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向利  孙坤 《决策探索》2007,(16):38-40
德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促使成长中的人人格不断完善,良好的德性不断生成.这是德育的本真存在.德育课程实施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学生鲜活的生活基础,变僵硬的道德教条的"灌输"为美好的道德生活的"体验",变单向的教学流程为师生双方的互动、对话.教师要从既定道德品质的教育者转变为学生品德发展的导引者,从学生外围走进学生中间.教师应改变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观念,本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把促进学生德性成长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目的.这是"生活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耿杏 《科学咨询》2023,(10):242-24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一些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使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鉴于此,笔者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展开研究,结合三个“融合思想”,进一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和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及案例教学的融合策略,以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听障学生学习、生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条件。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关注教育教学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让每个听障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要做的事千头万绪: 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自治自理能力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妨放权,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小学德育课开放性教学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应树立大的德育观,做到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结合,与其他学科结合.要联系生活实际,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把书本中学到的道德认知,形成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要做的事千头万绪: 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自治自理能力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妨放权,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7.
在思品课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将知识教育和学生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有三层含义。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做到这三点,学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要落实新课改下的“改”,可以这样去尝试。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而传统的小学品德课,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轻视实践,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小学品德课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生活,真正学会生活--真诚热爱生活,自主创造生活,健康享用生活。  相似文献   

10.
德育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和洗礼,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可以针对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可以根据教材,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1.
德育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和洗礼,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可以针对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可以根据教材,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2.
德育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和洗礼,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可以针对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可以根据教材,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道德,学识,关爱,创新,四个方面阐释了当今教师的为师之道.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在课堂上“黏住”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升华,学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交际能力,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课堂光靠书本是无法完成这一目的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进入课堂,带着课堂的理念去生活中实践,变课堂为大社会,变大社会为课堂,形成"生活—课堂—生活"的链条。  相似文献   

15.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交际能力,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课堂光靠书本是无法完成这一目的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进入课堂,带着课堂的理念去生活中实践,变课堂为大社会,变大社会为课堂,形成“生活-课堂-生活”的链条。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精神得到不断升华.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角色转变,共同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主动接受社会的道德要求,产生内在的道德认知,才能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要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道德教育的状况,不能依靠说教式的生硬灌输,也不能通过惩罚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的自信信心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力争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实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中,教师既是师者,又是学生;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既是主持人,又是参与者.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变化着的.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精神得到不断升华。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角色转变,共同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一、师生互动,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整体交互作用的动态统一体,课程向生活开放、向自我开放成为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如:《想想他们的难处》的主题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合道德性,道德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因此要不断完善中国的体制建设,规避经济生活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强化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市场有序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