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山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32-36
《说文解字注》分析总结了字(词)典释义与传注训诂释义的异同,并对《说文》释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补充,其训释理论和实践对于辞书学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刘倩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193-195
《说文解字》的“人”部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本文通过阐释“人”部字与人的情感、性格,以及与儒家思想、姓名意蕴、祭祀文化的关系,来探究蕴含在其背后的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王作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6):49-52
"汉字聚合",是指依据一定原则对汉字进行的有序综汇和排列.<说文解字>的汉字聚合,包括分部类聚、部类比序、属字系联三个层次.小篆体系汉字的构形成分可分为形位、形素二种,而形位又包括意位、声位二类.<说文解字>的汉字聚合以意位为依托,体现出形义综合的整体性原则.这种原则的贯彻实施是对前代字集的综合继承与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4-68
现在通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校订,流布已有一千多年,在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发生变化,已非《说文解字》原貌,使用前需仔细校勘。文章利用字书、韵书、史乘等文献对《说文解字》中"璱""苌""莙"等十六字的注释加以校订,发现其中文字讹、脱、乙倒之处甚多。勘正这些谬失对于深化《说文解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作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随着汉字理论与汉字应用研究的深化,在汉字史和汉字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说文解字》自应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论述了《说文解字》建类立首、分层类聚的原则依据,通过比较,指出其汉字聚合是对《尔雅》、《急就篇》的综合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蒋宗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4)
一般认为《说文解字》是一部深奥难懂、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的古文字字典。通过对汉字发展演变、数量递增等问题的探讨 ,尤其是对代表当今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自动化新成就的基本字符集 (GB2 312 )与《说文》收字情况进行数量及释义的对比考察 ,可以证明《说文》是当时的一部通用字字典 ,今天仍然起着沟通古今的重要作用 ,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相似文献
8.
"邗"为古国名,《说文》收入邑部,许慎对其字义、读音等进行了说明。考之《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许慎依据汉代行政区划对古邗国地理位置的说解存在问题。清代的"说文四大家"在解读《说文》时均未发现这一问题。清人在释"邗"字时,不仅未能理解许慎本义,而且有偷换概念之嫌,即以"邗沟"或"邗城"替换许慎所言"邗国"。 相似文献
9.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4-86
部首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通过对小篆形体作全面分析,归纳得出的汉字表意偏旁。部首的表意主要是通过部首的构形体现出的构意来实现和完成的,所以部首构意不仅是确定汉字本义的有效方法,也是了解和掌握词义的重要手段。确定部首构意的方法众多,在此我们仅从《说文解字》释义的角度,阐释和说明确定部首构意的方法:一是通过类聚《说文解字》同部字字本义归纳义类所属来确定;二是通过义素分析提取《说文解字》所释字之中心义素来确定;三是通过分析《说文解字》训释方式体现出的字义关系来确定;四是通过字的其他义项与《说文解字》本义释义的比较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刘天召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6-99
《说文解字》的文字系统蕴含着从远古至汉代中国人丰富的美意识。其与美相关的文字可分为与美同义的字、以美训释的名物字、以及因训为好而具美之意的字和从玉构形得美之意的字四种,涉及味之美、人之美、德性之美、玉之美、光之美五大领域。通过对《说文》美字词汇网络的把握,一方面可以从美的角度深入理解古人独特的美的世界,另一方面从美入手把握中国美学的局限性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读若”作用类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玉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
传统认为“读若(读如)”的作用是注音偶或说明通假不够全面。本文经过对《说文解字》750个读若字中一些字的分析,发现“读若”有5种作用:说明同源字、说明异体字、说明古今字、说明通假字、为被释字注音 相似文献
12.
刘青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78-82,94
征引《说文解字》是李善注解《昭明文选》的重要方式,但一个词的普遍意义(即词典意义)与特殊意义(即语境意义)常常产生矛盾,因此,李善在引用《说文解字》时通过有意识地节引、改动、隐括、补充等方式对其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以适应注解的需要。这种主动的征引是造成李注征引与今本《说文解字》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宋铁全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3):91-93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注释《说文解字》的权威性著作。段氏在注释《说文解字》时针对一些释语的构成特点,采取了“三字句”这种独特的训释体例。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从“三字句”概况和“三字句”的类型与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同时指出将“三字句”体例等同于“连篆读”的说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4.
王慧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61-64
文章以《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为参考,对《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三十五个以“合”得声的字进行字族分析。结论认为“合”的本义应为“盒子”,以“合”为母文的同族字主要以“盒子”“覆盖、遮蔽”“相合、对合”“聚合、敛合”为义核,并论证了这些孳乳字的意义与母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56-57
《说文解字》释为“菜也”之“葵”当为今锦葵科锦葵属二年生草本植物葵,今有“冬葵”、“冬寒菜”、“蕲菜”等名。“葵”得名于其“向日”之特性。“葵”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为叶大可随日而倾,一为菜滑而味美。蔬菜中以“葵”为名者,多取此二特征。在许多文献中,葵被误注为“蜀葵”或“向日葵”。葵菜明代以后种植渐少,但并非完全退出饮食园圃,现在我国一些地区仍种食。 相似文献
16.
唐丽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0-74
在《说文解字》的训释语中存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复音词,其中一些是当时新近产生的新词新义。现代大型辞书——《辞源》以古代词语为收录对象,释义和书证重在溯源及流,但个别词语存在无源缺憾。据《说文解字》释语中的复音词可对此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7.
陈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6):139-141
《说文解字》中与“羊”有关的字仅有三十多个,它虽然只占《说文解字》的一小部分,却凝聚着先民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想观念,存贮着生动鲜活的历史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羊,不仅是自然之物,而且还被赋予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中国人传统的饮食风尚、审美追求以及礼仪法则等都与“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李可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89-190
《说文解字》中从“介”字得声的字共有17个,这些字在语音上都具有相同或相近之处,在意义上也具有相通的地方。从古文字来看“介”字的意义有多种可能,并非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那样“畫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古拜切”,它可能有小义、铠甲义、大义、间义等多种内涵。把从介得声的字进行梳理归纳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介”字的本义和更好地使用“从介得声”的字。在归类的过程中主要依据“右文说”的理论,归类之后进行比较发现“介”字具有反义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一部从文字训诂而映射至百科万物的汉字文化库."示"一部字反映了古代的祭祀文化和古代祭祀制度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冯玉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12-18
通过统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使用术语“省”的所有字,发现使用这一术语的字总共有145例。其中126个说明的是省形现象,另外19处说明的是省声现象,从而认为“省”主要是说明省形现象的术语。经过仔细分析,文章把许慎的省形字分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两类。不合理的省形字存在把象形字当作省形、把会意字当作省形、把形声字当作省形和颠倒了古今字的次序而把古字当作省形四个错误。最后认为,“省形”理论是科学的,只是许慎在实践的时候出现了误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