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结合的寺院。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第17代孙阿勒坦汗(俺答)曾在此居住,经历了蒙明战争、"隆庆和议"、"俺答封贡",以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境内大青山麓的美岱召,它的历史与明朝未年土默特部的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多认为此即阿拉坦汗所兴建,明廷赐名的“福化域”,同时又是喇嘛教的黄教派传入蒙古地区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在大雄宝殿西壁,有一组描绘蒙古族上层男女的供养人壁画,据构图、形象及服饰等分析,很可能为阿拉坦汗家族的重要人物。这些人物的身分还有待详考,今仅就壁画上出现的蒙古族发型服饰,浅叙一下元明清以来蒙古族服饰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席力图召是内蒙古著名的佛寺之一,它创建于约四百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蒙古土默特阿拉坦汗时代)。四百年来,席力图召共转世了十一代活佛,这些活佛都是由当时的喇嘛教  相似文献   

4.
美岱召大雄宝殿后佛殿壁画的西壁下部有一组蒙古贵族供养人像壁画,据考为阿拉坦汗家族供养人像,画面中的主要9尊人物按照其身份的等级阶次,大小不同,位置有别,反映出了有关明清时期土默特蒙古族服饰、习俗、音乐。壁画重绘时间应晚于林丹汗时期,重绘的最大可能是旧壁画所绘的尊像是其它教派宗教领袖,作为黄教寺院供奉着他派或敌对派别宗教领袖,这点黄教是不会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美岱召位于土默特右旗境内,呼包公路中段,背倚大青山,前临土默川,黄河即在它的南面流过。召东有一条沟谷也称美岱沟(俗名清水沟),这一带山势险峻、水源丰富、树木繁茂、得天独厚。 十六世纪中叶,蒙古地区呈封建贵族割据的局面,在这一带统领着十二土默特的是阿勒坦汗(1507——1581年),他是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孙,达延汗(又称大元可汗)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次子,1548年他自立为汗,势力雄强。嘉靖中期以来,内地汉人因不堪官府和地主的压迫,许多人逃到蒙古地区,阿勒坦汗采取积极接纳的方针给予安置,在土默川,板升星罗棋布,这一切都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蒙明结束了长时间的战争,隆庆五年  相似文献   

6.
王爱召     
王爱召亦名伊克昭,位于今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境内。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毁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 十六世纪中叶,宗喀巴创立的黄帽喇嘛教传入蒙古民间。1579年阿拉坦汗在板升城(呼和浩特)建造锡利图召以后,达延汗的另一个孙子,在鄂尔多斯部世袭济农(汉译付王)的衮弼里克图墨尔根,为了利用宗教加强统治,并陈列其祖父达延汗及其父巴尔斯博罗特之陵,仿造明廷紫禁城金銮殿及西藏寺庙式样,盖起了一座喇嘛寺院——王爱召。因其规模很大,当地蒙族又称伊克昭(汉泽大宙)。  相似文献   

7.
我区蒙古史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珠荣嘎先生校注本《阿拉坦汗传》一书,已由日本九州大学蒙古学著名教授森川哲雄先生译成日文,最近已首次在日本福罔市正式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藏《阿拉坦汗传》是世界孤本,早已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在《阿拉坦汗传》公开出版前,国内外学者只是通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学者,付研究员留金锁先生《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篡学》一书中的梗概介绍,得知本书的重大学术价值。1984年8月,民族出版社以蒙古文献丛书之一的形式出版了《阿拉坦汗传》(附原件影印),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普遍欢迎。日本蒙古学家永森川哲雄除已完成《阿拉坦汗传》蒙文拉丁标音、日译原著和珠荣嘎校勘注释之外,还提出了一篇研究《阿拉坦汗传》的  相似文献   

