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雨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都说“一场春雨一雇油”,早春三月,淅淅沥沥,一场春雨飘然而至。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这是一场奇妙的雨,她像羽毛一样轻,一缕一缕的,落在柳树上,温柔地给柳树洗洗脸;她像针儿一样细,一串一串的,给天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白纱;她像母亲的呢喃一样柔,一丝一丝的,滋润着干涸的大地。  相似文献   

2.
胡晖生 《徽州社会科学》2006,(8):32-32,33-34
一幅楹联一堂课,一条格言一训诫,一扇漏窗一奇葩。西递以其历史悠久的古文明,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吸引着游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有序传承,是黄山旅游的又一亮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你该好好读读。 郑氏喉科和婺源徽商的商业道德及成因分析,也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哲学视角看,中西诗性文化存在着深层异质性,体现在:一为以情性为本体,一为以理性为本体;一为与天为一的精神,一为人天疏离的精神;一为向内修心,一为向外探索真理;一为成就道德和审美的世界,一为对个体权利的梦寐以求;一为体知,一为逻辑的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聚餐会上,远亲珊蒂带来了她刚学走路的女儿. 女儿长得好似洋娃娃,一步一跌,满头一圈一圈软绵绵的鬈发一晃一晃的,煞是可爱.珊蒂在女儿后面,一步一步地跟,一声一声地喊累.在喊累的这一刻,她根本没有想到:母女俩能够步伐一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实际上是一种很圆、很满、很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围绕某一学者或者某一学者的最新作品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是现代学术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欧美学界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在国内学界这种方式还不太普遍,除非享有某种文化特权或者社会特权的人,才会有这样一种方式。西方学人把这种方式叫做"workshop",意指围绕某一本书或者某一学者的  相似文献   

6.
雪花     
一朵雪花 从天空飘落 那么轻柔 无声,无影 覆盖大地 山峰 河流 一朵雪花 从大地飞扬 这么晶莹 有形,有情 穿越天空 树枝 心灵 一朵雪花 在飘落时 融化为 一丛冬梅 一片秋叶 一池夏荷 一枝春芽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大量实例从一格功能扩大的角度,以语句内(包括谓语一格、从属于名词一格、从属于动词一格、时空一格)和语句外(包括主体一格、话语一格、接续一格)两大层面来论述俄语口语中的分析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霍益辉 《云梦学刊》2010,31(4):72-75
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9.
笑话林     
谭滔 《快乐青春》2014,(2):96-96
认领 有一男生爱占小便宜。一天,邻班的一位女生捡了一支钢笔,在宿舍门前贴出一张招领启事。于是这个男生就冒充失主前去认领。  相似文献   

10.
“一”以贯之——《齐物论》的内在逻辑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物论》的内在逻辑主线是“一”,“齐物论”可以称“一物论”。“一”之内涵是合为一体、无彼此之分,物、我为一,生、死为一,梦、旦(醒)为一,是、非为一,知、不知为一。一物我则无“哀”、无“芒”,一生死则无“惑”,一梦旦则无“固”,一是非则无损于“道”,一知不知则无“近死之心”。只有去除“成心”,因任万物自然本性,才能体悟“一”,达到“道通为一”之境界。这一点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而圣人却可遇不可求。圣人与凡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庄子能“一”万物,却不愿“一”圣凡,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孤傲、寂寞与对在现世中“道通为一”之境界难以实现的深刻理解与失望。  相似文献   

11.
深思熟虑是一种大思维,深思熟虑是一种大视野 深思熟虑是一种大局观,深思熟虑是一种大行动  相似文献   

12.
杨婷  王秋菊 《青海社会科学》2002,45(5):62-64,83
(一 )“一”和“多”的范畴贯穿着中国哲学史的始终 ,“宇宙人生一切事理 ,均可按一多关系 ,简单归纳 ,要言不繁 ,朗若列眉。”1佛教华严宗和禅宗都提出过“一多”范畴 ,并且论证了一多相摄的关系。华严宗认为 :在觉悟者看来 ,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都是圆融无碍的。法藏在描述法界缘起时说 :“初义者 ,圆融自在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不可说其相状耳。”2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是华严宗表述相即观念的基本命题 :“一”指一事物 ,即佛身 ;“一切”是指其他一切事物 ,即众生。这一命题的意思是 ,一事物…  相似文献   

13.
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大工程”建设以来,全市上下共识与合力不断增强,项目谋划与争取不断深入,项目推进与落实不断加强,一批项目已经竣工,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一批项目已经开工,一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项目正在谋划对接,一批国债资金已经落实。  相似文献   

14.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关志国 《兰州学刊》2007,(11):166-168
黄老学认为"一"是万物的根本,相对于万物"一"具有优越的地位.在对"一"的深刻认识基础上,黄老学形成了"执一"政治观念.黄老学认为君主就是"一"的体现,"执一"是君主修身、治国的基本原则."执一"表现为以一应万的内涵,"执一"要求君主做到依法治国,"执一"的目的是实现天下的统一及各种政治集团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也和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一样,是一场伟大的群众革命运动。领导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革命运动,不只是少数几位堪称为核心的风云人物所能完成,而必须有一个志同道合、同心同德且能坚贞不渝、矢志不移的领袖群体。唐群英从一开始就成了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并历经了这一革命从发轫到胜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后理论时代"之"后",大概不仅意味着一种区隔,一种差异,一种否定;恐怕也意味着一种超越--自然是反思之后的超越,一种承续--自然是扬弃之后的承续,或者说,一种"延异"--那种既解构而又建构的"延异".以这一视界来看,反思,反思文论界种种理论的流变,也反思文论界理论研究的路径,或许也是一件颇有现实意义的话语实践.在反思中深化文学理论,才是文论园地耕耘者的一种志业.  相似文献   

18.
“一事一议”制度作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的主要供给模式,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整体实施情况以及对33个县382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和部分访谈,对“一事一议”制度运行绩效及其评价进行分析发现:“一事一议”财政美补制度实施以来,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热情得到了激发,农村公共品供给得到一定的提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制度优势逐步体现,有效激活了原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生命力.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身边无风景     
阮直 《家庭科技》2006,(12):1-1
美国《幸福》杂志在前不久的读者征答专栏中登过这么一道题——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将会做什么?一个军官的回答是:回家乡开一间杂货店,过太平的日子。一位议员的回答是:到海滨经营一家小酒店。一位市长的回答是:当一名人像摄影家。一位作家的回答是:当一位从事手工制作小提琴的工匠。一些平常百姓的回答则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 (文艺评点 )中提及“一”说 ,如“一乃文之真宰”、“用夫不一”、“一画”、“一形”、“一笔画”、“一笔书”、“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等 ,这种“一”的创造理论 ,具有深邃的哲学———美学的渊源。西方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说。中国古代儒释道文化、特别是道“一”的美学观点 ,十分丰富深刻 ,对几千年艺术创造构成强大的辐射和渗透。发掘和整合“一”的艺术理论 ,需要在形上的古典哲学智慧的背景和氛围中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