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绿色基础设施是支撑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势必对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更具要求。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区存在生境破碎、生态脆弱等困境,尤其在经济水平与地理环境双重制约下,如何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条件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仍具实践困境。论文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视角,以西藏索县为例,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电路理论等方法,识别区域景观要素及生态源地,筛选廊道与战略节点对格局结构进行优化,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探索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思路。研究结果能够为研究区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提供实证依据,亦能为其他高原寒地城镇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五级三类四体系"中侧重于实施的重要层级,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对全县域、全要素、全过程的空间管控。本文从四川省大英县实践探索的角度,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总体规划编制中基于县域发展战略导向的"优地优用"策略、基于县级尺度的五律导向研判评估策略、基于县域发展供需导向的留白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县级层面服务于规划管治的技术支撑策略,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范式借鉴。  相似文献   

4.
5.
张韵  王魁 《城市》2013,(12):41-45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部分大中型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缺,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张的趋势愈发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规划领域对城市边缘区的关注也随之升温,一方面,用地扩张已逐步改变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形态特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功能的外移,对于城市边缘区的界定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实用性是村庄规划的生命力所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将村庄规划的定位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对标,并赋予村庄规划新的任务,即界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村庄各项建设的管控规则,密切衔接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并进行传导,既要“应编尽编”,也应“按需编制”,同时,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内涵也呈现出“需求导向,全面覆盖,强调规则和标准化”之特征。围绕实用性这一核心,将新时期村庄规划的要点概括为“内容切实、成果好用、实施可行”,从内容框架、成果体系、组织机制三方面构建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模式,以崇左市保安村村庄规划为实证,对规划实践中的底线核实、空间用途管控、全域要素配置、居民点建设导控、面向村民的成果转化以及近期行动实施组织等重点措施进行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陈新  柴秀梅  王魁 《城市》2009,(9):42-44
一、中心城区边缘区形成机制和特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城市的中心区往往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流等各种要素高度聚集的综合环境体,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市区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拓展城市空间成为大城市发展的必然举措。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岛是陆海交界的特殊生态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海岛面临的生态风险日益增加。基于福建省海岛的调查研究,针对海岛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现实背景,以海岛型乡镇为切入点,提出了“生态问题识别—情景预设—情景模拟—动态兼容”的多情景海岛空间规划方法,从而适应不同生态水平的海岛开发利用要求,避免城镇发展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并以位于河口的海岛型乡镇——琅岐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规划修改与调整、规划衔接与传导以及规划弹性与时序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生态保护的多情景动态兼容规划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综合交通属于基础支撑体系篇章的重要部分,如何支撑空间体系协同共进,实现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现代化基础支撑体系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海南省为例,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基于交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海南“同城化”交通圈、交通引导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建立绿色交通体系、提高交通弹性能力等规划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新时期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其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指导和约束城镇发展的区域边界线,在城镇实际建设中承担底线控制和引导发展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思路总体采用底线思维,对于城市设计思维的考量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探讨。本文从城市设计思维出发,结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的格局识别、方案划定、边界修正等步骤提出城镇开发边界修订方法,并建议在生态斑块和空间单元视角下丰富城镇开发边界规整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萌  宫媛  肖煜  马驰骋 《城市》2015,(6):66-69
都市区生态空间网络的构建是都市区内各个城市空间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宁夏大银川都市区独特的自然生态基底出发,以整个都市区为生态规划研究对象,提出不同于以往相对独立的生态城市规划实践的总体生态格局目标和理念;并结合大银川都市区的城乡发展进行了思考,从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设立、生态空间骨架的搭建、生态要素的串联组织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宁夏大银川都市区生态空间网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对理顺沿海城市海陆统筹协调与空间保护利用等诸多现实问题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但现阶段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仍缺乏基于海陆统筹的系统性、标准化功能分区体系及针对海陆全域及海陆相邻地域功能冲突空间的优化调整方法。本文以秦皇岛海岸带地区为实证案例,基于功能主导、尺度适应、海陆统筹三大原则,构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此建立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现状功能分区;以“农业—城乡—生态”功能为导向,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基于“现状—规划—适宜性”功能冲突区域、海陆相邻功能冲突区域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陆功能分区优化与调整方法。本研究可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体系与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强调融合互动、共建共享,交通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传统的村庄规划存在诸多局限性,而国内学者对于城乡问题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经济、体制等方面,对于村庄交通规划缺乏关注与实践探索.该文结合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要求,以广州为例探索提出超大型城市的村庄交通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绍兴袍江新区两湖区域空间发展规划为例,回顾了生态导向的空间规划历程,针对规划区的自然环境特色,提出了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探讨了两湖区域空间发展规划方案的规划技术框架、规划构思、空间布局及生态规划技术手法,并对方案进行了规划效益评价,以期检验规划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经济在迅猛崛起的同时,全国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近年来雾霾天气席卷全国大部分省、市,严重影响国人的身体健康,同时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为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并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决策,旨在构建和强化国家生态安全格局,遏制生态  相似文献   

17.
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建设韧性国土空间的重要性成为各国普遍共识。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风险及韧性的研究现状与现存问题,构建了基于城市安全治理五维体系的韧性城市建设理论框架,并以南京为例,开展了韧性城市建设实证研究。研究提出了在大城市韧性水平提升、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若干策略与启示,为我国开展建设韧性国土空间研究与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科技与音乐的深度融合,改变着音乐文化的社会属性,不仅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网络音乐潮流,也逐步形成了网络音乐社交特有的文化认同群体与生态。网络音乐的社交过程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审美,而逐步演变成社会群体感情宣泄、情感交流的形式。通过分析网络音乐的文化认同现象,结合网络音乐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网络音乐的良性文化生态,对提升大众审美水平、强化民众感情归属、增强国民幸福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生态伦理观把以人为本作为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把社会实践作为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石,以统筹兼顾作为生态文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以新经济伦理观为理论基础,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结合焦作云台山景区的具体情况,指出焦作山水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焦作山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朱骏  季春 《城市观察》2021,73(3):108-117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顺德以土地换产值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根本原因是城市创新空间系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转化、优质服务的创新空间不能匹配顺德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产业创新空间相关基础研究,从内外部创新空间格局视角,重点梳理顺德产业创新空间方面的规划探索.从区域创新合作、多元创新协同、提升空间供给等方面总结既有经验并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