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半天然游牧畜牧业和殖民压迫造成的文化落后条件下,城市的存在问题,于前不久还作为一个怀疑问题提了出来,并以这种怀疑为出发点,甚至派生出一种游牧封建主义特殊的无阶级形式的理论。经过蒙苏联合考察队多年的考察和其他国家科学家的共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封建制度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关系的影响,是西欧国家的特殊现象。事实上,公元最初几个世纪,游牧或半游牧部族的大迁徙浪潮席卷亚洲、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东西方许多国家,尤其是主要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原始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人类古代历史上,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不同,亚欧非洲大陆曾出现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泾渭分明而又长期并存的局面。两类地区之间,既互相对峙,时起冲突,又彼此交往,  相似文献   

3.
与世界上所有其他民族一样,大多数游牧社会都经历过封建制社会形态这一发展阶段. 对于游牧封建制度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学术界至今尚无一致意见。一些人认为,游牧经济的特殊性、不发达的文化和原始的观念使游牧民族无法超越部落制的限制。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游牧封建关系没有获得完整彻底的封建制形式,只是同定居封建制国家发生相互影响,游牧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才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推动。第三部分人将东方社会的封建制,特别是蒙古人的封建制,与西方典型封建制形式区分开来,将前者称为东方型或国家封建制。有人  相似文献   

4.
游牧文化在历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鉴于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和它们远胜于农耕民族的活动迁徙能力,因此研究早期游牧文化应放眼于更为广阔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之下,更多地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先秦时代的云南,由于地理气候的特点,畜牧业发达,游牧人群的活动十分活跃。塞人是较早进入云南的游牧族群之一,他们的出现和欧亚草原地区游牧文化的兴起有密切的联系。从历史文献、考古发掘以及西南地区的岩画,都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游牧文化在云南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的统一安排下,对城邦问题开展了几次学术讨论。本文仅就其中几个分歧较大的问题,淡点认识。 一、城邦是一种国家类型 从国家产生以来,出现的各种国家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属于城市国家即城邦类;其余的皆属于非城市国家即非城邦类。这种划分不同于国家形式,国家形式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这里所说的城邦是一  相似文献   

6.
一条农牧分界线绵延于中国西北地区,由这里将中国分隔成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域:农耕经济区与游牧经济区。这里也就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接触与碰撞的交汇点,从而使西北地区对历代中原王朝具有非常重要的边防与国家安全的意义。从周朝开始,历秦、汉、隋、唐,各中原王朝为保障自身安全,在西北地区开疆拓土,遂使这里成为汉唐都畿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安全屏障。可以说,西北繁荣与否关乎天下,而西北安危亦于天下安危有莫大之影响。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期形成的旱作农业类型是一种以旱作种植业为主、以养畜业为辅的,种养结合且结构功能较为完整的农业类型;而所谓游牧农业类型是一种以游牧业为主,结构功能并不完整的农业类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伴随作为游牧农业因素的家养牛羊在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和渭河—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先后出现,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开始在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形成并逐步发展;至晚商时期开始,家马的出现与用于骑乘,使得上述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或分化、或转型,在晚商西周春秋时期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和渭河—黄河中下游流域之间基于农业类型的差异而形成的界限逐步明晰化,形成了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农牧关系。农牧关系的形成导致晚商西周王朝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变动,中原王朝与蛮夷戎狄的界限开始萌发并逐渐明晰,彼此之间的冲突融合促成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同时,西周王朝关于“中国”的地理边界得以明确,“中国”概念的形成标志着早期国家突破了“华夏”血缘族群认同的唯一纽带,地缘政治认同开始形成,广域王权国家在西周王朝时期获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新疆维吾尔族近代游牧业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近代维吾尔族游牧业的分布区域、草场条件及占有形式、牲畜种类、组织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维吾尔族游牧业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邻国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进行文化经济交流的悠久历史。我国在中国与邻国关系史的研究中多年来比较注意这一主流,而对历史长河中客观存在的与个别国家极少的边境武装冲突甚至战争则研究不够。我认为这种不愉快的事件并不能损害中国和邻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友好关系。因为这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与邻国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武装冲突和战争,中国人民和邻国人民则处于被驱使从事战争的地位,人力物力财力受到巨大的损失,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人民和邻国人民始终是互相同情的。  相似文献   

