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现代西方史学主体认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一种强调史家主体意识、强调主体认知方法、集中论述史学主体对研究客体的认识方式以及对主体自身能力省察的历史认识论风靡西方,我们权且将此类历史认识论称为史学主体认识论。它以史学认识主体为契机,着重史学性质、认知能力的分析,不仅带动了西方史学的发展,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首肯,也引发了国内学术界的主体热。于是,如何正确看待史学主体认识使成为史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现代西方史学主体认识论做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实现的三大转换寇东亮历史主体问题是西方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都颇为关注的论题之一,各种哲学流派对这个问题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在认识历史主体问题上实现了定位转换、视角转换、功能转换等三大转换,为人们进一步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视域不是在应对当代公共性问题过程中对西方共性理论思潮回应的产物,它具有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深度问题意识,是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主义公共性视域通过劳动和历史双重维度得到阐释:通过劳动学说解放了被道德、神学信仰和资本遮蔽了的劳动,使劳动者成为公共世界的创造者;通过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的具体的有主体的历史弥合了"是"与"应当"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4.
康德开创了主体论思维和研究方式,建构了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康德实践哲学以自由为核心,将主体性问题研究由认识论提升到主体论的高度,使之由纯粹的认识问题升华为道德实践问题,展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广阔领域和深刻内涵。康德实践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它的局限则暗示人们,建构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运用实践论思维方式,是建立合理形态的实践哲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西方宗教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礼仪向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转变过程,与此相应地,宗教观也经历了一个从信仰主义到自然主义再到人本主义的演进过程,人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与之相关的非理性原则成为20世纪西方神学或宗教哲学的主导原则,"人学"研究进路成为20世纪宗教观理论思考的共同取向.上帝的问题与人的问题彼此关联、彼此定义,上帝与宗教贯穿于世界与人生之中.以马丁·布伯与雅斯贝尔斯的思想为代表的"人学"的宗教观本质昭示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文化危机,即个体性的失落和主体间的疏离,因而成为主体反省意义上的哲学对于宗教深刻反省之后的理性表达,并传达出人作为"超越的存在"是指向上帝的"存在"、与上帝"对话"关系的"存在"--"人学"和宗教学正是在这一点上找到了契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哲学研究的深入,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已成为哲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有些人据此质疑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仍不失为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但它的重要性已经下降,已不再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历史哲学发展史上,19世纪是一个引入注目的世纪——一个旧的历史哲学体系崩溃和新的历史哲学体系诞生的世纪。这一世纪里,狄尔泰的名字又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对传统的历史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而且为历史科学创立了一系列的方法论原则。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诸多流派和诸种观点都在某种程度上发端于他的“历史理性批判”。可以说,不了解狄尔泰的历史哲学,就无法深入了解其后的文德尔班、李凯尔特,韦伯、克罗齐乃至波普尔等人的历史理论。因之,学术界一般都把狄尔泰奉为“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之父”。  相似文献   

8.
在从古代至近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未能觉察到在对象世界与人之间还存在一个价值问题.价值王国的发现,只是上个世纪中叶的事.价值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则是通过康德的“人是目的”、“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题,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观”,进入哲学领域,成为现代哲学研究内容的.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开始兴起价值论思潮.新康德主义的费赖堡学派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最早把价值引向哲学本体论,实在论的代表哈特曼则成为创立价值本体论的第一人.后来,实用主义、人格主义、现象学、历史主义、日常语言哲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学派,都注意对价值问题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价值论倾向.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研究认识论的过程中,主体成为一切研究的根本前提和基本课题,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中心。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不是外在实体,而是无需前提设定直接给予的自我意识。连接笛卡儿和康德的一个重要核心问题就是关于自我主体问题。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突出了主体的作用,康德哲学先验主体的"知性为自然立法"、"理性无处不立法",揭示了康德哲学的性质和精神。笛卡儿和康德在理解主体和处理主体问题的方法与观点方面存在异同,本文试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达到澄清主体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突破,不限于历史哲学或历史观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哲学的核心或世界观哲学层面实现了空前 的突破。从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层面来看,如前所述,对“现实的人”与“个体的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肯定,把个性 解放与人类解放、共产主义相结合,等等,这都不限于哲学的应用,而是体现了在世界观哲学层面对西方传统的抽象个体论的超越, 或者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其意义在于为新的唯物主义哲学之核心奠基。也就是说,在世界观哲学层面,马克思既坚持物质第一 性,又坚持作为主体的人及其实践的能动性,于是便在哲学的核心解决了唯物主义和现代人文观念的结合问题。马克思创立的新型 唯物主义哲学的人文主义性质,就在于它的核心以人及其实践为基础,这表明它在哲学的对象和功能上都根本区别于西方传统的唯 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为什么没有被遗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是理性、精神本体论,以理性作为人的存在基础和生命目的,以理性的自我意识为基础解决人与人的伦理问题和人与世界的存在问题,使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成为逻辑严谨的完备的世界观。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对主体形而上学和同一性的批判有充分的学理和实践理由,但由于对形而上学的恐惧,对非同一性、有限理性的片面坚执,不能解决当代人的自我认识、伦理基础和精神归属的需要,传统哲学对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家的历史哲学既非纯粹哲学分析又非历史考据,而是探寻历史事件之后的客观价值。此客观价值为综合尽理之精神、综合尽气之精神和分解尽理之精神。前两者为中国历史传统发扬的道德主体与艺术主体,后者为西方历史传统发扬的知性主体。现代新儒家的历史哲学理论可以与西方史学理论进行对话,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13.
