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简讯     
“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在沈举行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0日至29日在沈阳举行。会议议题为“渤海日本关系研究;近代东北文学与日本昭和文学研究;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研究(以辽宁省、神奈川县为例)”等。会议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  相似文献   

3.
当前,日本经济陷入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中,1997年度甚至出现战后以来幅度最大的负增长。泡沫经济的崩溃、政府对策的失误、日元贬值的“添乱”……日本国内外到处可以听到对日本经济的批评之声。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来讨论日本的发展经验,似乎不大合时宜。确实...  相似文献   

4.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金明善教授的日文版学术专著《中国人的日本经济论——走向经济大国之历程》,于去年末在日本东京谷泽书房(社长冈田道枝)正式出版。日本报刊指出:“这是目前日本第一部中国学者著述的日文版日本经济专著”.为此,日本学术界友好人士特意组织“庆祝金明善先生著作出版筹备会”(石卷专修大学木伏良明教授任筹备会代表),邀请著者赴日参加记念活动.金明善教授已去年12月赴日本东京出席记念会,并做了学术讲演,还应邀日本《新泻日报》发表了东北亚经济和我国开放政策的长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21日,日本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在纽约与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时,提议“共同构建东亚共同体”。据了解,这项提议的基本概念旱在鸠山由纪夫领导民主党竞选期间已提出,还提到东亚共同体将开展经济、安全合作,实行东亚统一货币等内容。显示日本民主党在东亚合作方面已经备有一套较完整的设想和方案,且与以往日本自民党执政时期的理念有所不同,似乎包含有更加倾向于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向。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世界格局正在向着有利于中国方向演变,而中日经济实力对比亦发生深刻变化,日本新一届政府调整对中国的政策,采取更加务实、合作的政策实际上是大势所趋,这种合作将有利于陷入困境的日本经济实现复苏。  相似文献   

6.
是限制模式还是竞爭模式访美时,经常有人问我:“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秘密何在?”这个问题用日本经济的宏观计量模式大致上是可以说明的。但是,还不足以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日本的社会制度和组织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了便于理解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特点,暂且用我自己的模式来说明。从以往的观点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形态:“日本股份公司”模式=重视政府限制的模式;“过度竞争”模式=重视竞争机制的模式。不言而喻,“日本股份公司”模式是把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7.
论日本经济萧条对东亚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走出金融危机不久的东亚经济近期又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面 ,甚至有分析认为目前东亚正濒临金融危机的“第二波”。导致东亚经济形势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其最大市场的美国经济开始“着陆”,但作为东亚第一经济大国的日本的经济走势同样也不容忽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关联度极高 :以往的东亚经济奇迹在相当程度上就是靠日本经济奇迹来带动的 ;近前的东亚金融危机也与日本的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有着密切关系。那么 ,近期日本经济萧条的恶化甚至衰退将会对东亚及中国经济造成何种影响呢 ?一、东亚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以 1 997年 …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东亚不同的经济合作模式,即“10+1”、“10+3”以及“10+6”中的经济利益。分析结果表明,从直接的贸易投资利益、间接的宏观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经济利益来看,中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利益最大,其次是在东盟的经济利益,而且中国在日、韩、东盟的经济利益都远远超过在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经济利益。然而,从国家经济安全利益来看,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对于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安全至关重要,而日、韩、东盟则对中国的成品油进口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比研究中国从“10+1”到“10+3”、以及从“10+3”到“10+6”中的经济利益增量以及成本增量,本文认为,“10+3”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一种经济合作模式,其他合作形式对中国也有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应适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一个深受重视的领域。日本人赋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以政治的和经济的意义。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们热衷于议论白桦、遇罗锦以及“精神污染”,因为他们认为:通过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一、守望相助为新时代中日关系注入动力。在中国暴发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经年与中国磕磕绊绊的日本居然出现援华义举,特别是日本要“举全国之力”与中国共度危难的态度,让国人感到意外。这是一次在中国人没有心理准备情况下日本官民几近爆发式的对华善意表达,也是暌违久矣的中日“急接近”。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 ,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日本 ,在实现“赶超型”经济发展目标的过程中 ,始终将发展对外贸易视为“立国之本”、“强国之途”。因而 ,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问题也十分关注。在其“入关”和实施贸易自由化等开放政策的同时 ,也不忘制定保护本国产业、维护市场秩序的反倾销之法律制度。我国现已加入 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已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的主流中去。然而 ,也意味着我国必须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共同的“游戏规则”,应对多方面的挑战 ,特别是面临的倾销与反倾销之压力会越来越大。为此 ,本文拟就日本与国际反倾…  相似文献   

