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视心理健康、培养学生优良心理品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前人们在理解学校体育教学时,总是狭义地认为只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好了,忽略对学生在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培养。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它破除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倾向,树立了全新的教育观,提出了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新课程把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了出来,从而也给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阐述…  相似文献   

2.
重视心理健康、培养学生优良心理品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前人们在理解学校体育教学时,总是狭义地认为只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好了,忽略对学生在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培养.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它破除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倾向,树立了全新的教育观,提出了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新课程把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了出来,从而也给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阐述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体育健康课开设的要求、创新以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论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点在于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整体水平为目标。构造技能、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的课程结构,优化体育与健康教学,体现体育课是必修课并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把游戏法、竞争、对比法、示范法、挫拆法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对体育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左斌 《经营管理者》2013,(14):349-349
进行体育锻炼的作用就是在于促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促使他们的耐挫力和意志力得到培养和增强,进而使他们的心理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大学体育教学也仍然存在许多客观实际的问题,大学体育教学应该具备一系列的对应的措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力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健康考虑,创设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体育教育和进行体育锻炼,感受运动乐趣,促进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目标的实现,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着想,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生在学校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影响其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技能的高低.因此,研究学生这阶段心理发展规律,对于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效果是十分重要的.1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职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比少年有明显的变化.身高长高了,体重增加了,个性成熟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习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教育的对象,注意其年龄、个性及学习上的差异,还要了解其心理特点,以便因材施教,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必须使用正确的语言,注重教学语言技巧,才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概念,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各器官的机能,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其掌握技术、技能制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促使身体、生理、心理健康的正常发育,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方面都有别于普通中等学校,但是学校教育都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便为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运动打下基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而打破行政编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至少主动地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对学校体育教学实行按兴趣编班,进行分层教学是真正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贵友 《科学咨询》2010,(14):131-131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各器官的机能,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其掌握技术、技能制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促使身体、生理、心理健康的正常发育,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必须使用正确的语言,注重教学语言技巧,才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概念,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快乐、健康中成长。因而,运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语言技巧,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纲要》:“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健康水平的需要,第二学年在教材中采用了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等新运动项目,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谈谈将保健操教学与护理专业所学的生理学、解剖学、保健学相关知识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和自主学习,以便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与护理技能有关的体育技能训练,增强所学内容的职业岗位适用性,增加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为课程基本理念,指引中考体育考试和众多一线体育教师执行初中体育课标水平教学。然而,中考体育考试影响着新课程下的体育课程水平教学,一方面发挥着中考体育考试的教学导向作用,提高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体质,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体育教学及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中考体育考试对初中体育课标水平教学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但是要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我们利用体育课这一特殊的教学环境和形式,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显示,智商与学习成绩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而不是完全相关,这种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比较突出。个性、动机等非认知因素,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变量。在体育教学中,激发作用较突出。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课程改革,是体育课教学中努力的一个方向。要取得完美的学习效果,必须进入学生的心理环境。学校体育改革就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拓宽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使体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在体育动漫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教授与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其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意在探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动漫实践教学体系,寻找到实现其目标的路线和途径,做到真正了解体育动漫实践教学工作的本质,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实践技能的双重素养,对指导学生艺术审美观、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和谐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学校体育进入了从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培养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渡时期。本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需遵循的原则、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几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人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素质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英语课程标  相似文献   

20.
朱中权 《科学咨询》2010,(14):125-125
一、体育兴趣包括体育心理兴趣和体育生理兴趣 1、体育心理兴趣是指人对体育器材、在竞赛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赛规则、内容等不是由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兴趣。它是在运动或非运动状态下都可产生的兴趣。在教学中一定范围内增加体育心理兴趣刺激的密度或强度,学生对心理兴趣应激性下降或呈现下降趋势,体育心理兴趣培养是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需要相应的兴趣刺激条件,既需要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