张文喜 《江淮论坛》2001,4(2):53-59
由于不同的文化所比较感兴趣的思想可能性不同 ,中国哲学没有像西方哲学那种严格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哲学 ;随着特殊性的凸现、主体自由的被肯定及其后工业“陌生人”社会的来临这一深刻的时代背景 ,和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普遍主义倾向的内在矛盾 ,出现了西方近代的主体性哲学向现代的主体间哲学的转向。现代西方现象学和解释学的主体间性理论 ,承继了康德、黑格尔的思想 ,并作了重要开拓 ,但他们的研究终止在哲学解释层面上 ,仍是认识主义的思考。本文认为 ,主体间性问题应着重从人的实践、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类存在的作用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4.
癫狂边缘的审美诉求——感悟福柯的"哲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似乎已成为了上个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但其哲学试验就像在其精神导师尼采那里一样,实际上都是"上帝死了"之后无家可归的现代人的某种精神赌博和灵魂冒险.这个过程既体现为一种审美诉求,又具有某种可能会导致哲学主体疯癫的歇斯底里性质.本文通过对福柯的"哲学行为"的现代性实质及心理实质的探考,试图对现代西方人文语境里某种精神"病症"进行诊断,以期唤起某种新的心灵期待.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含义应当远远超出主体性哲学,但近现代西方哲学一直囿于主体的问题之中,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视域.如何从主体性哲学中走出来,是西方现代哲学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现象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及后现代哲学家福柯等人在主体性问题上分别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其中的得失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隽鸿飞 《学术研究》2007,2(1):25-2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彻底地终结了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使哲学研究转向人之生存的历史性,实现了哲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统一,建构了全新的历史哲学。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是在双重的维度上展开的,表现为对人之存在历史性研究的形而上维度和对具体历史进程研究的形而下维度的统一。历史哲学与文化哲学的研究是统一的,都是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的总体研究,只不过视角不同。文化哲学可以作为历史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范式,而历史哲学则可以作为文化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问题既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也是现代哲学攻击的一个重要目标 ,讨论主体问题既是辨明近代哲学的主题 ,也是研究现代哲学入思的背景 ,因此讨论主体并非无益。一哲学在其思想的道路上从未忽视对主体问题的追问和思索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 ,正是对主体的追问和思索才使哲学展开了自身。在现代哲学中 ,随着“上帝之死”到来的“主体之死”或“人之死”的来临 ,主体的问题不仅没有终结 ,而且更加尖锐深刻地提了出来。终结形而上学的努力乃至终结哲学的努力 ,就其实质来看 ,在很大的程度上 ,不过是从新的出发点来辨明主体存在的真实意义。现…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初年以来,历史哲学研究的主流趋向已从历史规律论("大写历史")转到了历史认识论("小写历史"),也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分析的历史哲学.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慢慢侵入历史研究的领域,虽然没有被全盘接受,但其对历史认识论的影响巨大.如果说当代哲学界和史学界的历史哲学研究,已经放弃了对"大写历史"的探讨,那么这一转向,其实也与怀疑"小写历史"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所关联.人们对史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是否等同于文学、美学等问题展开了争论.由于"语言学的转向",使得史学家们感到要想在历史叙述中排除主观的意见,几乎根本不可能.史家治史,在追求真实性以外,似乎还有文学性等其他的东西需要考量.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写历史"和"小写历史"之走向没落,反映的是当代世界历史的重大变迁.虽然西方的历史哲学已经转向、甚至走向没落,但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远景进行思考、判断和预测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月兰 《齐鲁学刊》2008,2(1):75-79
"主体"是西方文化的中心范畴和重要发展线索。随着古希腊文明的不断发展,沉没于自然之中的主体意识开始萌芽和逐渐凸显。近代哲学通过对人的理性的弘扬,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使"人"取代与颠覆了中世纪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然而,随着人的主体性的不断强化和无限膨胀,主体不断暴露出的缺失与弊端造成了人类生存的现实困境,为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埋下了危机的祸根。现代主体的困境成为后现代哲学的生长点,在后现代哲学的批判、匡正和消解中,主体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和地位,由凯旋走向黄昏。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思想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存在着主体,l生思想的萌芽.近代西方认知主体哲学经历了由笛卡尔的自我意识论到康德的先验意识论、再到黑格尔的实体主体论的历史演变过程.马克思通过批判地继承人类哲学史上关于主体性思想的合理因素,特别是对近代西方认知主体哲学的扬弃.解决了长期困扰西方哲学的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和分裂的难题,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实践性主体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