8.
阿拉坦汗(1507—1581)是呼和浩特的奠基者,是呼和浩特·土默特(俗称西土默特)和喀喇沁·土默特(俗称东土默特)的一位最杰出的首领,也是继达延汗之后蒙古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军事家。阿拉坦汗在十六世纪蒙古历史舞台上的重要活动,早已被世界蒙古学界所注目,今天成为他们研究的重大课题。随着人们对阿拉坦汗业绩的深入研究,亦对标志他的历史功绩的尊号,尤其对他的汗号作了种种解释,甚而对他的取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阿拉坦汗传》(即《Altan qaγan-u tuγuji》)是一部主要记述十六世纪内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一生军事和佛教业绩的珍贵历史文献,尤其是其佛教活动方面的记述更为详细,书中所出现的佛教人物也较多.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阿拉坦汗传》中所出现的诸佛教人物之——汉地Brisdim cay-a qaγan进行简略的探讨,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望前辈和同志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0.
泰和门石匾为美岱召留下唯一有文字记载的文物,石刻文字不长,不易弄清楚的地方却很多,对石刻题记中有关五兰妣吉、灵觉寺建立时间等史实进行重新考证,有益于人们对美岱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大明金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村美岱召遗址,现存一方明万历三十四年顺义王扯力克妻五兰妣吉纪念灵觉寺泰和门落成石额,铭文曰: “元后敕封顺义王俺答呵嫡孙钦陞龙虎将军天成台吉妻七庆大义好五兰妣吉誓愿虔诚敬赖三宝选择吉地宝丰山起盖灵觉寺泰和门不满一月功城圆备神力助造非人所为也 皇图巩固 帝道咸宁 万民乐业 四海澄清 大明金国丙午年戊戌月己巳曰庚午时建木作温伸石匠郭江” 该石额“大明金国”的落款,揭示了明朝万历时代,以丰州滩(今呼和浩特地区)为中心的漠南中西部地区,曾存在一个蒙古封建主统治的名为“金国”的政权,而且还是“大明金国”,即明朝属下地方政权。 现存史籍中,《万历武功录》及《明实录》的记载,给美岱召石额揭示的史实作了有力的旁证。隆庆四年九月俺答孙把汉那吉降明,大同巡抚方逢时受降。十月俺答在赵全煽惑下兴兵索孙,驻营平虏边外,《万历武功录》记云:“边吏曰:寇深矣,其若之何。逢时曰:彼幸索我急,此天所以赞我也。乃遣使金国,赍传贴往,杀之。已遣侯金柱往,又杀之。已  相似文献   

12.
在闻名中外的承德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的山麓,座落着一组组规模宏大、金碧辉煌、融合我国多民族建筑艺术手法、体现祖国边疆风貌的寺庙建筑群。这就是与避暑山庄一起组成承德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外八庙。 公元1713年(康熙52年)至1780年(乾隆45年),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塞固疆,团结边疆各少数民族,按照蒙、藏等民族的宗教信仰,历经六十余年陆续在这里修建了一系列大型寺庙建筑。所谓外八庙,原来指的是十二座寺庙中驻有喇嘛的八座寺庙(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象寺、安远庙、溥仁寺、溥善寺、广缘寺)。因在长城古北口外,故称承德外八庙。寺庙共占地约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辽阔的荒漠戈壁中,有一座著名的古城遗址——哈日浩特(汉意为黑城)。它位于该旗政府所在地达赖库布镇东约25公里处。如今,虽然在这座古城遗址的西、北两侧城墙下,已经堆积起高高的沙丘,但整个城墙的轮廓和城池的规模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城墙东西长约440米,南北宽约370米,高约9米。全城面积达1650多平方米,城内官府、寺庙、兵营和民房的遗迹依稀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1963,(6)
蒲松龄故居管委会最近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南五十里盘山与九紋山的深谷中,明代建筑的“青云寺”古刹遺址里,发現我国十七世紀伟大現实主义作家蒲松龄(一六四○——一七一五)所撰“青云寺重修二殿記”碑刻一座。这是继一九六一年春季在章丘境內长申地庄“浆水庙”前,发現蒲  相似文献   

