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屈”的向度上来观察 ,“忍”无疑有其消极性 ,也有挫伤中国人“强梁敢进之思”之嫌 ;不过传统之“忍”既有其屈从、迎合专制臣服要求的一面 ,也有先人体察天道、承受生存挑战的另一面 ,即弘毅坚韧、前瞻致远的精神以及包羞忍耻的坚强品格。因此 ,对传统之“忍”所包含的正面价值 ,即“屈而后伸”的诉求 ,理应予以更大的关注 ,因为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说 ,这一面无疑是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的有机土壤之一,虽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存在着科学与理性精神的缺失、法治传统的缺位、公共伦理原则的缺乏等理论缺陷,但其伦理原则中体现的自强不息精神、和谐发展思想、和平发展思想、注重人格道德修养等内容完全可以实现理性的现代转换,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伴随着这种多元化趋势的还有社会上不断增加的道德问题。道德滑坡背后的多元价值冲突更加集中地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全球化进程以及社会结构变革等诸多因素对原有道德系统的冲击。在原有道德系统消解,新的道德系统尚未完善的这段特殊时期,整合多元价值观并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解决道德滑坡的关键点,与此同时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要的实践载体,也必然成为落实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面,二者共同构成新时期道德建设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追求,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政治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现形式,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和谐"表现出对立统一关系体系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谐文化"也因而成为一个关系范畴。"以人为本"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要实现包括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的身心四个层面的和谐;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途径是促进多元文化的相互协调,在多元文化体系中处理好古今、中外、雅俗文化各个环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9.
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中国特色的个性相结合,体现出共同理想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各方面的思想观念汇集而成,主要来自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政治四个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参与综合国力竞争,是传统文化当代化的现实意义.增加财富、改善生活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点,和谐和公平两个思想观念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相似文献
10.
瑶族神像画同瑶族社会结构、社会习俗、文学艺术等有着密切关联。发掘与研究瑶族神像画资源具有填补南方少数民族绘画史的一段空白,有助于探明神像画在中国道教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与历史意义,丰富瑶学研究的内容,创作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瑶族绘画等现代文化价值。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管理机构、提高人员素质、充实研究人员;增加经费投入;开展普查工作;广泛征集瑶族神像画;保护画师及传承人;加强学术研究与教育工作等,以加强对瑶族神像画及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国务院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及政策保障。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切实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深入,产业工人阶级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还是否可行?英国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从文化层面上探讨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及其解放之途,从对“文化”的解析到“走向共同文化”再到“文化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从文化的层面探讨进入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甚至提出可以摸索出一条从物质身体到共产主义的探索路径。文章选择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解放理论为研究对象,进而从文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方面探讨“文化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等问题,希望能够对当下马克思主义思潮低迷、社会主义应如何发展以及坚定社会主义的立场起到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通过分析历代文献发现,“相”的“仔细察看”义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其对象的变化上,其对象包括人、六富、刀剑、土地、宅墓等.其中相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相马其次,相地、相宅墓呈下降趋势,相刀剑则在近代消失了.并用文化来解释这些语义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上,目前讨论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接的重要性、必要性的文章愈来愈多,问题在于路径是什么?路径就是融合,建立一种既与历史,又与现代接轨的价值体系。对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教育进行现代解读,将苏式伦理学置换出去。在政治上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教育上重建赋予现代内容的中华传统的礼、义、廉、耻教育,找回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现代化》2017,(2)
"文质之辨"涉及"人"与"文"的张力,乃涵摄《论语》全书精义的又一重大分辨。文章结合"仁"与"质""文"的关系,从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养成和良善社会风尚的培壅两个角度,再度探询了"文质彬彬"的确切内涵、致取之途。一方面,就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养成来说,所谓"彬彬",意味着每个人身上"仁"的端倪("质")经由种种人为之"文"的润泽而达到相当高卓的境界("文""质"互成而至无过不及);另一方面,就社会文化风尚的培壅来说,所谓"彬彬",则是意味着百姓身上那点"仁"心("质")受到为政者的种种引导和教化这一"文"的熏陶,结果社会风气的良善臻于醇化("文""质"互成而至无过不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何关系?换言之,中国古代哲学在传统文化中居于什么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评判问题,而且关系到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以及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思考。因此,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杜艳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
儒学在中国文化重构中表现出超越时代、开放吸纳、不断走向未来的潜能及斩不断的强大生命力。文化重构实质是人格或人的价值观念重构 ,文化变革的关键在于调整和改变人格 ,即塑造“新民”或“新人”。儒家“新民”思想表明 ,儒学将随中国文化的变革而发生转化 ;近代梁启超“新民说”对儒家“新民”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毛泽东“新人”观中的儒家思想成分 ;邓小平“四有新人”观与儒家文化的自然联系 ,都表明儒学在中国文化重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也表明儒学具有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并发生转换和走向现代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李慧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3):75-78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制现代化革命,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这片土壤培育出来的文化“植物”,是中国法律观念的历史沉淀。因此,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其有用的优秀成分加以继承利用,对于不适合社会法制现代化的部分坚决地予以批判,甚至抛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命运及其保护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及文化专家的热门话题。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在我国学界还刚刚起步,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保护和抢救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本身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地方 相似文献
20.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和现代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是一个吸引了台海两岸学者和欧美华裔学者的热门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全世界华人的文化认同意识,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似还存在着一些有待继续探讨的纯学术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全面地、科学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否发展出现代文化、如何立足于人类正在走向21世纪的时代高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高度来确立对传统文化作抉择取舍的价值尺度等等。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