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梅  刘倩 《城市》2020,(2):34-40
国土空间规划是政府部门加强空间管制并进行综合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整合各类空间规划的实用平台。用地分类作为规划和管理的技术基础,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以用地分类为研究视角,基于国土空间优化的大背景,阐述用地分类内涵,分析目前空间规划中用地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比较当前我国各类规划的用地分类情况,进而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荷兰国家—省—市三级空间规划为案例,分析放权改革背景下荷兰空间规划的协同传导方式及机制。研究表明,荷兰空间规划以物质生活环境为规划对象,以环境愿景、环境规划为重要抓手,以行政区与地区议程区为空间治理单元,从目标任务对接、空间单元设置和协同评估三个方面共同加强空间规划的协同性和传导性,既考虑了规划自上而下的连贯性,又兼顾了规划多级合作的互动性。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在于:要收放结合地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运行和传导,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管控要求、简化程序的规划审批权的“收”和下级政府规划解释权、规划管理方式的“放”;加强多样化的空间单元设计和规划安排,探索形成行政区和特殊区两类空间单元模式;抓紧形成权、责、利相匹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视规划立法、各级政府责任清单编制以及乡镇规划做精做细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3.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既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筑了框架,也提出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运用相关学科成果进行融贯的综合研究。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进行多学科交融研究。因此,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等要素和区位条件,确定国土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等的适宜程度。本文主要以青岛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实践案例,在客观真实公正地摸清资源环境资源本底条件基础上,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落实不同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的战略引领,以期支撑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主体功能区是实施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运用国土空间的"区域"和"要素"特征认知,对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理念认知和规划实践发展进行梳理,认为主体功能区无论是思想理念、划分对象还是实施手段都紧密围绕"区域"型国土空间的定位来展开。以"区域—要素"统筹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规划实施过程存在"区域—区域"衔接不足、"区域—要素"传导不畅等问题。未来其制度的完善重点应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现有区划、加强绩效考核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五级三类四体系"中侧重于实施的重要层级,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对全县域、全要素、全过程的空间管控。本文从四川省大英县实践探索的角度,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总体规划编制中基于县域发展战略导向的"优地优用"策略、基于县级尺度的五律导向研判评估策略、基于县域发展供需导向的留白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县级层面服务于规划管治的技术支撑策略,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范式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志强  王昱之 《城市》2019,(6):51-59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有关城市空间规划和空间管控的重大工作,是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与焦点。基于此,笔者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研究命题,从系统梳理规划提出的背景及"多规"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规划创新为基础、以空间重构为手段,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体系,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开展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国土空间规划作为配置空间与资源的公共政策工具,也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愈加向往,空间规划也从"分"到"合",迈上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9.
<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和实践需要,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大数据等30余项规划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包容开放、科学适用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行动计划》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流程管理工作的需要,理顺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技术逻辑和相关要求,为规划“编审督”一体化提供统一标尺。  相似文献   

10.
曾坚  贺蔚杰  曾穗平 《城市》2023,(5):10-18
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及综合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科学协调不同类型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应用系统思维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国土空间规划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关系做了深度解读,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五位一体”国土资源统筹调配策略;总结了基于智慧韧性目标的生态保护方法,明确了城乡规划多要素系统协同优化目标,梳理出多源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的关键路径;从国土空间优化、城乡重大基建统筹规划、国土空间的智慧治理、生态保护与空间资源统筹调配等方面,构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快速推进中国式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和平  林涛 《城市》2023,(5):99-104
约束城市扩张、全域全要素管控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目标。城市边缘区承担着城市建成空间和生态空间内外要素、能量的渗透功能,围绕城市边缘区构建稳定的生态格局,是国土空间可持续管控的关键。本文遵循“源地识别-阻面计算-廊道识别”的基本逻辑,尝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Linkage Mapper工具,建立渗透城镇开发边界内外的生态网络,建立复合城市发展诉求、契合“建成区-边缘区”生态格局的城市国土空间格局,进而提出“结构刚性”与“形式弹性”结合的管控方法。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对本文的方法进行实证。本文提出基于生态格局构建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路径,可为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土空间可持续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新时期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其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指导和约束城镇发展的区域边界线,在城镇实际建设中承担底线控制和引导发展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思路总体采用底线思维,对于城市设计思维的考量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探讨。本文从城市设计思维出发,结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的格局识别、方案划定、边界修正等步骤提出城镇开发边界"修订"方法,并建议在生态斑块和空间单元视角下丰富城镇开发边界规整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对理顺沿海城市海陆统筹协调与空间保护利用等诸多现实问题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但现阶段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仍缺乏基于海陆统筹的系统性、标准化功能分区体系及针对海陆全域及海陆相邻地域功能冲突空间的优化调整方法。本文以秦皇岛海岸带地区为实证案例,基于功能主导、尺度适应、海陆统筹三大原则,构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此建立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现状功能分区;以“农业—城乡—生态”功能为导向,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基于“现状—规划—适宜性”功能冲突区域、海陆相邻功能冲突区域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陆功能分区优化与调整方法。本研究可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体系与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与重构,水环境安全、适灾空间规划、韧性城市建设等内容成为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的热点,对空间规划与风险管理提出持续不断的调整与学习、有效适应灾害等新的要求.文章基于应对洪涝灾害的规划趋势,围绕洪水资源、洪泛土地与社会行动方面,梳理了洪涝灾害的风险学习与资源管理、洪泛区的情景模拟与用地管制、管理体系优化...  相似文献   

