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注重特殊性而忽视普遍性 ,如果能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一般文艺理论的普遍规律入手 ,就可以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另辟蹊径 ,因而 ,确定文艺理论的学科定位至关重要。本文侧重从研究方法入手 ,把文艺理论定位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并兼具二者性质的社会科学。由此出发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无体系及其人文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艺理论家陈涌晚年思考了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不愧于我们的时代的伟大作品;一是如何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在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陈涌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都是在把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比较成熟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越来越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迫切需求.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在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过程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文艺理论是人们对文艺现象的认识看法的理论概括.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面对的文艺现象不同,每个人总是首先面对所见到的文艺现象,以及所感受理解的文艺作品,从而做出自己的理解阐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文艺现象也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的文艺理论.当然,不同的文艺理论学说各有其意义价值,都可以在某些方面给我们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中,一个不容忌讳的事实是,大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关系很少关注和探究,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理论界似乎早已淡忘了所谓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10):140-14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社会时代文化变革息息相关,它体现着时代精神,把握着时代脉搏,汲取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的当代建构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艺术多样化和文艺理论多元化发展现实,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范式,深化和拓展当代性的问题领域,推动与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吴元迈 《学习与探索》2008,2(1):179-180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20多年来,中国大量引进了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各种观念和模式,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等等.  相似文献   

9.
继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出版之后,国内外文艺界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文学的死亡"以及"文艺理论的危机".事实上,文艺理论自身并没有消亡也不可能消亡.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文艺理论都是在危机中向前发展的,没有文艺理论的危机就没有新文艺理论的发展.文艺理论没有永恒的形式和原理,文艺理论是在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中提炼、升华并向前发展的.随着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文学形式也由传统的文本文学向影视、广告、大众文化、网络等新的传媒方向转换和发展.随着文学整体形势的发展,文学理论也就有了新的形式和新的话语.文艺理论已经向文化理论倾斜,甚至有融合趋势.文化的多元性也必将导致文学理论的多元化和大众化,文艺理论也必将走下纯理论的神坛而融于大众文化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在一篇文章中我曾说道: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这些进展和成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引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在外来理论的影响下,促成了来自现实需求的理论冲动向各个方面进发,从而在求新求变过程中,呈现出中国文学理论多元发展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进入新时期以后,逐步突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走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因卢卡奇和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争论而引发的讨论,这场讨论不仅促进了卢卡奇与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学界纠正偏见、借鉴学习,还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驰 《学习与探索》2008,22(2):188-192
马克思身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本身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是对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新的理论建构.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元化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展现出众多理论形态,这些理论形态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体论的主要逻辑架构体系与空间性的具体存在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扎实基础与敞开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嵇山 《学习与探索》2007,2(3):178-184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有其逻辑起点,确定这一逻辑起点是决定某一学科理论建构的成败的关键之处。艺术形象的创造是文艺审美这一运动形式的逻辑起点,但并不是说它是文艺理论研究的全部内容与唯一形态。中国现代文艺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是代表新时代的"新"的艺术形象,对"社会主义新人"等艺术形象的创造、欣赏、批评等是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借鉴、综合,以扬弃、转化为必要环节,创造感人肺腑、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王德胜  杨光 《求是学刊》2007,34(5):90-98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深染了西方的影响。其时,"现代性的中国式诉求"作为变革中的中国文艺理论的最关键问题,令建设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强烈诉求及其遭遇的挑战贯穿于这一时期中国文艺理论的整个建设过程。西方近现代各种文艺思想和理论正是在此过程中,以其各自的现代性或反思现代性的特征,为中国学者所关注、借鉴,进而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产生了诸多具体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前,北京市文艺学会与市社科院文学所协同举办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研讨会".北京地区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熊元义 《学习与探索》2012,(10):125-127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对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的关系研究不够,以致有文艺批评而无文艺理论,这使得文艺批评无法向纵深发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之所以没有出现飞跃式发展,不是因为在数量上增加不快,而是因为对理论理解不彻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的不少分歧既有起因于对一些文艺作品认识的差异,也有起因于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道路追求的不同,但从根本上说都源于理论的贫困。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的辩证关系,探讨两者内在的本质联系,从而在促进中国文艺繁荣和发展中实现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的价值。为此,本刊特编发一组探讨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关系的文章,以期引起文艺批评界就此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70年前,1942年5月在陕北的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2年的中国,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卓绝的决战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建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体现为在自然界"许可"范围内对自然界的改造.当代生态危机表明: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总量与其"许可"范围之间发生了冲突.它质疑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听凭贫富分化模式的合理性.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从采用市场体制开始,其成果需表现为共同富裕.这种对原生态市场机制的改变,将有助于体现生态文明要求;从理论上解读这一实践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世纪风标:文论新构与学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反传统的思潮是对载道文学观的反拨,载道对人性的戕害和对人的思想的严重束缚,引起"五四"新人强烈的情绪反弹,并因此对博大精深的整个理论传统做出简单化的反应;同时,反传统思潮也是对20世纪文学领域诸多新的事态发展的反应.反传统思潮有效地阻断了人们回眸历史的视线,使一切企图向文艺理论的古典诠释汲取营养的努力在一个特殊的文化氛围中成了备受谴责的复古.对传统的决绝的否定也与人们对文化进步的线索的认识失误有关--不懂得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尤其是不懂得即便在剧烈变革的时期新旧文化间仍旧应有一定的继承.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选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述方式修改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如何解读这一调整的现实影响?对比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命题前后的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没有因表述方式的调整而中断,而是实现了从先验直觉到全面结合、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建构的突破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代表的党史核心概念的过程化研究,对明确概念的准确意涵、 弥合因特定历史事件而出现的叙事方式变化、 形成整体性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