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晚清“厘金”起源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厘金是晚清创办的一个新税种,属于商品流通税性质。它的出现,很快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据1916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贾士毅著《民国财政史》(上册第13页)论及“晚清咸丰时之财政”中说:“咸丰三年(1853)……军饷之取资于此(厘金)者,十盖八九。所入当岁在千万以上。”《清史稿·食堂·会计》中载,光绪十七(1891)年,全国厘金收入1630余万两,约为地丁收入2360万两的69%。1840年鸦片战争后,厘金又成为满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列强赔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项税种一直延续到1931年元月(湖北于1930年底)才被南京国民政府裁撤而告终。  相似文献   

2.
清末财政规模的扩张相当惊人。甲午战争之际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仅为 80 0 0余万两 ,190 3年已增至 1亿余两 ,1910年前后更高达 3亿两左右。清末财政迅速扩张的原因较为复杂 ,既与赋税的加征有关 ,也与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清政府对财政的清理整顿有关。就清末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 ,与乾隆中期的情况并无明显的变化。因此 ,不能简单地把财政收入的增长与赋税加重的程度划上等号。但由于人均产值的下降和吏治日趋腐败等因素 ,清末广大人民群众税负的压力仍明显大于乾隆中期  相似文献   

3.
清末江西留日学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的留日热潮,可谓二十世纪初中国教育之壮举。就江西来说,当时留日学生数相当于江西本省高等专门实业学堂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多。无怪乎时人评曰:留日学生“如潮汹汹涌来”。介于人们已从各方面对中国人留日问题作了探讨,本文只旨在对清末江西留日学生派遣时间、规模、特点以及对江西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江西派遣留日学生的时间和数量 江西派遣学生留日的时间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材料来说明。据《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到宣统元年七月各省官自费毕业学生姓名表》中载:在1900年就有江西学生谢晓石(官费)到日本,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对于清末政治、经济均产生过深刻影响,在这篇文章里,笔者拟就其对清末财政的影响试作论述。一、洋务运动是致使清末财政危机不可逆转的契机道光年间,清王朝已呈现出末世的朕兆。随着政治腐败、武备废弛,财政状况也日趋恶化。清初,因征战国家财政曾一度出现巨额亏空,但自康熙朝以后各朝均有盈余。户部库储最多达八千余万两,常年多在上千万至数千万两之谱。道光元年以降,鸦片走私激增,白银大最外流,二十年间据最低估计当在一亿元以上,相当于当时银货流通总额的五分之一,平均每年均流出数达五百万元之白银,约为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府库银两因之急剧减少,至道光三十年户部库储存银仅八百万两。太平天国起义以后,清王朝军费激增,财政困难愈盛,户部库储继续减少,至同治三年结存“实银”  相似文献   

5.
杨增新是如何缓解新疆财政危机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新疆财政长期无法自立,历代我国中央政府均以某种方式给新疆一定的财政补贴。至清代,中央对新疆的财政补贴逐渐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从新疆建省的1884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的27年中,清政府给新疆的各种财政补贴高达8000余万两白银,平均每年300余万两,约占清政府平均年收入的十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6.
“七五”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广西财政扭转了“六五”时期的徘徊局面,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8.34%,比全国12.05%高出6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平均每年递增16.92%,比全国11.87%高出5个百分点。按人口平均的财政支出已由1985年的130元上升到1990年的153元。财政为广西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应当清醒看到,当前财政还比较困难: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十分突出;全区  相似文献   

7.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内有两块石刻,其中一块是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厦门官绅为纪念美国“东方舰队”访问厦门所立的。另一块是同年秋厦门封建统治阶级所立纪念光绪三十四年美国海军提督额墨利等联合舰队游览厦门的碑刻。这两块刻石是在一个完整的巨石上,用颜体正楷字镌刻的。因为位置较隐蔽,故而年久不为风雨所蚀,凹文字迹清晰、字体古朴端庄,堪称佳品。  相似文献   

8.
<正> 葡萄牙人是从事中国苦力贸易的第一个殖民主义者,澳门则是中国苦力贸易的第一个市场和据点.澳门的苦力贸易大体说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明嘉靖三十六年起到清道光三十四年(1557——1844)止,这长达二百八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苦力贸易不仅从这里开始,并一直是“以澳门为中心”来进行的.第二个时期,从道光二十五年到同治十三年(1845——1874),特别是从咸丰三年(1852)后,澳门的苦力贸易曾猖狂一时,可以说是“兴旺发达”时期.从光绪元年到辛亥革命(1875——1911)为第三时期,澳门的苦力贸易被迫停止,名义上结束,实际上澳葡当局仍仿照香港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晚清福建水灾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71年间,福建发生大小水灾34次,平均大约2年1次。这些水灾发生的具体时间是: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十四年(1844),二十六年1846;咸丰二年(1852)、三年(1853)、六年(1856)、七年(1857);同治二年(1863)、三年(1864)、十二年(1873);光绪二年(1876)、三年(1877)、四年(1878)、六年(1880)、七年(1881)、八年(1882年)、十年(1884)、十二年(1886)、十六年(1890)、十七年(1891)、十八年(1892)、十九年(1893)、廿年(1894)、二十四年(1898)、二十六年(1900)、二十七年(1901)、二十八年(1902)、卅年(1904)、三十一年(1905)、三十二年(1906)、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宣统元年(1909)、三年(1911)等。下面,我们分期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0.
北京颐和园为清代皇家园林,世界驰名。它为什么叫“颐和园”呢? 这颐和园在清乾隆年间称为“清漪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抢劫园中珍宝,烧毁了大部分建筑物,使清漪园成了废墟。到了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享乐,竟然挪用建海军的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此园,并将园  相似文献   