12.
自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一步步实现“海外雄飞”的对外扩张,“满洲”由此成为世界瞩目、日本朝野上下关注的热点地区,也成了日本作家描述的一个文化对象。以德富苏峰、夏目漱石、与谢野铁干、与谢野晶子夫妇为代表,日本近现代文坛中的核心人物几乎都到“满洲”旅行过,并将对“满洲”的印象和感想用游记或其他创作形式发表出来。以日本作家的“满洲”游记为文本考察,可以了解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周建萍 《唐都学刊》2006,22(6):57-60
王维作为中国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在诗中不仅写出山水田园的秀丽之美,而且表现出了山水田园景物的神志、气韵;日本的“俳圣”松尾芭蕉继承了日本民族感物伤情的美学传统,提出了根植于日本美学传统的“闲寂”、“余情”等美学理念。他们都是在恒静中体味、把握人生,并将主观之情融入客观之境中,使主体与客体能够达到互相映照,两相契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文化上一脉相承。日本的相当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大多源自中国。然而在文化观念上却显示出两国的解释学差异。中国人最注重“道”而不轻言“道”。中国文化中的“道”更为沉重,更为超越,更为终极,是一个深层次的概念。而在日本文化中,音乐、书法乃至武术进击等都常以“道”名之,蕴涵着幽闲古雅的温柔之美,但缺乏一种撼动人心的气质和精神禀赋。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刻原因在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目前中日关系的态势,可以称之为“对等不平衡”。所谓对等,或者不对等,是指两国之间的综合实力对比。所谓平衡,或者不平衡,则是指两国关系所处的现实状态。如果双方不愿、或者无力改变由实力对比造成的客观局面,从而使这种现实成为两国交往的实际基础和前提,这种状态谓之平衡;反之,则为不平衡。拿这一标准去衡量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归纳成三种状态,即:不对等平衡——对等不平衡——对等平衡。第一种状态可概括历史上的中日关系。即一方面,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相差悬殊,而另一方面,处于劣势的一方无力改变由此造成的客观形势,不得不以此为前提来处理两国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平衡状态。这里面又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国强大,日本师从。如在日本的邪马台国时代至隋唐时代,日本统治集团为稳定国内局势,全方位、大规模地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甘冒风涛险阻,一次次派遣大型使团和留学生前来中国,其学习的积极性实属罕见。这期间,也发生了日本不甘居下位、向中国提出挑战的事情,比如在精神层面,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在给中国隋朝皇帝的国书中,刻意使用“东天皇敬白西皇帝”的表述方式,力争与中国“对等”;在实力方面,公元七世纪,为在朝鲜半岛获取势力范围,不惜与中国刀兵相见。但是决定这些挑战最终结果的,还是实力。中日之间相差悬殊的实力对比,使日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接受现实,在这一前提下维持了几个世纪的交往。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经济顺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纵观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可以这么说,不懈地用新技术改造企业设备,是经济得以始终保持较顺利地发展并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冲击”的关键。 1949年12月当日本经济从统制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就设立了“产业合理化审议会”。所谓“产业合理化”,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1901年6月3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房乡鄂家村张家窝堡。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张学良1919年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后,相继任团、旅、师、军长等职,开始参与军机。1921年秋,应日本政府之邀,赴日参观秋操。日军操演十分整齐威武。张学良深感日军之强,非中国之福,尤其对东北更具威胁性。观操后,日人邀他参观甲午战争时日本从中国掠去的“战利品”,并问他有何感想,实际上“这是日本人在向他示威”。张虽回答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了”,但心里却惴惴不安,深为中国前途而忧。这次到日本参观军事演习,日本给他“留下很不好的印象”。①由于民族自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自古即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区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 ,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邻日本即属于此东亚文化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有关日本人及日本文字的起源问题1 ,亦均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 ,在日本即有“天孙降临”的典故 ,中国则有“徐福东渡”之传说 ,中日之间更有“同文同种”的说法。但迄今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 ,从严密的科学角度考察 ,此类记载与传说有些是难以凭信的。至于日本人究竟起源如何 ?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进行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19.
关希 《日本学刊》2006,3(4):5-14
“海权论”近年来在日本大有流行之势,《呼声》月刊最近登载的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标本。其基本内容是刻意煽动“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的对立,主张日本采取“挟美制亚”、“借船出海”的国家战略,从中透露出作者对日本侵略历史的“胜王败寇”式的消极总结,对“美主日从”的日美同盟架构难以摆脱的心理依赖和神学式附会,对中国发展的莫名恐惧与无端仇视以及对21世纪日本生存之道的“战略贫困”。  相似文献   

20.
萨苏 《东西南北》2012,(5):58-60
“坂东玉三郎”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梅兰芳在中国。他端庄、高雅的“女性”形象经久不衰,在日本歌舞伎界之地位无人可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