从行政诉讼和解的性质、成立要件以及瑕疵和解的救济三方面分别分析大陆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法院在行政审判中或多或少地开展调解工作。由于法律的限制,大多数调解成功的案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在实务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立法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不得不对“公权不可处分”理论提出质疑。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该理论进行了分析和反驳,为在行政诉讼中建立行政调解制度奠定基础,并对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赵静 《经营管理者》2011,(1X):268-268
环境行政诉讼制度作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推动我国环境法制建设,促进环保领域依法行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现行的环境行政诉讼制度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现象。由于环境权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需要对现行环境行政诉讼制度作适当调整,使其在环境纠纷的解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拟在环境行政诉讼的起诉资格、受案范围方面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的行政诉讼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以“和解”方式处理的行政案件大量存在,在高撤诉率背后隐藏的是行政相对人权益保护的缺失,和解协议是行政机关与相对人非平等对抗、博弈的结果,所以事实上存在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应加以承认并予以规范。本文从行政和解制度产生的背景和现实基础出发,探讨行政和解制度在我国创设的可能性,提出构建这一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王洪晨 《经营管理者》2011,(2X):323-323
诉讼类型化在诉讼法学领域是一项基本的研究方法,行政诉讼类型的多少也同样影响这行政诉讼法的良好运行。因此行政诉讼类型化基本上已经被现代行政法治国家认可,并已经形成成文法规或者惯例形式的制度性保障。而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研究在我国行政诉讼法领域却刚起色,在成文法的规定中却仍然与理论有脱节,更不用说具体的诉讼实践领域的运用。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国外相关国家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介绍,结合我国此领域的发展现状,简要探讨一下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的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协调、庭外工作等方式解决。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显然,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已经名存实亡。本文拟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和可行性进行探讨,论证在我国应当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在司法实践中,为了规避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规定,法院出面由行政机洪与原告“协商互让”,或由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获人民法院准许结案,从而导致了我国行政诉讼中的撤诉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表明,行政诉讼调解有实践需要且事实上存在,应当完整地构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将调解结案作为法定的结案方式作出规定,赋予调解书与判决书向等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9.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传统制度,它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当事人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就民事权利和义务或诉讼权利和义务问题达成协议,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活动。调解制度是解决纠纷地一种有效工具,但是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本文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希望国家的行政诉讼制度能逐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行政诉讼本身的特征加以分析,根据诉讼第三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将其划分为行政主体型、行政相对人型以及行政第三人型,既保证了法律关系的逻辑连贯性,又便于法官判断,同时也有利于诉讼第三人明确诉讼自身权利,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界对检察机关介入行政诉讼,加强对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确立并完善该项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时其的法律界定、法理解说、方式限定等基础性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辨识.此外,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作为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2.
法国是最早建立行政法院的国家,行政法院的建立于法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有着深刻的联系。行政法院具有行政性质的机构,对法国行政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行政法领域,行政法院的法官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行政法院的判例引导了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鉴于我国有关行政诉讼上的诸多政治和实际上的困难,有必要学习和借鉴法国的行政法院制度、在考虑中国自己的实际的情况下,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制度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随着保护相对人诉权观念的增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直以来,受案范围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理论界和司法部门。《行政诉讼法》颁布布二十年来,尽管法律条文未作任何改变,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行政相对人能够提起行政诉讼案件范围的限制,司法权对行政权制约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均显不足等。如何有效地规范了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防止了行政权力的滥用受到了挑战。关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否应该扩大,应该如何扩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对相关国家行政诉讼组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行政诉讼组织的改革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维护公共利益不受行政行为侵犯、实现法律秩序的价值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没有独立的位置,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成为必要.而现行行政诉讼有关原告资格的规定,对行政公益诉讼无疑产生了限制.诉讼主体与权利主体有限的分离已是世界各国诉讼立法的趋势,为适应社会发展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诉讼主体与权利主体有限的分离公益代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制度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执行力,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本文对影响企业制度执行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企业制度执行力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来自官方的消息确认,我国不久将建立国家赔偿制度。 权威人士称,建立这种制度,将使以“民告官”为特点的我国行政诉讼制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政治信任的根本是制度信任,由定期选举制度、公职任期制度、问责制度、审计制度、监察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行政诉讼制度等共同构筑了塑造公众政治信任的制度体系。在公众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凭借这些制度的功能释放,可以保障公众的尊严、权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一定的立法缺陷,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现状,指出其缺陷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求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成为行政法学研究行政组织的主流.但是,行政主体理论并非我国首创,而是随着我国学者对国外行政法制度的了解,从法国、日本等国移植而来,是西方的舶来品.发展至今,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对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行政法理论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行政主体的多元化,我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足.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在深刻分析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