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刘军 《决策咨询通讯》2013,(3):66-68,76
和谐社会建设应注重人、自然、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因为和谐社会具有有机论、构成论和整体论所描述的理论内涵和特质,因此三位一体表现出有机性、构成性和整体性。在人生活的自然之网、关系之网和社会之网中,生命存在与延续、个体幸福与发展是有机的、整体的、关联的。在社会生活中,打破自然之网、关系之网和社会之网,鱼死网破的结局是环境生态资源问题、人性善仁信缺失问题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保障失灵问题。在对人而言生存与发展的大系统中,也需要"生态平衡"和关系和谐,社会建设担负的重任——和谐社会建设也必须体现生态理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贺海峰 《决策》2012,(1):34
只有往改善社会生态、个体心态两个方向上努力,在制度、环境、道德、信仰诸多层面上协力,才是人心向善、长治久安之道。这是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也是一个普遍焦虑的时代。此为急剧转型之社会必然呈现的现实图景。真正让人不安的是,这种焦虑,并非来自个体欲念的普遍提升,而是源于伦理底线的屡屡失守。  相似文献   

3.
"总体公正"与"个体公平"间不仅存在主次之分、先后顺序,还可能因为追求"总体公正"暂时牺牲"个体公平",即"个体公平"存在相对性,"总体公正"却属绝对要求。这就需要引导组织成员认识到"总体公正"先于"个体公平"是为了保障行为的正向性,"个体公平"服从"总体公正"是为了实现更持久的发展,"总体公正"理念下终会实现"个体公平"。因此,应坚守原则底线,意识到"总体公正"理念不可变;放眼长远利益,认识到"个体公平"诉求应暂缓;"总体公正"为先,然须服务于"个体公平";"个体公平"为果,然须立足于"总体公正";"总体""个体"灵活协调,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4.
试论邓小平对社会公平问题的深邃思考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要体现在:①阐明了始终着眼于解决体现人民最大利益的发展问题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②指出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调节各方面利益的相互关系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方法;强调反对封建特权和腐败,搞廉洁政治是维护社会公平的迫切任务。对于我们今天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矛盾的减震器与安全阀,也是消除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我们党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性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要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发展,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者缺一不可。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太强调公平会导致效率低下;太着重效率又有失公平,矛盾突出,社会同样难以正常发展。因此效率与公平又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分配制度上,过分强调拉开差距或缩小差距都是不对的,应该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强调公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视野     
正挖向腐败最深厚的土壤贫穷的背后只要有社会不平等的刺激,富贵的背后只要有特权在支撑,都容易扭曲人性。它们的区别只是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不同——贫穷的人遭受到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剥夺,心理畸变,人性被破坏;有钱、有权的人,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则往往要先压抑自我,付出人性的代价,才能获得权力、金钱这些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阶段是人生社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个人由不完全独立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人,向完全独立成熟的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期。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一系列社会行为,接受社会教化,成为一个合格社会人的过程。由于人类个体不断地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不停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否则将会导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大学生是青年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的后备生力军。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大学生个体因社会化而引发的各类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社会化就成为世界性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而也导致了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求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本文从教育社会学角度,通过对社会分层和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分析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探讨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复杂化条件下的教育公平发展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佳  王璐 《经营管理者》2009,(21):162-162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与内在追求,目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局面。要构建社会和谐公平机制,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平不断增长。然而,各地区,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迅速拉大了,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认为,机会公平,教育公平,收入公平,完善制度等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对人性的理解是所有有关于人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命题,也是管理学思想形成和研究的重要哲学前提,管理可以看作是由人性驱使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人性”始终是一个基本的逻辑范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哲学理论包括管理思想都是根据对“人性”的某种认识而提出的。各种管理理论的根本区别,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西方传统管理理论中的人性观起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提出“的经济人”思想。斯密认为,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已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体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的影视广告是一种在设计广告问题时考虑以人为中心来展开的设计思考,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的设计方式。这里讲的人性化设计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考虑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的一种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4.
黎慧 《经营管理者》2009,(23):212-212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门以通过生产财富促进人类幸福、社会公平为最终目的的学科,最终将回归到对"人"的终极关怀上来。笔者从人性的角度入手,分析福利经济学中的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发现人性中以自利为核心的自然属性和以利他为核心的社会属性实质上是福利经济学中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感是决定公民纳税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对于具有不同社会公平感的人来说,他们的纳税行为也存在差异。本文从权利不公平感、机会不公平感、过程不公平感、分配不公平感4个层次,调查分析社会公平感对居民纳税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世界,不是恶人在作恶,而是善良的人在跟着落井下石。前者不过是让生命个体崩溃,后者则是让世界崩塌。有几个恶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群善人为虎作伥。因为,一只羔羊会死于狮子的追逐,也可以死于一群羊的践踏。消灭人性之恶是不可能的,所  相似文献   

17.
公民公平观及其对社会公平评价和生活满意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发展的不公平问题出现,包括地域发展、经济分配、机会获取等方面的不公平问题。这种不公平影响到了公民对于社会公平的评价以及自身生活满意度的感知,进而影响到了公民的社会心理,公民心理失衡与否是社会稳定与否的来源。本文从公平观角度进行了公民对社会公平程度评价和公民生活满意度感知的实证研究,分析了经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社会比较、自身感受几个方面及其与公民的社会公平程度感知及自我生活满意度评价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不同地区之间公民评价与感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艺术同样需要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人的本质体现 ,而因循守旧是人性的迷途 ,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生活惯了 ,在书案上临摹成性 ,就怕到阳光下晒太阳 ,更怕到海滨去写生。即便说年青美术家的作品有“颓废”、“性觉醒”、“个人主义”、“为艺术而艺术” ,无非是“个体意识”的反映 ,其实在社会上那一处不是个体意识的释放 ,一个人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社会实质就是个体意识的混合物。存在就有反映的价值。而任何个体意识都毫不例外地属于“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9.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活动是创造历史的本源性、主导性力量,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社会进步都最终体现在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上,落实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当前,特别重要的是进一步认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一步认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公平是领导的重要价值,平衡是领导的重要艺术;公平是理想目标,平衡是掌控全局的底线。公平,是单位中每个个体成员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和利益诉求,也是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管理原则。平衡,是单位员工个体内心以及单位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之间相对所处的一种平稳、安定、制衡的状态,也是单位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状态。取法乎上,则为公平;只达其中,是为平衡。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心理状态、能力素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