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构建农业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在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一、近期全国粮食生产可能面临的问题尽管2004年全国包括内蒙古粮食获得丰收。2005年农业与农村前景也较为乐观,但制约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环境差、农民负担较重等长期积累的问题,虽有减弱但依然困扰着政府,同时又将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注"三农"     
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并已连续十九年位居各省、自治区的首位。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省农村发展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客观看待我省的“三农”问题是促进我省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前提。从农业发展看,  相似文献   

4.
我区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东西部反差较大,以农业生产为例,我区农用耕地面积居全国之首,所以发展农村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优势是明显可观的,不过对于象我区这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来说,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问题和困难也很大,但是由于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人口和社会生存赖以的命脉,因而它是决不容忽视和懈怠的,自治区党政领导历来重视我区的农业生产,把发展我区农业当做首要任务,只有农业稳定了,发展了,其他产业才得到有效地发展,由此,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区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发展是当务之急。也是摆在我…  相似文献   

5.
经过二十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有效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稳定转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与农村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同时也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乃至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顺应这一需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运而生并在全国试点区获得成功。本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比较效益的出发点,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土地规模经营热。为使土地规模经营少走弯路和沿着健康轨道发展,探索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之策很有必要。经过分  相似文献   

7.
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同全国一样,农民收入增长迟缓,难度加大,已构成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严峻挑战。我们认为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继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我国于2006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 为了准确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查清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概貌,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目标以及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定于1997年进行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二条 农业普查的对象是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村住户、乡镇企业、行政村和乡镇。每个调查单位都必须按照所在地、或所属系统的原则进行登记,一个单位只能在尸个地方或一个系统登记,不得重复和遗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加快农业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三农”问题,“三农”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的增长将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激活农村市场,拉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缓慢。虽然全国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实行了粮食直补政策,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农民收入偏低的状况。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农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农业也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农业发展已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产…  相似文献   

12.
吴红 《贵州统计》2001,(10):43-48
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近期农村经济发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实现。现结合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06年底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普查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我国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31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继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四川和全国同步于2006年开展了全国农业普查,目的是全面掌握全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动态     
全国农业普查课题评比结果揭晓本刊讯:全国农业普查课题评比结果日前揭晓,我省撰写的6篇课题榜上有名。其中;《山西农村经济总体实力与发展战略研究》获一等奖;《山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获二等奖;《山西农户经营行为研究》、《实现粮食安全与种植结构优化双重目标的战略对策研究》、《山西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研究》和《山西省粮棉主产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获三等奖。这次评比是全国农普办组织“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黄浩 《四川省情》2005,(7):38-38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山高路险,信息闭塞,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环境,决定了该地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将西部地区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经济大循环的有效途径,也是继续推动西部农村改革、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它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业发展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看,西部地区实行农业产业化具有客观必然性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由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17年的历程,农业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80年代,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撑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90年代,农业继续作为基础产业,要支撑国民生产总值在199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对21世纪生物工程技术和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对农业的深远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前景不容乐观。——农业基础不稳。尽…  相似文献   

18.
武斌  张刚 《山东统计》2009,(4):20-21
农村住户调查是通过对农村居民家庭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调查,反映农村居民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由此可见,搞好农村住户调查,客观反映农村发展实际,对于统计部门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三农"     
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并已连续十九年位居各省、自治区的首位.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省农村发展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客观看待我省的"三农"问题是促进我省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统计》2006,(5):3-4
这次会议是在我区全面启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有关精神,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主要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我区第二次农牧业普查工作。自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以来的10年中,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在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新形势的背景下,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0查。认真搞好这次普查,对于摸清我国农村家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