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2008,(11):23-23
“当年我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心里怀着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费孝通回忆说,“困惑我的主要问题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发生过什么作用和怎样去看待包含汉族和国内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1988年,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方面体现出对经典人类学社会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的继承和反思,另一方面,立足本土历史事实和思想基础,将近代以来有关中华民族的概念和理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成为当前举国共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思想基础。通过勾勒三十年来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定位从结构论到过程论价值释放的总体趋势,指出在此理论定位背景下,相关学术研究应用移用多,对话反思少,整体显现出重当下轻历史的现状;而有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逻辑与机制等议题的深入研究尚未充分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该理论进行拓展、深化与提升的可能。从整合中华民族史的目标出发,基于多年来对于过程论的参悟和思考及对当前相关研究成果的吸纳和反思,主张为中华民族史的整合与建构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游红霞 《民族学刊》2022,13(4):11-18, 132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建构文化认同、树立中华民族整体形象等现实意义。妈祖信仰自北宋发展至今,通过分灵等方式逐步形成了地区间、宫庙间,以及相关信众族群间互动交流的信仰谱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的辩证统一。妈祖信仰谱系以分灵、朝圣、巡安等仪式为媒介建立了信仰的整体性和互动性,树立了祖庙认同的意识,并在祖庙与分庙间形成互助结构体系,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立辉  徐学初 《民族学刊》2013,4(4):80-89,128-131
本文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视阈,论述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必要性与实现途径,要旨在于说明:古往今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始终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当前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关键所在;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不仅是对中华各民族关系之历史与现状的精辟的理论概括和真实写照,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做好民族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环境决定论”固然有失偏颇,然而,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本文在分析中华大地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的民族研究主要是在民族主义知识框架下展开的。在民族研究中,民族被放置于主体性地位,因而无法在更为广阔的视野内呈现民族社会复杂多样的关系。因此,需要在研究方法与知识视野上有所突破。通过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跨体系社会"理论的评述,本文认为,在民族研究中,区域视角与超民族视野更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濒危语言保护是当前我国急需面对的一个难题。伴随着语言的消失,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也会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体系也会受冲击,可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民族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濒危语言关系的论述引发人们对濒危语言的关注,并尝试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提出适合我国语言保护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三股势力"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使大学校园认同教育面临挑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理解中国民族关系历史沿革的思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是五个认同教育的理论支撑。本文以新疆高校思政课的地方课程为个案,通过梳理2006年以来发表的关于新疆地方课研究的论文,分析了当前新疆高校思政地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以五个认同为内在逻辑建构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思路,并循此思路重新梳理了新疆地方课的有关教学内容,就构建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思政教师要深入研究多元一体理论与课程内容,将多元一体理论融于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把握多元与一体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从多元走向一体是民族发展普遍的历史过程.一般来说,这还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长,是因为这个过程代表了各民族互动整合发展的一个历史趋势,甚至可以说也代表了世界民族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会形成一些阶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当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完成后,往往会走进另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无数个这样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最后才能达到"天下大同".这应该是民族消亡的历史过程,也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从汉民族这个案例样本中,我们既可以把汉民族当作中国各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的未来将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11.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获取一手资料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对于田野调查,笔者认为:它对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参与观察、主位解释法、文化相对主义论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马率帅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21,12(3):21-28, 96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其“边地”的文化属性具有典型的征候意义。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等长时段纵向讨论该地区的“边地”内涵,借由“边地”相关理论并围绕这一地区的“边地”历史、“一体化”进程与策略、“一体化”格局与状态等方面探究乌江流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能为“各民族共创中华”等主题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乌江流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以及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从“自为”“自在”实体走向“自立自强”实体并且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增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地方博物馆对促进多民族地方历史、族群认同乃至建构“多元一体格局”现代多民族国家的理念和实践是意义非凡的。地方博物馆借助“器物展览”对地方历史进行重新书写过程中,其表述往往面对双重的矛盾张力而不可自拔,或受限于现代民族国家的话语,或囿于华夏传统大国叙事的桎梏。南宁博物馆在“国家历史—地方族群历史”整体框架下凸出邕江地方记忆和家园遗产,重塑地方史与建构多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和20世纪90年代的孕育,中国共产党在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和理论的变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内涵也日趋丰富和完善,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后成熟定型。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众传媒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话语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从而塑造大众的中华民族观念,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构建遵循话语生产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话语传播从学术到政治再到大众的延展逻辑、话语内涵从单一到复合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都江堰”,成都人民无不像听到母亲芳名般感到无限温暖、亲切和自豪。两千多年以来,是都江堰使他们生活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稳产高产的“天府之国”广阔的沃野上,都江堰恩泽着他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两千多年来,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角度对都江堰进行赞美、评述,吸取养分;但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唯独没有人从“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赞美、评述都江堰。现在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化应该是弥补这一空白的时候了!成都平原并非天然生就的“天府之国”。据地质考证,200多万年前,川西是地势低洼的湖泊,称为都湖。湖西面…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对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重要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以下简称“五星”织锦)。这件织锦绚丽的色彩、神奇的纹样以及激扬的文字和祥瑞的意蕴,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它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亮宇 《民族学刊》2016,7(4):86-87
中国移民史研究的拓荒者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谭先生早在1932年即著成《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并且计划以省份为版块编著中国移民史。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初衷。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弟子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编撰成六卷本《中国移民史》的煌煌巨制,一举奠定中国移民史研究基础的同时,真正拉开中国移民史研究的大幕,自此移民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马林诺夫斯基阅读了费孝通的《汇材经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费先生的《汇材经济》代表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的形成。费先生逝世已经7周年,但是一生践行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依然为社会学的"本土化"有着重要的启发。实现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的关键是社会学古人类学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立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