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冠军 《人文杂志》2002,2(2):59-62
超额剩余价值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范畴 ,我国经济学界的传统理论对该范畴仅从现象层面来理解 ,误认为它是由生产工人创造的 ,结果导致理论与现代经济社会事实的矛盾。而从科学价值库理论的角度看 ,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是在个别企业将科技并入生产过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 ,科学价值库中的潜在价值通过技术成果的吸纳、生产产品的凝聚等中介环节 ,最后在社会流通领域中加以实现的。进一步说 ,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借助于个别企业的生产工人之“手”转化或显化而来的。这样既消除了误解 ,又解决了矛盾 ,从而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超额剩余价值学说。  相似文献   

2.
试论知识参与创造剩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昌清 《中州学刊》2003,23(6):31-34
剩余价值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工人的勤劳和节俭 ;一个是知识的积累和创新。马克思所说的相对剩余价值 ,实际上就是由知识创造的。知识的剩余价值从根本上来说 ,是由知识劳动者 (包括历史上的知识劳动者 )集体创造的。知识参与创造剩余价值 ,使剥削问题模糊化和淡化。知识创造的剩余价值所占的比例愈大 ,剥削问题就愈淡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涉及到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不同理解,这里至少有两个难点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一,如何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贯讲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是物质生产中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而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又讲凡能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第二,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和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文就这两个“难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正是在这一科学基础上 ,马克思首次全面论证了剩余价值学说 ,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成为“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这同马克思所创立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是密不可分的。所以 ,今天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学术之争 ,实际上已经是关系到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还能否成立、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适用不适用这样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正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劳动。这是马克思经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然而,我们则认为:剩余价值不仅是工人劳动的产物,而且也是资本家劳动的产物。对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产生和实现的全部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点。一、从筹备建厂阶段来看工业资本家要想攫取剩余价值就必须开办工厂。开办一个什么工厂,生产什么产品才能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呢?这是资本家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为了开办工厂,资本家必须对原料来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剩余价值是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存在剩余价值、以及是否存在一个一般的剩余价值等等问题的时候,我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马克思的原意正确地理解这一概念的涵义。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7.
对剩余价值范畴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华  刘晔 《中州学刊》2003,23(6):35-37
剩余价值的秘密是马克思发现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又是把它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经济范畴论述的。然而 ,社会发展的事实告诉人们 ,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共有范畴。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 ,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非劳动生产要素所有者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是科学分析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的第一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即使如李嘉图,在剩余价值理论上,也“只知道相对剩余价值”,不知道绝对剩余价值。因为李嘉图从来没有考虑到剩余价值的起源。他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东西,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他看来是社会生产的自然形式。”“马克思还进一步研究了剩余价值本身,发现了它的两种形式,即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并且证明这两种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发展中起了不同的然而都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揭露资本剥削现象的同时,把资本合理盈利完全归为剥削所得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其一般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皆存在内在缺陷。这些理论缺陷是怎样存在于马克思严谨理论体系中呢?本文将用“超质劳动”“集成劳动”等概念给予合理解释。文中将重点结合马克思发现的“商品价值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反比”规律、“相对剩余价值与生产力成正比”规律,在肯定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合理内容同时,指出其否定资本家创新劳动的片面性以及“先进生产力‘天然具有’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是他的剩余价值学说主要组成部分。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一个最大的功绩。资产阶级的古典经济学家把剩余价值只看作分配中的一个经济现象,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只是对这种不公平现象进行道义上的遣责。而马克思在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从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精辟分析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证明了“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1.
<正>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是我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有的观点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由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另有观点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由外企业工人创造的乘余价值转移过来的。对超额剩余价值来源问题的探讨,必须涉及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基本原理的理解,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把剩余价值的生产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形式.他在分析了这两种形式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以后认为,在工作日与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不可能同时提高或同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会使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按相反的方向变化.就是说,资本家只有用降低劳动力价值的办法才能增加剩余价值的量,这样增加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然而,现代资本主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劳动生产率急剧  相似文献   

13.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经济理论根基.然而,自它诞生之日起,就遭到资产阶级学派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诋毁和攻击.他们流行的一句口号,就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今天,在我国有一些在经济学上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重弹剩余价值理论过时的调子,为全盘西化制造理论根据.对此,必须进行分析批判,并对在我国历史条件下,应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卡尔·考茨基没有遵照恩格斯的指示,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而另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单独予以出版。他还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写了一篇“编者序”,并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能算是《资本论》的第四卷,不能算是前三卷的续篇”;而是“与前三卷并行的著作,象第一辑《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相并行一样”。有人十分赞赏考茨基的上述作法和看法,并据此断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是《资本论》第四卷,不是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和伟大发现李庆臻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曾谈到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指出“一生中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相似文献   

16.
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主题编辑出版《资本论》第四卷,是由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提出来的。马克思生前一直认为,《资本论》第四卷(马克思当时还称作第四册)的主题,应该是“十七世纪中叶以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史”,简称为“理论史”。据此,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些人提出质疑,认为恩格斯主张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主题编辑出版《资本论》第四卷,“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是不恰当的,至少不符合马克思本人的原意”;或者认为恩格斯并不十分清楚《剩余价值理论》的整个写作过程,也没有机会和时间对它进行系统的探索和考察,因而恩格斯并不完全理解《剩余价值理论》,他提出的编辑《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些具体设想“也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这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所创立的剩余价值范畴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而不是永恒范畴。卓炯同志却认为剩余价值是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而且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剩余价值。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一)不能认为剩余价值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因而剩余劳动的物化就是剩余价值,并说成这是马克思的观点。我认为卓炯同志对马克思下  相似文献   

18.
全部生产要素都应获得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活劳动(科研、管理、生产及其服务)获得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应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指向 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利,就是对剩余价值一部分的分配权利,它应该是总体活劳动获取部分剩余价值分额在法律上的表现。总体活劳动(劳动的多种形态)要求获得剩余价值的份额有其必然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商品二重性”学说找到了“商品交换”这把分析劳动价值的“金钥匙”,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探寻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并通过对劳动价值与劳动时间关系的分析,实现了价值的“人学转换”,更是通过对市场机制下价值创造的机理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中资本盗取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破除资本逻辑下不平等的社会生产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劳动与“劳动正义”提供了“利器”。化解社会生产中的不平等劳动需要打破资本宰制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实现“人的解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塑劳动价值目标,引领劳动价值自觉,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度,使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又名《剩余价值学说史》,是马克思19世纪60年代写的一部经济学手稿的主体部分。它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史草稿。马克思生前对它从未整理修改过,他逝世以后才由考茨基在1905—1910年整理出版。解放前,郭大力同志翻译的考茨基编的德文版本《剩余价值学说史》(共三卷四册,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