11.
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中国古已有之。迨至近代,王闿运标出“治情说”,对作家创作心理和读者审美心理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王闿运(1832—1916)是湖南湘潭人,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他历经清末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而入民国,终年八十五岁,人称“湘绮老人”。他是当时“汉魏六朝诗派”的盟主,曾被奉为“诗坛旧首领” (《光宣诗坛点将录》)。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军志》等传世,其门人辑有《湘绮楼全书》、《湘绮楼说诗》。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七八年,广西蒙山县新圩乡北村那婆岭出土了一方铜印.铜印正方形,边长6厘米,厚1.2厘米,此印一半刻汉文“香山县小黄圃巡检司印”,一半刻同内容的满文(见图).印背右刻汉文两行“香山县小黄圃巡检司印”、“礼部造”,左刻与汉文内容相同的两行满文.印边两处刻汉文“宣统元年十一月”、“宣统九十八号”.铜印现在为蒙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 那婆岭旧坟地,是清末广东香山县小黄圃巡检司韦乃伦的原葬墓址.经查阅韦乃伦的墓碑、志文,采访了六、七十岁以上他的侄、孙等人,收集到不少韦乃伦轶事,以及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在小黄圃巡检司的一些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我区最近出版的《壮族历史人物传》、《广西历史人物传》,各有一篇介绍黄鼎凤的文章,两篇文章同为饶任坤同志所作。笔者是贵县人,原就业余所涉猎的有关黄鼎凤资料,提出十个问题,与作者商榷,并向史学界的同志请教。(一)黄鼎凤何年起义?同治《浔州府志》载:“咸丰三年十一月,贵县贼黄鼎凤倡乱。”光绪《贵县志》说,咸丰二年鼎凤从湖北逃回黄练圩,“故放大言,谓有彼在,谭特养等当不敢侵犯(覃塘)。遂招回覃塘圩开设壮丁馆。特养两次带匪入境,鼎凤俱身先团练打退。”民国《贵县志》说,“(咸丰三年)鼎凤回据覃塘,”“设壮丁馆练民团。”从上引三份资料考察,结合太平军1852年12月挺进湖北的史实,可知1852年冬黄鼎凤回到黄练,  相似文献   

14.
<正> 清代自乾嘉以来丛书的编辑日益兴盛,把我国丛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到清代后期,编辑丛书的风气,仍是方兴未艾持久不衰.其中,伍崇曜所辑的《粤雅堂丛书》是一部很有名的私刻丛书.伍崇曜,原名伍元微,广东南海人.据《宣统南海县续志》所载,他父亲“多财善贾”,相当富有.伍崇曜承其家业,重视发扬古代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招揽人才,校刻古书,先后汇刻了多种丛书.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粤雅堂丛书》.《粤雅堂丛书》从道光三十年(1850)开始刊刻,中经咸丰、同治,到光绪元年(1875)  相似文献   

15.
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表达地方政府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总量、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产业来源和财政支出结构等。要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强税源建设,发展地方经济,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6.
清光绪年间,吉林省加紧对珲春一带物产资源的开发,曾几次派员勘察图们江口岸情况,但苦于“巨款难筹”,加之日本挑起“间岛”事件,致使开发问题未及议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吉林行省开始在珲春、延吉出示招商,领地垦荒,筹办埠矿,浙江商人朱江等人筹集资金银20万两,建厂招工劝办垦牧埠矿,创办了务本公司。在此期间,朱江对图们江木植及水运情况作了调查,多次向珲春副都统郭宗熙言及开发图们江之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期间,在桂林出版的《南风报》,是秘密的广西同盟会支部的机关报,好些书刊和学术沦文谈到它。但是,有一些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应该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一) 是先出版《南报》还是先出版《南风报》,各创刊于何时? 对此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09年(宣统元年)出版《南报》,1910年改出《南风报》(见蒙起鹏的《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报刊》一文,广  相似文献   

18.
哲布尊丹巴八世登极“额真汗”日期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独立后,公举哲布尊丹巴八世为“额真汗”。至于其登极日期,国内外史学界大致有“宣统三年十月初九日(1911年11月29日)”,“1911年12月16日”、“1911年12月28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九日)”、“1911年12月29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912年2月15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日(1912年2月18日)”等六种观点。本文认为,其登极的确切日期应为蒙历白阴猪儿年(共戴元年)十一月初九日,农历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十日癸酉,俄历1911年12月16日,公历1911年12月29日。  相似文献   

19.
原西藏地方政府时代有关寺庙问题的两个藏文历史档案资料,一个是藏历第十二个饶迥的火龙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清朝乾隆元年)总管西藏地方政务的颇罗鼐给噶丹达杰林寺的封地文书,以下简称“封文”;另一个是藏历第十五个饶迥的阴土鸡年(公元一九○九年清朝宣统元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为窝多塔尔林寺制订的寺庙清规,以下简称“寺规”。  相似文献   

20.
《中文信息》2008,(3):23-28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从乾隆朝的和坤宅第,到嘉庆朝的庆郡王府,再到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朝的恭亲王府,恭主府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