15.
周剑云  苏章娜 《城市》2023,(5):31-38
过去40余年,城乡规划时期的大规模、高速城市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产生了半城市化、大城市病、生态环境破坏、现代与传统断裂等诸多现实问题。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成果与标志,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包含城市化在内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概括,也是未来发展的总命题,其中蕴含中国式城市化的子命题。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城市化的政策载体和干预工具,需要解决城市化的现实问题并响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召唤。自2019年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建立和实践以来,改革目标与工作实践存在较大偏差,除了考虑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对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建构的思想基础进行检讨。第一,对于试图纠正城乡规划增长主义倾向的国土空间规划,其管制发展态度实质是承认并强化了“发展-保护”对立结构,仍然没有摆脱现代主义的窠臼。第二,国家尺度的理性综合规划体系与现代社会科层治理结构无法调和。“总体规划”的综合性与整体性规划原则与“分级”规划编制制度本身是矛盾的,专项规划作为政府部门专业治理的工具也是“总体规划”所不能替代的。第三,国土空间规划治理存在落入工具理性陷阱的问题,如突出土地绩效指标所导致的治理目标异化、城镇开发边界管制工具出现功能错位等,这些问题都是...  相似文献   

16.
马向明  杨光辉 《城市观察》2023,(3):82-93+162
“多规合一”工作缘起于解决“规划打架”的问题,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基于现实需求而产生的、自下而上的认识发展过程和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社会实践。“多规合一”也是体制机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围绕“一张空间蓝图”展开的改革探索,其出现的内在必然性是基于国土空间在物质上的“唯一性”属性。因此,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并非“多规合一”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指向的是厘清各层级政府的空间管理事权、打破部门藩篱和整合各部门空间责权,在空间规划上实现从简单分权到协同治理;在时空双重维度下协调不同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实现空间规划“从静态蓝图到动态规划”,形成动态统一的高质量空间治理实施措施。这是一个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密切相关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各界规划人士“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17.
张尚武 《城市》2023,(5):80-8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城乡空间治理能力建设,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规划研究需要加强对城乡转型过程中的空间治理重大议题的关注。本文在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城乡转型和规划改革的实际,归纳了五个方面的议题:一个核心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路径;三个空间议题分别是中国的乡村问题与城乡融合发展、高密度城市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城市更新、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一个规划议题是提升全生命周期的空间规划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由于行政体制分割和部门利益争夺,空间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造成空间管理无序、土地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笔者以固原市为例,首先分析中央对空间规划改革试点的要求以及市域国土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而以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城乡空间布局,建立空间管控体系,最终形成市域空间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19.
王兴平  韩静  梁鹤年 《城市》2023,(5):39-46
本文基于土地财政和资本的循环、收入的分配等机制,采取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解析法等方法,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的内在关系,解析相关理论、政策和技术等对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要求与启示,进而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具体途径。研究认为:基于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发展模式,以土地及其关联要素、空间建成环境等的配置为起点,通过资本的一次或多次循环和收入的一次或多次分配两个机制的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互动关联和传导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城市人”理论倡导的自存与共存平衡理念对国土空间规划确立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规划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容安排较好地考虑了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相关原则和要求,需要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中予以有效落实和体现。基于此,国土空间规划无论从理论、逻辑层面还是政策技术层面都可以影响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强调资源保护和统筹,为水生态空间更新从工程型思维转向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提供了难得机遇.选取新加坡ABC水计划为案例,尝试揭示其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社会、文化等整体效益的途径和动因.在梳理水体规划理念演变的基础上,解析水生态空间的管理机构改革与网络治理模式:成立专门的政府内部工作委员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