10.
具有完整意义上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二者间的交融与冲突曾直接影响着王朝盛衰、世代隆替,同时,也左右乃至规定了它们自身的发展方向。就历史而言,农耕与游牧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秦汉以前,两种文化圈均未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相互间的接触是零散的、间断的;秦汉以后,中原和塞外各自形成相对统一的政权组织,两种文化间建立起比较稳定、全面的接触关系,其特点是游牧南进与农耕重心南移;降及清朝,“大一统”的政治环境、游牧对农耕依附的加强,传统农耕区人多地少局面的形式,都促使农耕文化全方位地推向长城以北的大漠地区,以和平的方式,交融汇合,蒙古与内地因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权利主要指法律赋予一国内人口占少数的民族的权利,它既包括个人权利,也包括民族权利,因此在现代国际法上被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是由诸多不同民族的国家组成,以地域划分为主的国家又由多个不同的民族构成,不同的民族受同一国家政府的统治,就会出现民族问题.所谓民族问题,就是指民族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贯穿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些问题如解决不好,就会产生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造成不稳定的国际秩序,甚至引起国家冲突和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的混乱.例如,前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分裂、巴尔干半岛不稳定的战争局面、阿富汗与邻国的武装冲突,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些都是因民族矛盾和冲突引起的.因此研究少数民族法律问题,确定少数民族的权利,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国家合作,对国际和平与稳定,保持国家的统一和安定都有重要意义.国际上,民族与国家基本以三种关系的形式出现:一是由国内人口占多数的民族掌握国家政权,形成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处于这种状况.二是由国内人口占少数的某一民族掌握国家政权,这一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居于少数,但由于该民族掌握国  相似文献   

12.
1 关于什么是民主,列宁指出:“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列宁选集》第3卷,第241页)“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享有民主权利的统治阶级以阶级整体的名义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有组织有系统的暴力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所谓国家制度,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确立有关国家本质(即国体)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方面的制度。它与国家同时产生,存在于所有类型国家之中,而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则只是存在于以民主制度实行统治的民主共和国,是国家制度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游牧与农业的分离,其中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混合经济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游牧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第三,中国北方游牧的兴起是在青铜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在中国北方青铜时代,人们已生活在一种依赖动物畜养而经常移动的方式中。第四,在混合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中国北方游牧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事畜牧业生产生活的辽朝契丹人牧养的牲畜主要有马、牛、羊(绵羊、山羊)、骆驼等,其牧养牲畜的技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时牲畜进行组织和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组群方式放牧和用印文标明所有权,其中组群放牧分集中放牧和散牧两种形式;另一方面是对草原实行循环放牧或区域轮牧,即有营地的定期游牧,分按季节游牧和定居放牧,其中按季节游牧有四季、两季之分,契丹皇帝"四时捺钵"是四季游牧的具体表现,五院、六院等部则是春夏与秋冬二季游牧.定居放牧是指牧人定居并建有畜圈,草场按季节轮牧.  相似文献   

15.
围绕政治现代性这一主题的宏大叙事,高扬启蒙理性的精神,追求抽象化的平等、永恒性的真理和国家式的极权思维;但是,在其追求的过程中,宏大叙事的旨趣却遭到了后现代思潮的阻隔,尤其是后现代理论中的游牧政治的激烈冲击。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多元、差异、流动、脱域、游牧逃亡和小叙事等特征,进而实现对宏大叙事的单一、等级和秩序的颠覆。如何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而不从任何形式的先定假设出发,实现宏大叙事与游牧政治的共谋,这是一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6.
蒙古民族的起源12 0 6年春 ,在今蒙古国东北部的鄂嫩河源地方 ,召开了蒙古高原游牧部族代表者们的大集会 (库列儿台 )。出身于蒙古部族一位氏族首领之子的铁木真 ,在这次大会上由降于其军门之下的游牧部族首领们推举为最高统治者。铁木真的义兄弟巫师 (萨满 )选中了“成吉思汗”这个名称 ,并授予了他。这就是蒙古帝国的建立和蒙古民族的诞生。“蒙古”这一部族名最初出现在历史上 ,是在距此事件 5 0 0年前的 7世纪。然而公元7世纪的蒙古还既不是民族也不是国家。7世纪初的北亚处于突厥游牧帝国的统治之下。在中国 ,618年隋朝灭亡 ,出身于游…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5月中国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来,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为巴基斯坦经济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一带一路"对接的两个重要项目,其建设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在南亚的对接。对接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宗教的政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对接,把克什米尔问题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三个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克什米尔问题不会因为"一带一路"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解决。"一带一路"可以和有意愿的南亚国家及其邻国先行对接,最终实现与南亚的整体对接。  相似文献   

18.
凯迪 《今日南国》2013,(9):13-13
曾几何时,许多中国女孩乐意“投入外国人怀抱”,令不少男同胞不能释怀。不过,如今不少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却出现“中国丈夫”走俏的趋势。日前,一篇“新加坡女爱嫁中国男”的报道引起许多国人的兴趣,在俄罗斯、日本、韩国等邻国,类似情况在当地也越来越常见。  相似文献   

19.
辽代将契丹及奚人等编作部族,目的在于使其继续保持固有的游牧生活方式,同时组织成强大的军事力量,以保卫契丹国家。部族军是辽代最精锐的军队。左右皮室军,即南北皮室军,名不同而实同。  相似文献   

20.
游牧和农耕是东亚地区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由此而形成了游牧和农耕两大族群,而这两大族群之间的互动是推动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不能够对这两大族群的互动给予科学的解释,将其纳入到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似乎更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