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主要有日本、法国、俄国三条渠道。五四运动前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日本传到中国的 ;五四运动至中俄交通的打通之前 ,一批中国先进分子留法勤工俭学 ,直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传入国内 ;中俄交通打通后 ,苏俄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直接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这是其它渠道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
<物象化论的构图>是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的代表著作之一,这本书对马克思后期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和发挥,是广松涉构想的社会哲学、文化哲学的方法论基础.本文围绕"物象化"这一中心概念的提出和运用展开论述,并对广松涉的物象化论构图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量史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特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的特性、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体系以及日本军国主义酿成的巨大祸害等问题,从历史特征上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活动规律和侵略本质。文章最后指出,现在日本有些势力还在进行种种活动,妄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警惕。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经过了一个比较长期复杂的过程.他在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救国救民、"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南开学校读中学时,奠定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素朴的唯物论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找到并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夕回国,在革命斗争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初步树立了唯物史观;旅欧时期,1921年春在巴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秋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话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解释中 ,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叙述体系 :一是隐藏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手稿、笔记、通信等各种文本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叙述体系 ,我们不妨称之为“叙述体系Ⅰ” ;二是起源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解释框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而这种解释框架在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被体系化了 ,其中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影响最大。我们不妨把这一叙述体系称之为“叙述体系Ⅱ” ;三是以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法兰克福学派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叙述体系 ,我们不…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进入大众传播研究阶段,马克思主义学派、环境学派、美国学派研究成果显著,勾勒出日本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大致轮廓。这三大学术流派各有特点:马克思主义学派运用马克思主义取向展开学术研究;环境学派以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为背景,运用"拷贝支配"和"心理暴力"的视点探讨大众传播的强力效果;而美国学派则趋于深受美国大众传播学研究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毛泽东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要以思维为先导.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思维类型及其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具体化、理论化和民族化三个层面.在具体化过程中主要运用分析综合、演绎推理思维;在理论化过程中主要运用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思维;在民族化过程中主要运用反思扬弃、融合创新思维.在运用这些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理解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事物的对立统一性、量变质变性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性质.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明智的做法是以辩证思维为指导进行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9.
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思想家,作为亚洲较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将日本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且其著作在中国多次再版,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起到了启蒙作用.我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曾赴日留学,在他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河上肇的思想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厘清河上肇对李大钊思想的具体影响,不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是对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户坂润是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日本法西斯军阀对外讽狂侵略,对内残暴镇压的白色恐怖年代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唯物主义精神和批判的战斗精神。他面对着野蛮强权政治毫不畏惧,敢于高高燃起真正人类的科学精神之火,向着各种反动的、错误的和非理性主义的思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不愧是日本“新型的唯物论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的领导者。在日  相似文献   

11.
从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进程可以看到: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学与艺术研究分离的过程.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美学逐渐从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分离出来.凸显出来,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由历史的流变来看,日本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与上个世纪前三十年不同的取向,即不断超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理论的功利性研究.超越线性接轨式地套用马克思美学艺术思想,强调对社会现实政治理念的宣传、文艺创作活动的引领与关照.而走向理性化、学术化.当下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美学、艺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美学众多学术流派中的一个学派,成为西方美学多元研究中的一元,虽然其社会影响力没有上个世纪前三十年那样广泛、深入,但其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学术的、理性的比重却大大增强.在学院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价值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一个农民国度里进行的,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中国农民文化传统中的反抗精神、农民均平思想作了透彻分析,吸取了正确部分,批判了错误部分,对农民封建宗法迷信心理采取了既有马克思主义坚定原则又富有灵活性的态度,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农民文化传统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的基本经验,以及进入新世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其基本战略、基本目标、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就其内在包含的哲学底蕴进行了解读;论证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表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間公在日本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在成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重庆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伟大道路,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中形成了科学的实践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罗莎·卢森堡做出了独创性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她运用总体性方法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革新和丰富上.在她看来,马克思学说是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性体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最本质的核心是总体性历史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前提下,卢森堡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并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村上春树长篇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叙事结构、以及叙事时间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解读村上春树第一人称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城市孤独者的主人公形象,熟练而匠心独运地运用双线推进的叙事结构,以及巧妙地安排叙述时间,反映了当今日本社会青年人孤独的心境以及失落的精神状态,表现村上春树了对全人类普遍孤独的关注,激起了世界范围内无数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八四七年十二月至一八四八年一月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一个党纲,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的系统的阐述.列宁说:“这个著作极其透彻鲜明地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叙述了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叙述了辩证法这一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叙述了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大正、昭和时期,二次大战前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很有研究的。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广为流传,影响很大,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进行了深入钻研,并有很大成就,从而在日本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方面则是过去人们比较忽视的。本文拟着重就河上肇的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成就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从实践论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观进行了深刻的解说.指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要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日本接受西方"文学史"的叙述体例,尝试对中国文学进行通史性质的研究,明治时期日本学界人士兴起了中国文学史撰写的热潮.在日本的中国文学史书写模式影响下,20世纪初叶的中国出现了大量以日本的中国文学史为蓝本而撰写的文学史著作.日本文学史家的"文学"观影响到中国文学史家对"文学"的理解和定义,他们此期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呈现了这种文学观嬗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