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时代数字政府技术上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业务融通、数据共享、高效协同,决策上实现了智慧支撑,全面提升了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实现了可管可控的社会治理目标,使得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有效、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2.
曾坚  贺蔚杰  曾穗平 《城市》2023,(5):10-18
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及综合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科学协调不同类型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应用系统思维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国土空间规划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关系做了深度解读,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五位一体”国土资源统筹调配策略;总结了基于智慧韧性目标的生态保护方法,明确了城乡规划多要素系统协同优化目标,梳理出多源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的关键路径;从国土空间优化、城乡重大基建统筹规划、国土空间的智慧治理、生态保护与空间资源统筹调配等方面,构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快速推进中国式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和平  林涛 《城市》2023,(5):99-104
约束城市扩张、全域全要素管控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目标。城市边缘区承担着城市建成空间和生态空间内外要素、能量的渗透功能,围绕城市边缘区构建稳定的生态格局,是国土空间可持续管控的关键。本文遵循“源地识别-阻面计算-廊道识别”的基本逻辑,尝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Linkage Mapper工具,建立渗透城镇开发边界内外的生态网络,建立复合城市发展诉求、契合“建成区-边缘区”生态格局的城市国土空间格局,进而提出“结构刚性”与“形式弹性”结合的管控方法。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对本文的方法进行实证。本文提出基于生态格局构建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路径,可为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土空间可持续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修复已经由过去注重单一生境和单一生态要素的修复,发展到如今关注国土空间的综合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已成为恢复生态学及国土空间科学最前沿的领域和热点。本文讨论了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发展趋势,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对象,从空间尺度、生态演替及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辨识。针对国土空间的多尺度、多层次复合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技术范式,包括多尺度、跨学科的流域一体化生态修复,多要素、多时空组合的生命共同体生态修复,自然做功为主、人工调控为辅的生态修复,重形态结构、更重功能的生态功能恢复及优化,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新生态工法。以期对涉及多尺度、多层次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基本的科学及技术范式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和实践需要,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大数据等30余项规划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包容开放、科学适用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行动计划》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流程管理工作的需要,理顺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技术逻辑和相关要求,为规划“编审督”一体化提供统一标尺。  相似文献   

6.
县级国土空间具有“减排”和“增汇”的双重属性,对于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文章研究聚焦县级空间单元,以吴江区、嘉善县和青浦区为对象,构建包含经济支撑能力、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能力、结构调整能力、技术改善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和碳汇吸收能力6个目标的碳减排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2010—2020年的数据为计算样本,综合运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分析模型,计算碳减排能力指数、协调发展指数以及障碍因子,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发展规律,以明确两区一县碳减排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向与主要症结,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减碳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向明  杨光辉 《城市观察》2023,(3):82-93+162
“多规合一”工作缘起于解决“规划打架”的问题,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基于现实需求而产生的、自下而上的认识发展过程和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社会实践。“多规合一”也是体制机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围绕“一张空间蓝图”展开的改革探索,其出现的内在必然性是基于国土空间在物质上的“唯一性”属性。因此,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并非“多规合一”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指向的是厘清各层级政府的空间管理事权、打破部门藩篱和整合各部门空间责权,在空间规划上实现从简单分权到协同治理;在时空双重维度下协调不同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实现空间规划“从静态蓝图到动态规划”,形成动态统一的高质量空间治理实施措施。这是一个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密切相关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各界规划人士“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五级三类四体系"中侧重于实施的重要层级,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对全县域、全要素、全过程的空间管控。本文从四川省大英县实践探索的角度,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总体规划编制中基于县域发展战略导向的"优地优用"策略、基于县级尺度的五律导向研判评估策略、基于县域发展供需导向的留白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县级层面服务于规划管治的技术支撑策略,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范式借鉴。  相似文献   

9.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迈入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协同多元主体推动历史风貌区的有机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是许多城市待解的难题.研究通过梳理不同视角下的空间生产理论,结合城市更新语境构建了"权力—资本—社会"辩证分析框架,并对深圳沙井古墟有机更新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权力、资本和社会要素在推动古墟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呈现权...  相似文献   

