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许华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68-69,107
从对姚鼐文论和山水游记的研究中发现,桐城派散文集大成者姚鼐在方苞、刘大槐文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桐城派散文理论。而他对文章风格的论述不仅是对传统文章风格论的总结,更是一种发展和创新。这集中体现在《复鲁絮非书》和《海愚诗钞序》两篇散文中。姚鼐认为,文章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并且二者不可偏废,不过在阳刚阴柔之间,他更推崇阳刚。姚鼐的文学创作整体偏向阴柔,但他创作的山水游记,如《登泰山记》等却独树一帜,或以阳刚见长,或以阴柔著称,总体上是刚中含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藉此,姚鼐及桐城派散文的影响不断扩大,并得以享誉清代文坛200年。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历来为人称道。《始得西山要游记》是“永州人记”的第一篇,是真正游记散文的奠基之作,使人百读不厌。一、修辞适应题旨柳宗元创作的游记散文与他的生活遭遇密切相先“永贞革新”失败后,因王叔文事件,柳宗元被朝廷贬到荒远的永州作司马。名义上是小官,但实际上如同流放的政治犯,因而』已清十分痛苦。于是常与友人游山玩水,探奇寻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精神解脱。所以,柳宗元的游记散文不是纯客观地描摩山水,而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文章的修辞要为这样的宗旨服务。柳宗元创作《始得西山宴游记》的…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散文成就并不在他的小说之下,而且可以与他时代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冰心等人相媲美。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名篇佳作,令人叹为观止,百读不厌!笔者读了郁达夫的游记散文,感到印象颇深,写下了这篇印象记。一较高层次的认识价值。郁达夫的游记散文,突破了“写自然就专写自然”的局限,“处处不忘自我”,“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记写自然风物中,往往或隐、或显、或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过富春江》和《国道飞车记》是两篇较为特殊的文学文本。它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旅行者乘坐汽车展开旅行的体验,并记录了中西旅行者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比较与认同。同时,我们对这两篇具有跨文化文本特征的游记的解读,也可揭示中国现代游记文学与现代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人格和心灵的真实披露——论郁达夫的游记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记散文是记述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受的一种美文.或记游除,或描地域,或剪山水,或摄习俗,或拍人情,或赏名胜古迹,点点入画,奇丽多姿,使人领略异地风光,广闻博识,接受美的陶冶.游记散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南北朝时期就已产生,历代都有佳作流传于世.深受古代游记影响的现代游记散文的诞生与现代小说、新诗几乎是同步的.1919年李大钊写的《五峰山游记》即是现代最早的游记散文.随后有朱自清、孙伏园、冰心、徐蔚南、胡适、高语罕、梁纪文等人游记散文相继问世,不仅对祖国美丽的山川风物进行描绘,而且将笔伸向域外.朱  相似文献   

6.
《小石潭记》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作者是世称散宋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柳宗元(公元七七三年一八一九年),李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他曾经因为参加当时政治上比较进步的王叔文集团而遭到排斥,被贬官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当时的永州,虽然是一个异常荒僻的地方,但天然的山水风景却很优美.柳宗元身遭贬谪,内心感到极度的烦闷,因此,常以游览山水自娱。他到处搜奇觅胜,并一一作文记载.有名的《永州八记》,就是他的这些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八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小石潭记》.就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在谪居永州期间,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山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和《游黄溪记》九篇山水游记。 但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称之为“永州八记”,目前一些文学史、“文选”和研究柳宗元的专著(如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冯其庸等:《历代文选》,吴文治:《柳宗元简论》等等),也都是这样写的。为什么明明是“永州九记”,而被说成是“永州八记”呢?章士钊先生认为:这是“千年来文坛之顺口溜,而印合尔巧,莫知其所由然而然”(《柳文指要》)。而我认为,不妨深入考查一下“八记”的提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何原因?从而明瞭一个究竟。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记》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散文写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其时柳宗元正在永州司马任上。一心兴利除弊、改革朝政的柳宗元,因王叔文集团的垮台而被贬谪至永州,内心感到无限的愤懑。他终日流连于山水之间,笑傲烟霞,以山情水趣医治他心灵上的创伤,以优美的诗文排遣他苦闷的情怀。这一时期中,他曾写下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游记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完整的游记散文的独立出现则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一项成果。柳宗元可推为游记散文之祖。他在被贬到永州谪居期间,面对当地的自然山水,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运用其生动秀丽的文笔写出了游记散文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永州八记》。正式奠  相似文献   

