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县域民营企业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现已成为区域内经济发展中最充满活力的力量.然而,目前县域民营企业发展中仍存在的许多问题,其中信贷资金投入瓶颈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县域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伴随而来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紧缺,特别是边远县域的中小企业资金紧缺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将以黑龙江省萝北县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一是企业亏损及信用度差。一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亏损,贷款到期不能如期还本付息,形成银行的不良贷款,向银行贷款难度  相似文献   

3.
熊桉 《统计与决策》2006,(3):116-118
一、县域经济弱是制约湖北“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湖北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财政困难,工业化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层次低成为制约全省“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1.县域经济不强、财力有限,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湖北省内比较,县域经济较弱。2004年,全省76个县(市、区),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4.
文章Cobb-Douglas函数分析了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样本县数据进一步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型国有银行逐步退出县域的背景下,县域金融仍然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县域金融机构中,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对县域经济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其他大型国有银行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日渐减弱,显著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健全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制定扶持县域金融政策、鼓励县域金融产品创新和完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近几年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看,不少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比较脆弱和落后的状态,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县域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支持相对乏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如何通过金融服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地方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格局,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产质量下降,是当前国有银行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妨碍着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就成为国有银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焦点。据山西省某家国有银行统计,截止到1996年底,该行利用信贷资金发放的贷款余额为226.67亿元,其中,正常贷款181.94亿元,占总量的80.26%,而不良贷款为4474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19.74%。一、形成不良信贷资产的因素分析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状况是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诸多矛盾的归结和突出反映,其原因是较为复杂的,既有企…  相似文献   

7.
一、制约兴安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兴安盟复建以来,地区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底子薄,基础差,经济资本与人力资本匮乏,从而导致经济总量小,经济后续发展乏力.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六个旗县市完成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43.24亿元,只占全区总量的2.4%,排在12个盟市的第11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四川省财政部门在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县级财政普遍困难,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致使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利用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县域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县域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仅靠地方财政自身是不可能的,其资金来源最好是中央预算安排和发行国债资金。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虽然中央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但在西部地区,使用国债资…  相似文献   

9.
利息收入是银行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但近年来,贷款企业欠息状况却日益严重,企业欠息面积广、数额大、增幅高,制约着银行信贷资金运用和效益的提高。为确实摸清我行贷款企业欠息状况,寻找解决企业欠息的出路与办法,加大清息力度,提高经营效益,我们对太原市1770户工商企业欠息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一、企业欠息成因分析企业积欠利息数额大、增加速度快、清收困难多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与问题的集中反映,受历史政策、宏观经济、市场环境、思想观念、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全面提高县域统计调查能力,努力打造服务型统计,国家统计局农村司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改革创新制度方法,全力推进"四大工程"向农业统计调查延伸,在广泛征求各地、有关部门对县域统计调查制度意见的基础上,对县域统计方法制度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和精简,并且在县域统计中选择乡镇卡率先推行联网直报改革。2013年以来,各级统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改革部署,加强组织领导,上下协调配合,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注重信贷质量,都想方设法降低银行不良贷款,但是一些基层银行不良贷款不降反升,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五方面:l、“卯关寅过”。商业银行上级行都有一套管理下级行的考核制度,如财务指标、贷款指标等都是硬性指标,因此,年终时为完成不良贷款质量的考核指标,有的行便采取变通手段,如直接调整帐表,为本已成为不良的贷款换据,在不良贷款计算公式的分子分母上做文章等,结果少反映了不良贷款,待到次年,不良贷款又复原,导致不良贷款增加。2、“寅债卯还”。随着金融市场化,单纯以期限为依据划分贷款质量,已不能成为反映贷款…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全市经济整体规模实力和档次水平。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通过设立改革开放试验区、简政放权、分类指导、促强扶弱、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较突出的问题是预算支出缺乏约束力,预算资金使用中由于没有严格的支出控制,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并对企业的财务形象产生了不利影响。有些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时缺乏以经济效益为基本目标的理财理念过于重视拨款,忽略了企业财务管理,并且忽略实际效果,其关于项目资金的实际监督考核力度不足。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众多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至于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既有体制、政策等外生的原因,也有银行本身经营方面内生的原因,本文只着重分析银行不良贷款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静海县工业经过多年聚积,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五个加快”的发展态势,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引导及约束,县域工业发展潜能受到制约,县域工业的边缘性没能及时改善。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县”之路,是我县“强县富民”的必然选择,遵循“发展,市场配置,民营经济主体,比较优势,可持续”五大原则是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税收转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现实因素制约,税收与税源存在背离现象,地区间会发生税收转移.1997-2006年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税收转移现象,税收从中、西部地区移入东部地区,而且转移力度逐步加大.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是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但其转移力度更强.区域税收分配存在"劫贫济富"现象,税收没有起到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是一级最基本的行政区域,也是长期以来发展差距最大的行政区域。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县也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地除市中区外.四川共有144个县级行政区域。目前.县域人口占全省的76%.GDP占全省的61%。由于种种原因,四川县城经济整体滞后,发展极不平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本文仅就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再担保体系下银保合作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担保的出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了信贷市场的帕累托改进.但信用担保作用的发挥还取决于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而目前两者合作中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风险分担比例和贷款规模,文章研究发现,在再担保体系下,风险分担比例和最大担保贷款规模取决于不良贷款率、担保费率、担保比例、再担保费率和再担保比例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贫困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相对乏力,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严重短缺,银行、信用社和地方经济都陷入两难境地。如何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格局,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统计要事     
国家统计局拟公示统计严重失信企业国家统计局日前在中国统计信息网上就《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该《办法》规定,对依法认定的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政府统计机构将通过中国统计信息网向社会公示其失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逐步纳入金融、工商等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系统,以加大对统计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这是国家统计局完善统计失信行为通报和公开曝光制度、切实强化对统计失信行为的惩戒和制约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