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林: 文艺作品通过“中间环节”反映现实生活陆一帆先生提出的“文艺并不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本来,这个问题是文学理论的题中之义。文艺作品是在作家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既然是经过作家的头脑,这就必然渗透着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打倒“四人帮”以来,我国学术界加强了文艺本质问题的探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如何准确地把握文艺的本质,给以真正科学的界说,仍然意见纷纭。近年来出现的“方法”热,对打开思路,扩展视野,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如何确认文艺的本质,也有一定的启迪。但也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文艺观念制约、决定着文艺方法,有什么样的文艺观念,相应就有什么样的文艺方法。有些论著,由于根本的文艺观念没有明显的变化,尽管运用了一些新的方  相似文献   

3.
当前文艺界“崛起”了一股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反古典艺术传统”,对我国几千年的优良文学传统以及近六十年的革命文学传统,一概采取“排斥”、“亵渎”的虚无主义态度。提倡走现代主义道路、发展现代派文艺的同志认为,新时期的文艺不必再提“民族化”问题,只要“现代化”就行了。因此,“民族化”这一争论已久的问题,又成了当前论争的焦点之一。这也促使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次论争的得失,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并联系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艺的本质特性问题 ,历来是文艺学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当代文艺学的变革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凝结和体现在对文艺本质特性的认识不断推进和深化上面。回顾新时期以前的传统文艺学 ,是站在哲学反映论的基点看待文艺现象 ,把文艺看成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认识 ,是一种反映论或曰认识论的文艺本质观。新时期以来 ,当代文艺学在这个理论框架的范围内发生了一些变革 ,即由过去的运用哲学反映论原理阐释文艺现象 ,推进到深入探讨文艺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及审美特性 ,是为“审美反映论” ,不少学者都是沿着这一路径向前探索推进的。应当说 ,从…  相似文献   

5.
一、文艺批评标准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文艺批评标准是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就有什么样的批评标准。儒家提倡“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着重文艺的教化功能,所以其批评标准是善,“思无邪”。魏晋时代提倡“诗缘情”,认为文艺不是代圣人立言,而是吟咏情性的,所以提出“诗赋欲丽”这个重形式美的标准。西方古代强调文艺是模仿、再现,所以批评标准着重符合客观真实。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认为文艺是“表现”,表现自我;抒发情感,批评标准便是情感的真实。我国现代长期以来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所以文艺批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与我国古代文艺批评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现实主义文学不能机械地孤立地照录和罗列生活现象,在真实地具体地描绘生活现象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典型化的方法艺术地历史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不但描写生活,还要能说明生活,评价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真理性,即对生活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艺创造学的思考姚全兴创造学,是20世纪科技发展的产物。过去人们总以为它和科技有密切的关系,适用于科技创造力的开发。那么,它是否可以有效地提高文艺创造力,让创造学从科技走向文艺呢?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历史上关于艺术创造的理论丰富多彩,可惜...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艺未来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面向未来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未来研究正以它特有的诱惑力召唤着人们向美好的未来冲刺。那末,艺术的未来图景将是怎样的呢?我们想以初步的思考提供一个粗略的轮廓。这个轮廓可以用三句话表述,即: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艺术的地位将有一个大的提高,艺术的观念将有一个大的转移,艺术的方法将有一个大的变化。大家都知道,目前这场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计算机技术在生产部门和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首先是人类将赢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艺的本质问题,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究其根源,研究方法的差异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原因.以往那种或是把审美反映等同于一般的科学反映,或是把审美反映与科学反映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用文艺的审美本性来否定其认识本性的观点和方法,都不符合文艺的实际情况.对文艺的研究,一方面要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审美反映的特殊方法来科学地把握文艺的本质.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文学艺术活动不但与人的认识活动相联系,同时也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而审美建构论,则主要是揭示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精神"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或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的本质内涵,侧重从文艺主体精神创造性的角度把握文学艺术的本质.文艺活动是一个多层面的整体结构,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是它的基础和核心,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则是在审美反映的基础上,对艺术活动过程的具体展现.因此,对文艺这一整体结构的研究,在方法上也应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即审美反映与建构的辩证统一和综合.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现象与本质相对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的哲学教材体系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我们对于现象与本质的相对性问题的认知,存在着诸多的误解和不足:或者由于对二者的相对性把握不准于是就避而不谈,或者武断地认为在这里不存在什么相对性而干脆予以舍弃,又或者认为虽有相对性但并不重要而贸然忽略不讲。实际上,无论从现象和本质各自的规定性,还是从二者的相互关系上来分析,他们中间都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相对性,从理论上对他们进行分析和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战线从“左”的桎梏下得到了解放,广大文艺工作者沿着“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勤奋耕耘,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一派繁荣景象。但也并非全好。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50周年的时候,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联系一个时期以来文艺领域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认真思考,对于坚持文艺工作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说无裨于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现代结构主义和它的认识方法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探讨,与此同时,有关它的社会本质问题,如同其它西方哲学流派一样,国内哲学界也做了批判性的剖析。较为普遍的见解认为,结构主义是资本主义总危机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艺的商品性问题耿恭让关于文艺产品的商品属性问题,近年来一些报刊上发了不少文章,进行了讨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取得共识.观点还很不一致。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文艺产品就是一种商品,这是客观事实,不容置疑。它象其它商品一样,生产是为了别人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上,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些笔记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马克思在《提纲》中,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关系为前提,把人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中进行考量,提出了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同时也指出实现哲学变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关于直觉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我国学术界对直觉问题的探讨,笔者对直觉的本质进行了反复的思索,现将思索的结果整理成文,以求教于专家、读者。 1直觉的本质与人的认知定势紧紧相联,是人的认知定势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所谓定势是指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苏联定势心理学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心理学家乌兹纳捷认为定势是一种整合。人的心理是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系统。人的心理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一种动力系统,是因为存在一种自我组织功能。这种自我组织功能是一种对内部的各种反应模式、对内部的各种心理模型、对所接纳的  相似文献   

16.
程惠莲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思考》一文中指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经作过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如消灭私有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使每个人有工作,有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等。但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文艺的本质是以宣传为目的"工具论",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宣传性和组织机能性.宣传性,即文艺是宣传的工具;组织机能性,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文艺的本质是以宣传为目的“工具论”,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宣传性和组织机能性。宣传性,即文艺是宣传的工具;组织机能性,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理论视域中,意识形态作为对于社会结构中所有具有上层建筑功能的观念层面的东西的概括,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主要指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念,也包含着表现这些思想和观念的物质材料和方式,是以观念属性为主导的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的统一体;同时它也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种类。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认为只有纯理论形态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意识形态,而文艺不是纯理论因而不是意识形态的看法,并无理论依据也与实际不符。审美的本意是感性学,说文艺是审美的意识形态不过是强调了文艺的感性特征,强调了文艺与其他纯理论形态的意识形态的区别,这种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对文艺的社会性质加以概括和界定的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深化对文艺的认识,不会造成以审美消解意识形态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萧君和 《学术研究》2003,3(6):133-136
人自身生产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生活是人口文艺的创作源泉。人口文艺不仅要反映人自身生产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揭示其规律,还要表达人们在自身生产再生产问题上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人口文艺具有多种形式、形态或类型,并能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特别是人自身生产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生活。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人口文艺就是社会主义人口文艺,其“特有内容”是彭佩云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