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认为,"游世"已经成为元代作家们一种群体性的生存方式,自然,这种群体性的游世意识必然地渗透到文学中.具体来说,游世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痛苦的历史情境中,对历史文化价值与自身生命的无奈进行自嘲与戏谑;二是在价值"虚根"中借否弃人世"无待"的态度,来显现一种"逍遥"的文化镜像;三是展示情欲,体现为一种文化松绑后的放纵.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游世意识,元代文学表现出了奇特的面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广播电视人才需求的变化、信息技术变革等新因素,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确定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需要综合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和社会发展总的趋势,可以考虑归纳为培养"五个一",即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正义感,一种广播电视的思维方式,一种广播电视的言语能力,一个特长,一双铁腿.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商品经济环境下的新闻本不具备政治属性。大众报刊出现迅速提升报刊的影响力,其后阶级意识崛起、政党斗争加剧以及军事战争不断,增强了新闻的政治属性,促使现代新闻事业及新闻学走向政治化。意识形态斗争、宣传的污名化与利益集团对报刊的操纵使得新闻学的政治话语出现了危机,传播学、新闻商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试图在这种背景下淡化新闻学的政治色彩,却始终未能摆脱其所承担的维系与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使命。在探索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上,必须把"政治带回来",实现新闻学"再政治化",同时处理好新闻学的学科属性与政治属性之间的关系。这正是中国特色新闻学历史与政治逻辑基础,也意味着"政治"必然是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的核心话题,而如何在"中国特色"与"普遍意义"的追寻中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成为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4.
当代理论的实践转向背后,潜藏着不同学科试图超越逐渐陷入困境的二元论思维的努力,这为当下的新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引领下,立足当代情境和中国场景,借鉴哲学社会科学"实践转向"的理论视野,探索新闻学的"实践转向"——即从传统的二元论走向多元互动的关系建构,从表象式的静观走向行动导向的参与,从本质主义的规范知识走向描述性的经验研究,从而为当下新闻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也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注入时代活力.  相似文献   

5.
晚近市场导向新闻学的驱力,使得思索"好新闻"的意涵不再仅是依恃新闻价值的判断,其中还涉及所谓"编业合一",本研究以深度访谈法,访谈《联合报》新进地方新闻从业人员,指出在自我定位上、新闻专业意理上、对于市场导向新闻学的看法上,新进地方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市场导向新闻学并非是由单一媒体所引起,市场导向新闻学像一个漩涡,它牵动了诸多新闻定义,包括过去传统强调人、事、时、地、物的新闻写法已不再适用,"故事张力"成为市场导向新闻学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思想——新闻的人民性。它是在顺承马列新闻思想和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政治性、时代性、阶级性的新闻性质的归纳。这种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新闻思想因其正确性在中国新闻学中确立了地位,并庇护和推动了中国特色新闻事业的发展。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研究,独立、专业、自成体系的新闻学的建立迫在眉睫。这时新闻的人民性推动作用反而成为一种荣耀的压力,客观上阻扰了新闻学科体系的突破、发展、独立,给新闻学界带来一定的困惑。因而也就对新闻的人民性是不是真正的新闻学本体概念,以及其同新闻本体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从国外引入中国已有30年的历史,当前中国高校在新闻/传播的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中美两国新闻学/传播学权威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教育应本着"洋为中用"、"取长补短"的原则,与时俱进地进行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更新的建议,以促使中国的新闻学/传播学教育更好地发挥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业源于采风"是中国新闻学论证职业合法性的重要知识资源。民初以来这种"以古喻今"的溯源逻辑实际上割裂了现实的从业者实践与古代传统,为近代报业提供"言路"的功能定位和新闻记者"士人"的身份定位的同时,造成史官传统与访员实际活动之间"名实难符"的内在矛盾。通过追溯"访"这一有组织化的监督实践的历史,可以从唐朝"採访使"到明中叶的无赖群体"窝访"的历史,与辛亥之前上海地区"老枪访员"群体在成员性质、工作内容、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相似性等,揭示出新闻学研究长久忽视的另一种事业溯源路径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闻学"是和制汉语词汇,由梁启超首先借用.日人松本君平的<新闻学>是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译著和专著,为不同视角的中国读者所译介,"新闻学"只是 journalism 的一个中文译名,由于业界与学界的共同选择.最终流行开来.journalism 最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译名应为"报学".新闻学是移植之学,作为中国近代新学之一种.它汇入了戊戌至五四的现代知识体系的成立吏.新闻学的移植过程也含有转换的因素,特别是它与政治学的非常关系,使它一开始就具有深厚的中国特色.中国新闻学在创立期的学科依附性程度,与当时的先进国家是类似的.