15.
奇洁 《阴山学刊》2013,(5):29-34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麓,是内蒙古地区建造较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美岱召的建造以及发展历史对于明清时期漠南蒙古藏传佛教历史线索的厘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关岱召壁画中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壁画当属大雄宝殿佛堂四壁。殿内壁画从多方面再现了土默特地方在明清两代蒙、藏、满、汉等多民族交流的盛景,诠释了蒙古族人民对于汉地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借鉴融和,继而产生的具有蒙古族审美特色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哈剌和林(突厥语,意为“黑石”)故址位于今蒙古国中部后杭爱省杭爱山南麓、鄂尔浑河上游右岸的额尔德尼召近旁。距乌兰巴托市380公里。现在,该遗址唯一明显标志是一座约六米长的大理石龟趺(见上图)。早在1220年哈刺和林就已被成吉思汗选作自己的京都。1235年,窝阔台合罕继位后正式建都于此。汉文史料及拉施特、马可波罗和威廉·鲁布鲁克都有关于哈剌和林与窝阔台汗宫的记载。该城南北约4里,东西约2里,大汗所居的万安宫在其西南隅,有宫墙环绕,周约2里。据鲁布鲁克记载,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为回回区,一为汉人区。此外,尚有许多官员邸宅以及12所佛  相似文献   

17.
1 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经塔(白塔)题记第二二二条:大同府朔州(□汉)生□□经被嘉靖四十五年(抱□)草地隆庆二年二月十九日(/□)宝塔作诗: 我今难口整三秋 与人方便不到头 智兼和会回欢悟 未知明年收不守(收) “抱”字著录者认为不能确定,以文意和字形揆之,当为“跑”字笔误,或径为“跑”字,因年久而不易确认。 白塔所在的呼和浩特地区明代称丰州川或丰州滩,隆庆二年左右这里已经是“连村数百”拥有五万汉人、两千蒙古人的半农半牧区,属蒙古俺答汗统治,亦称“板升”。当时能够登塔题诗的这位汉生,无疑是居住在板升的汉人。  相似文献   

18.
辉发部兴衰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辉南县城东约十五公里处的辉发河东岸,有一座风光秀丽、草木葱茏、拔地而起的孤山──辉发山,又称扈尔奇山。这里曾是明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扈伦四部之一,海西女真辉发部的都城。随着岁月的流逝,经风剥雨蚀、战火焚毁,当年宏伟的都城建筑风貌早已荡然无存,但以土石夯筑的内中外三道城墙,其断壁残垣仍依稀可辨。目前,这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辉发部落的兴衰及其历史作用,史书虽有记载,但均所述寥寥,难见其详。笔者查阅大量史、志,多次进行实地考查,集众家之成,力求写出辉发部的兴衰始末。一、汉唐以来辉发河流域的…  相似文献   

19.
清西陵     
清西陵座落在河北省易县西的梁各庄附近,为清代封建帝王陵墓。陵区内有帝陵四座,皇后陵三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七座,共葬七十六人。先后施工一百八十多年,建筑各式宫殿一千多间,石雕等百余座,是我国古代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泰陵是雍正(胤祯)的陵墓,建于一七三○至一七三七年;昌陵是嘉庆(颐琰)的陵墓,在泰陵西南约一公里,于一八○三年建成;慕陵是道光(旻宁)的陵墓,在泰陵西南约五公里,建于一八三二至一八三六年;崇陵是光绪(载湉)的陵墓,在泰陵东南约五公里,建于一九○九至一九一五年。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西陵的保护和管理,并有计划地进行整修,现已对游人开放。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北票县境内下府蒙古族自治旗(原名卓索图盟吐默特右旗)有一座引起宗教界、史学界极大重视的蒙族佛教庙宇——惠宁寺。 一四三○年前后,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温布朝和日从呼和浩特吐默特旗来到了东北的卓索图盟吐默特右旗,在此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琉璃顶庙,后来,其孙哈穆嘎巴雅斯呼朗图当上了庙的主特。乾隆十五年(1750年)期间,一名喇嘛说哈穆嘎巴雅斯呼朗图面有帝兆。于是哈穆嘎巴雅斯呼朗图立即派人前往北京偷抄了金銮殿的建筑图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