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是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生动体现。"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进行了全面继承、具体实践和重大创新与发展。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新一届党中央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将同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一起,成为我们党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2.
他细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理论,我们会发现,邓小平同志不仅把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且还根据中国的实际,进一步对我国发展生产力的道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思想.本文拟就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探索进行分析.邓小平问志总结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呢?从方法论上看,邓小平同志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内因,利用外因.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发展我国生产力的五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中心课题之一。邓小平同志在一再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文明和人的发展。这里着重谈谈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政治发展和重视人才的思想。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描绘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重点是经济建设,有关的精彩论断很多,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可概括其精神。 (一)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也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得出的结论。早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指出经济工作是今后主要的政治,1980年他更明确指出:“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键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不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20多年,我们忽视了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政治运动,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民穷国弱、国际威望不高的落后状况。鉴于过去沉痛的教训,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贯重视社会治安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阐发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加快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创造物质文化条件,这是解决社会主义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邓小平同志认为,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对于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毕竟只是治标的办法,而不能治本.他高瞻远瞩地指出:“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我们对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是必要的,今后还要继续打击下去,但是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9页)可以预见,随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发展生产力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札记赖存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引导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之特征,把我国经济搞得更好的科学指南。通读全书,...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7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近百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最深刻、最本质的总结,其理论光辉和实践意义怎样评价都不过分。因为它准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惑人们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那么,如何实现“第一任务”呢?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前列,纵览全局,紧扣现代生产力运动的脉搏,绘制了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战略蓝图。这一战略构想,综合起来,就是三个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第一流的人才,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坚持这三个第一,才能实现“第一任务”。  相似文献   

7.
杨晓杰 《探求》2000,(2):20-22
邓小平在其关于经济建设的论述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他根据7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强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是当代中国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另一方面又指明了只有以积极慎重的态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稳定。有鉴于建国后经济建设多次大起大落的沉痛历史教训,他一方面指出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经济快速、健康增长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又强调稳定和协调是相对的,发展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这一论述,笔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邓小平的价值哩想 价值观是一种观念,是人的追求和期望,是人的评价和选择。价值理想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邓小平同志的价值理想则集中体现在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他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的价值追求。它既包含了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向往,又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追求。 邓小平的价值理想,具体表现在他对“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阐述之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物质文明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精神文明也不是社会主义,等等。这些论述都很重要,它勾划出邓小平同志完整的社会主义理想。从这些论述看,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内涵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邓小平的基本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价值的评价标准。它也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进行再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大跃进”等特殊时期,又试图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变革到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程度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极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思想政治工作所担负的责任,就是引导人民正确认识改革,自觉把握改革的方向,使之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健康发展。也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起飞的双翼。本文着重谈谈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同步进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不断地总结法制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法制建设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地领导了中国的法制建设,促进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一、搞法制靠得住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情,指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①。由于封建主义在中国的长期统治,重人治、轻法制的意识根深蒂固,这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对这一现象保持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并积极倡导社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科技经济一体化思想和实践初探李荫榕将科学技术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就如何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突出特点,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邓小平同志指出:“乡镇企业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持续了几年,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8页)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关键在于其运行机制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新时期的总设计师,当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占有突出重要地位。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着眼于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目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性质、内容、方针、原则等等,作了科学的阐述,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进行改革和开放的根本指导理论,有力地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去年视察我国南方时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就清楚地阐明了培养和选拔什么样人的问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是息息相关的。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深入研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培养和选拔的具体标准与有效途径,既是干部工作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办,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由于社会和自然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依法赋予的基本生活权利,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安全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看,我们在注重加快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的同时,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是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对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王世梅、唐延二同志编著的《大变革中的中国经济走向》一书给我们做了回答。此书着重描述了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到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波澜壮阔的改革场景,作者首先生动而又客观地介绍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问题。我们党,尤其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正确论断。最近,邓小平同志还明确地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还指出“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期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以后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重要的是,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邓小平同志就一直告诫全党,要十分重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全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要把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邓小平同志指出:“多年来,我们的一些同志埋头于具体事务,对政治动态不关心,对思想工作不重视,对腐败现象警惕不足,纠正的措施也不得力。腐败现象很严重”(《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5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重温邓小平同志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