11.
以荷兰国家—省—市三级空间规划为案例,分析放权改革背景下荷兰空间规划的协同传导方式及机制。研究表明,荷兰空间规划以物质生活环境为规划对象,以环境愿景、环境规划为重要抓手,以行政区与地区议程区为空间治理单元,从目标任务对接、空间单元设置和协同评估三个方面共同加强空间规划的协同性和传导性,既考虑了规划自上而下的连贯性,又兼顾了规划多级合作的互动性。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在于:要收放结合地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运行和传导,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管控要求、简化程序的规划审批权的“收”和下级政府规划解释权、规划管理方式的“放”;加强多样化的空间单元设计和规划安排,探索形成行政区和特殊区两类空间单元模式;抓紧形成权、责、利相匹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视规划立法、各级政府责任清单编制以及乡镇规划做精做细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贇 《科学发展》2022,(4):46-54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经济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企业的避税行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税收征管的融合,可提升税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一是加强税务信息管控能力,深入推进互联网与税务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税收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方位税源监控,提高税收监管效率;三是构建数字经济税收生态系统,通过立法形式完善纳税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3.
卓健  翟端强  毛衍云 《城市》2023,(5):84-91
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统筹与协调管控制度是当前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基础任务。本文首先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空间管控进行概念辨析,明确了两者的逻辑关系。其次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 Space软件分析了2002-2022年国内外用途管制与空间管控相关研究的进展与演变,主要包括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高频关键词动态演变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最后结合空间管控现实要求,展望未来国土空间管控关注重点,为实现国土空间协调、人地关系和谐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内阻碍要素流动聚集和产业关联互动的城市边界广泛存在,不仅有"一国两制"下的关境阻碍,也有珠三角9城市间的行政分割和地方利益竞争。区域协同发展则需要从"去边界化"着手,本文尝试从空间协同关系的边界效应视角,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边境增长潜力和"去边界化"空间协同模式,以期获得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扬 《科学发展》2024,(1):11-18
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在城市发展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面向超大城市高效能治理要求,数字化转型下城市规建管一体化必须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以治理数字化为牵引,充分融合机制创新和技术赋能,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核心资源和关键环节,集成到统一的治理体系框架和大数据平台之中,以实现多规合一“一张图”、建设监管“一张网”和运行管理“一盘棋”的有机融合和协同运作。  相似文献   

16.
王凯  徐瑞良  岳国喆 《城市》2019,(6):65-72
绿色建筑协同运营管理是实现绿色建筑全周期增值的关键阶段,但传统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存在运营主体权责不清、利益关系分配不明与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笔者以G管理模式理论为基础探究绿色建筑协同运营管理的本体与内涵,从协同学角度阐释绿色建筑协同运营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实质,明晰绿色建筑协同运营管理的环境、主体、客体、机制和平台等多要素构成,详细分析要素间独立运转与相互关系,提出全社会共筑协同运营环境氛围、多元主体共建协同运营管理系统、全过程构建协同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和多维度创新运营保障机制等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于琛 《交通与港航》2021,8(2):10-16
道路交通信息化环境下的多元数据融合,使得对交通要素的掌握由样本趋于总量、统计趋于个体、时段趋于长期、片段趋于可追溯,对交通出行分析、运行评估、拥堵识别和治理的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客观、高效和模块化.文章梳理了目前利用交通大数据开展交通拥堵治理的数据基础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上海应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税收治理改革策略,应从树立整体化治税思维和借助数字技术来平衡税收治理结构,从改革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来完善税收治理制度,从推进税收大数据、电子税务局和协同共治来革新税收治理方式,从而形成统一化、法治化和数字化的数字经济税收治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侯勇军 《城市》2016,(9):47-50
利用BIM技术的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和参数化特点,在设计团队庞大、建筑空间复杂、设计建造质量要求高的条件下,设计实现了多团队联动、全专业协同与全过程动态优化,达到精细化设计建造以及绿色建筑与成本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主体功能区是实施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运用国土空间的"区域"和"要素"特征认知,对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理念认知和规划实践发展进行梳理,认为主体功能区无论是思想理念、划分对象还是实施手段都紧密围绕"区域"型国土空间的定位来展开。以"区域—要素"统筹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规划实施过程存在"区域—区域"衔接不足、"区域—要素"传导不畅等问题。未来其制度的完善重点应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现有区划、加强绩效考核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