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五四乡土小说的勃兴,与社会文化转型有关,也是新文学自身的期待与选择.五四乡土小说起势不凡,所表现的地域文化色彩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艺术上则以三种范式互补共荣.而爱恨交织的故乡情结,大大丰富了五四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有效深化了作者思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早年在香港受洗加入基督教,此后他虽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仍一直保持对基督教的信仰。但是孙中山对基督教义的认识、他所崇仰的具体对象前后却有甚大的变化。这种对西方宗教的信仰深刻地影响了孙中山一生的文化取向,显示出他摆脱中国传统文化束缚的力度。然而孙中山从来不曾同本民族文化完全离异,他的文化取向与宗教信仰经历了由重合到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湖畔诗派是在吴越地域的文化氛围中成立的一个文学流派。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入手去论述湖畔诗人的诗歌中具有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民俗风情以及乡土田园文化情结等因素,进而探讨湖畔诗派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形成的文化内因,从而给予湖畔涛派一个新的阐释空间,让湖畔诗歌进一步受到重视和激发研究者的学术兴趣。  相似文献   

5.
五四乡土小说的勃兴,与社会文化转型有关,也是新文学自身的期待与选择.五四乡土小说起势不凡,所表现的地域文化色彩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艺术上则以三种范式互补共荣.而爱恨交织的故乡情结,大大丰富了五四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有效深化了作者思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观念”三维目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在教学中将地域文化资源引入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以自主学习、自由抒写、自我超越为特征的作文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不仅曾给孙犁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而且成为他日后进行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如果说孙犁以童年的视角,着力展现农村中的自然风光和少年伙伴的童真趣味,那么他的成年眼光的透视,则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演绎农民与战争、土地等更为复杂的错综关系.在战争年代,孙犁揭示了故乡、家园、妻儿是支撑这些农民出身的抗日英雄和战士与日寇浴血奋战的精神力量.同时他在解放区和建国后创作反映的土改运动,更是触及到农村问题的深层变革和农民命运的错综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反传统姿态的活跃于“五四”文坛的作家 ,其创作的文化心理定势仍基于传统 ,这是鲁迅创作的“乡土情结”的内在根据 ,其独特的批判性也源于此。  相似文献   

9.
国家意识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国家的态度、情感、认知,也是人们的信念、习俗、价值认同的复合存在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国家意识也是一种地域意识,因为国家拥有一定的疆域和一定数量的人口.国家文化包含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且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具有差异性.在一个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有助于他们对国家的态度、情感和认知的形成.乡土教材是反映并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但地方与国家、爱乡与爱国的一体性决定了乡土教材中地域文化与国家意识的不可分割性.河南作为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其国家意识与乡土情结都很浓厚.无论是在清末或民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河南乡土教材都兼有国家意识建构与地域文化传承的双重文化意义,河南乡土教材无不折射出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学界对于孙中山的地域研究主要体现在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两个大的方面。孙中山与国内研究主要表现在广东、广西、湖北等地区,孙中山与国外研究主要体现在孙中山与亚洲、欧美。具体看来,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孙中山地域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且成绩斐然,然而也存在诸如研究状况不平衡、比较研究相对较弱、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等值得反思之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面临着被民族主义所压抑、与古代民本主义相错位、与民众素质相脱离等多重困境 ,从中我们不难窥见时代条件、文化传统与民众素质对思想家所起到的难以逾越的制约作用。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困境 ,凝聚着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时代矛盾和文化冲突 ,折射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在谋划中国的社会发展时,吸取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成分,并借鉴和反思了西方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和谐社会观,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观,坚持区域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观,防患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和谐社会观,和平统一祖国的和谐社会观.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在亲眼目睹近代中国农业凋敝、农村落后、农民艰辛的现状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路,比如,要依靠教育兴农、科技兴农,要发展农业市场经济、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以及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发挥引导的作用.先生的思想博大且精深,为我们今天谨慎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十分重视,大力提倡"重商"思想,坚持"国政与商政并兴",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许多重要经验对我们仍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15.
从孙文双重角色逆向互动的视角,揭示出孙文一生的理论和实践,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理缺席”、“主义退场”的情况,“民权”在孙文“民权主义”和“民权斗争”中,已经开始悄悄淡出.  相似文献   

16.
女性作家与地域文化有着天然的脐带关系,积淀着浓厚的地缘情结.与男性创作的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女作家的地缘情结呈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这些具有性别特征的地域文化创作在使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背景下女性苦难和压抑的同时,又对女性创作的纤小、琐细和庸俗化起到一定的匡正作用.同时,女性创作的"地域性"也是一把"双刃剑",女作家在表现地域文化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而应在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上超越地域的局限达到与人类精神的共通.  相似文献   

17.
方言与老乡认同的区域跨文化心理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乡认同的核心是社会文化认同,而社会文化认同是以语言认同为内核的。方言是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因此方言认同与老乡认同是区域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区域心理学视野中,方言是研究区域文化和区域心理差异的核心,它背后载负的更多的是区域文化心理问题。区域心理学视野中的方言与老乡认同问题研究将缩小区域文化心理差异,扩大区域文化心理和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成长小说是描写少年在13至18周岁这一阶段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所经历的成长故事的小说类型。黑塞的成长小说中充溢着很多中国影像,对此进行扫描可以发现中国的老庄之道对黑塞的影响及黑塞的中国文化情结。而黑塞创作的成长小说在得到中国文化滋养的同时,又反哺了中国的成长小说创作,尤其是立极的《龙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黑塞《德米安》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本土文化,孤竹文化与长城文化、帝王文化、滨海休闲文化等兼容共生,是推动秦皇岛市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孤竹文化资源,注重孤竹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阐释,做大做强孤竹文化品牌,有利于丰富秦皇岛市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态,壮大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在阐明孤竹文化的内涵及开发意义的基础上,从宣传品牌的打造、理论品牌的建立、开发品牌的策略、项目的设计和营销策略五方面重点阐释孤竹文化地域性品牌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