受制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资源(如史学传统)与近代的转型压力(启蒙与救亡),新闻学具有中国特色几乎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从新中国新闻学的演进脉络考察其知识图谱,以探寻新时代新闻学及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路线图。七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新闻学也经历了从"人民新闻学"到"现代新闻学"的变迁,学科理论的主轴从"政治"转向"科学"。与此相应,新闻学已从社会动员与政治运动的一整套有机经验,蜕变为正规化、职业化、学院化的新闻知识生产。如今,这一制度化并日渐内卷化的"现代新闻学"也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为呼应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重思"人民新闻学",超越"现代新闻学",寻求守正创新的一种整体性方案——中国新闻学。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关于新闻叙事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忽视话语、叙事话语在新闻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差异,本文辨析了"话语"词典意义与学科意义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叙事话语"在经典叙事学与后叙事学中的重大区别,分析了"话语""叙事话语"其后的哲学思潮背景,在明确新闻叙事学的应用新闻学根本属性基础上,论述了"叙事话语"在应用新闻学与理论新闻学或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异同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 1992年进入市场经济以来 ,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渐从强调新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转向多样化的学术视角。中国的新闻传播业面对陌生的市场经济新环境 ,以及新旧体制的转换 ,遇到颇多问题。新闻学界迅速从传媒经营、新闻侵权与诉讼、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展开研究 ,传播学自身也因此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研究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从进入学术场域的研究者来看,经历了从拥有实务资本到拥有学术资本的变化.在研究内容上,学术积累不断增加,学术意识得以张扬.研究方法也从单一的思辨研究变得多样化.建构学科体系,推进新闻改革则是30年来新闻传播研究效果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五个主要的学术争论命题,从争论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和经验教训人手,揭示出60年来新闻学研究学术热点的转移和学术探索的轨迹,在整体上与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保持同步;与"五论"争论先后出现相对应的是人们对新闻学基本概念认识向科学的回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们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成绩显著:学科体系逐步健全、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术人才辈出、科研教学成果丰硕,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文章从学科历史沿革、学术成就和学术活动三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该学科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是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摆脱了单一新闻职业训练的模式,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大众传播学开始进入原有的新闻教育视野,新闻传播教育初具规模,课程标准逐步趋于多样和成熟,一些相关的管理和学术研究团体相继成立,学术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学有自己的理论内涵和科学品质,也有自己的学术积累和发展基础,其学科地位应得到 充分肯定。新闻学不仅要研究新闻事业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也应研究媒介经济、传媒业经营与管理。为 适应新世纪新闻事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在当今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国际新闻报道的传者身份,国际新闻记者的地位和作用也渐渐凸显。本文从国际新闻的定义说起,分析了国际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国际视野、受众意识及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并进一步指出了国际新闻记者素质亟需提高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新闻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从20年到90年代取得了三次突破性的进展,最近20多年来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中国新闻史已经成为基础扎实、稳定发展的学科。但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为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对学报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报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意识的强弱与学报的学术质量息息相关。研究新时期学报编辑信息意识的内涵,对高校学报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阐述学报编辑信息意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报编辑具备信息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信息意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