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精彩纷呈,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数学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课堂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平台,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完全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问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离不开课前的周到预设。说到预设,很容易让人想到教案,其实“预设”是个空泛的概念,“预”是准备的意思,“设”是计划的意思。正在准备的计划,可以写在纸上,更要写在脑子里,教学经验就是写在脑子里的“顸设”。  相似文献   

4.
论提示中心副词“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用预设入手,讨论了表“添加”义的“也”的提示中心的作用,“也”的语义范围,和“也”作为预设触发语同语用预设的关系。“也”的使用往往要涉及两个表述,前一表述叫先行句,后一表述叫本句,“也”出现在本句内。先行句同本句至少应有一个同项和一个异项。“也”的所谓“添加”义,就是在先行句的句义基础上,“添加”上本句中异项所负载的新内容,使异项成为信息中心。“也”的语义范围,一般始于本句句首成分,止于本句句末。“也”所提示出的信息中心,取决于语用预设;随着语用预设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关注的一件事。但要实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听了2006年浙江省思品优质课的比赛后。对于这两者的动态生成机制有所感悟。笔者想从教学设计角度谈谈对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幸观摩了一节在省级优课评比中获奖的数学课《认识负数》,无论是教学的准备、实施,课件的制作、使用,还是教者的调控手段、评价语言等,几乎做到了极致。可以说整堂课预设得相当充分,但细细回味却发现这样的预设并没有为我们“邀”来精彩的生成,就是教学过程中偶然出现的一个生成点,也被教者“果断”地抛弃了。  相似文献   

7.
“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为学生捉供一些“待完成的教学模具作品”,旨在提供一种真实方案演示和操作的具体环境,为学生预设一种问题“软件”情景.在信息加工教学模块中,运用“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能实现渚多功效,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仟务驱动”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缓解了教学资源贫瘠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当前,课堂生成是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教师都在谈“生成“,盼“生成“.但是,生成从何而来?生成能够制造出来吗?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评价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不是看教师如何教,而是看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也就是,一堂好课应该是“互动“的,“互动“就会产生问题,就会有课堂“生成“.不管是“预设生成“或是“非预设生成“,离开了“互动“都是不可能的.只有有效的互动,才能有意义的生成.有了这样的认识,对我们平时中的一些教学行为,也就有了评价的方向与标准.我想以自己的两个教学片断,来谈谈自己对以上认识的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9.
“差异教学”研究热潮始于上世纪后期,近年延伸到幼儿园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为了差异发展,从差异出发,开展有差异教学的活动。纵观幼儿园教学的理论实践,很少有人提出将差异教学上升为预设的诉求。本文基于对差异教学内涵与本质的把握,认为在幼儿园开展差异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并为差异教学成为重要预设提出四条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围绕“关键事件”设计与实施、观察与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以30个集体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在预设性事件、生成性事件、管理事件三类关键事件中的表现。结果发现:教师在管理事件的得分高于预设性事件和生成性事件,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在关键事件得分上有较大差异,教师的教学经验、职前培养经历、职后培训经历是影响其关键事件得分的因素。因此,必须要厘清三类关键事件间的关系,树立教学反思与评价的整体观,研究教师有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加强职后培训,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实践反思积淀专业智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有效性"目标的达成,受以下问题制约:教学目的与接受目的未能实现有效对接;教师囿于知识论的思维模式,对教学的价值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实的不够;教学方式上以灌输为主,对话、交流和情感沟通比较缺乏。课程改革应该以"有效教学"为理念,教学目标由注重知识掌握转向注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彰显本课程的目的性价值,提升学生的接受意愿,实现本课程教育目的与接受目的的有效对接。通过"问题"和"对话"的启发式教学法,建构"授"、"受"双方的主体间性关系,增强学生基于个性化存在的理论运用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设计及实施"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问题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认真贯彻执行2000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已经十分普遍。“三自主”式选课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但是,这种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陕西导游”课程是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也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理论高度,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掌握概念、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建设要以优化教学内容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以项目化训练为实践教学的载体等观点,对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类”、“象”原理贯穿于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体系之中。“类”和“象”分别代表汉语结构单位纵横聚合的两个方向,它们所构成的座标系涵盖了汉语的所有结构单位的构成形式和语义。依据这一原理可以改进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通信原理”课程根据自身特点,从教学环节、考核环节、课外辅导环节、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构建和偕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考核形式多样化、加强个性化辅导、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等教学措施。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为学生将来深入研究、创新专业技术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方面,"大语文教育观"的渗透增加了技能训练的容量,致使学法的指导与应用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另一方面,教法落后,走不出"满堂灌"的窘境。大学语文教师应妥善解决好课堂上"多"与"少"的关系,提倡教学民主化、追求教学个性化、实现教学时间简短化和贯彻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印刷工艺》课程在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呈现出知识更新快、科学技术前沿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等特性,传统教材无法满足现代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产学合作模式下"立体多维"形态教材开发,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文化传递模式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在后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传授知识或技能;在同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既包括教,也包括学,并由教和学组成;在前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生长的一种活动。教学概念发展到今天,涵括了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与师生的互动教学。  相似文献   

20.
韩国语口语教学是培养韩国语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口语能力是以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知识为基础的综合能力的运用。为了消除初学者的紧张心理以及恐惧心理,使之能开口说话,教师可采用"一问一答式、替换式、接续式、扩展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结合使用,才能解决口语教学中出现的"停滞现象",有效提高口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