10.
《槟城三宿记》和《马六甲游记》是郁达夫在南洋时期写的,也是他游记的代表作,但不大为研究者关注。与其前期的游记相比,郁达夫的这两篇南洋游记抗战主题突出、家国情感浓郁,不同于前期游记散文的感伤、忧郁苦闷,是其整个游记散文创作中极富独特性的部分。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故国风物、家国想像三个层面对此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拙作《鲁迅记事散文漫说》认为,鲁迅散文除《朝花夕拾》十篇外,还应包括鲁迅杂文集中一般认为是散文的十二篇。这二十二篇散文中偏于记事的十一篇,已在前文论及,这里考察余下的十一篇。②从作者与所记人物的关系看,除《阿金》记自己所不相识的人和《无常》、《女吊))记自已儿时喜爱的戏曲形象外,其余八篇都是记与自己有交往的人物,分别考察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北宋青年诗人王令的《润州游山记》,是记载镇江山水风物的一篇重要作品。宋以前,题咏镇江山水的篇什多为诗作;宋时叙写镇江名胜的游记散文虽已出现于不少作家笔下,但多为一地一景之作;而象《润州游山记》这样的遍览概述,确属罕见。此文是作者考察所记,内容翔实,为后代修镇江山水志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作者文笔洗炼生动,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各种表达方式,模山范水,载录传闻,介绍风土民情,议论人生哲理,给我们留下了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是以真挚而绵密的情感激荡人们的心弦,那么他的《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是以旖旎风光使人赏心悦目。《威尼斯》这篇游记式的散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于1931年访问和游览法国、意大利、德国等五个国家时写的,后来收在1934年出版的《欧游杂记》散文集里。《威尼斯》这篇游记,以作者在意大利的水上名城——威尼斯访问、泛游的游踪为线索,描述了威尼斯城的风光、景致和古迹。作者以敏锐的观察,状物的工巧,绘景的逼真,勾勒了一幅幅精致的彩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4.
<正>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周作人曾经说过:袁宏道的诗歌不如散文;而在散文中,山水游记最好,其次是传叙,尺牍则又次之.笔者认为,袁宏道集中散文,除了尺牍、游记可以自行成类,《广庄》、《德山麈谭》、《西方合论》及上奏朝廷的疏策,属于谈禅、辩理、议政的专著力作外,其余碑、传、志、记、识、引、序、跋及《瓶史》、  相似文献   

15.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八记》是作者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文。这组山水游记文是根据作者发现景物的先后连续写成的,分看各自成篇,合看乃是一幅连环的山水图画。本篇所记的主体是“小石潭”,而其题目在“小百潭”的前面又加上“至小丘西”几个字,是与《钴鉧潭西小丘记》相衔接的。下面对这篇作品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林振宇 《社区》2010,(17):6-6
林非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散文家。作为学者,他著作颇丰,已经出版了《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文学研究入门》等多部学术论著;作为散文家,他创作了《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等多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徐霞客游记》作为日记体游记散文,虽然是一篇篇、一节节、一段段分列成文,但它既不是散文选集或汇编,也不是单篇分类编集,而是一部完整记述游踪、游历、游观、游感及其科学发现的专著。其结构的完整性、条理性、层次性都充分显示了极具特色的结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游记散文的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继唐代柳宗元的再现型游记和北宋苏轼的表现型游记之后,南宋的陆游又创造出带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意识的长篇日记体游记——《入蜀记》。如果说柳宗元的游记向幽静的自然山水倾斜,苏轼的游记向丰富的内心世界倾斜,那么陆游的游记则明显地向文化认同意识呈现倾斜。他的游记是那样沉静,既没有柳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籍中,有一种散文性体裁叫做“游记”,或称之为“纪行”.一提及此类作品,极易使人忆及唐代柳宗元(773—819)的《永州八记》,或南宋陆游(1125—1210)的《入蜀记》.而传统中国最有名的旅行家,可能是明末的徐宏祖(1586—1641).他撰写的旅行日记——即后人所辑的《徐霞客游记》——不但是一部具有创造性和科学价值的地理考察佳作,而且是一部优美的文学创作.除了上述作品之外,古代中国还传下来了不少其它的游记.于此不胜枚举.这些游记虽然多半是闻名于后世,但是实际上所谓游记到底是如何的一种散文体裁?它究竟有什么特性?似乎至今仍少有学者仔细地研究过.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在散文体裁的创新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以《永州八记》为主体的山水游记,摹山绘水,寄情托思,最富诗情画意,代表着唐代散文的最新成就。北宋孔武仲云:“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本文试图从绘画与游记散文相通的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下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文学创作规律,及其独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