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兔 《民族论坛》2006,(11):20-21
天山一号冰川,海拔4000米。蜿蜒的盘山公路上,黑压压的一大群牦牛挡住了司机们的去路。一个二十多岁的蒙古族小伙子骑着马熟练地驱赶着牛群,强壮的牦牛在他简单的吆喝声中顺从地让开了一条路,司机和牧民各自上路,身后的漫天尘土在天山山脉的峡谷中飞扬。这是新疆牧民春季转场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在新疆,每到秋季、春季,牧民都要赶着牲畜由夏牧场转移至冬牧场,或由冬牧场转移至夏牧场,这个过程叫“转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属山地牧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随山地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  相似文献   

2.
在牧场     
王族 《中国民族》2012,(9):24-30
牧场,是个神奇的世界。它在初春时变绿,迎来牛羊,喂养它们,同时也给牧民以殷实的生活。牧场一年绿一次,年复一年,渐渐绿出了生命和精神的伟大。它用自己的生命喂养了更多的生命,印证着万物互相依赖的伟大原则。同时,它也孕育出了恒久不变的游牧精神。  相似文献   

3.
马奶酒飘香     
马奶酒,确实是一种上好的饮料。哈萨克族夏牧场上的每座毡房,都飘着马奶酒的清香。毡房里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妇女,不仅每天给劳动归来的亲人准备好马奶酒,而且还经常用它招待远方的来客。走的人困马乏的行路人,如果在夏牧场上突然见到哈萨克毡房,就会喜出望外,好象已闻到了马奶酒那浓烈的香味。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赛汉乌力吉草原上,有一个颇受蒙古族牧民欢迎的工厂,这就是苏尼特右旗民族用品厂。这个厂论人数,只有60多人;论厂房,不过是几十间土屋;论资本,只有20多万元;论产值,一年也只有30多万元。那么,为什么牧民一提起它就“赛,赛,赛”地赞不绝口呢?主要是20年来,这个厂想牧民之所想,急牧民之所急,牧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现在全厂有12种行业,从全套的蒙古包到牧民日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五月的新疆草原,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畔牧场到南疆的克孜勒苏草原,到处传送着风调雨顺、政策落实、连续第四个年头牧业获得丰收的消息。春牧场上,接羔棚里,一派牛羊鸣叫、人欢马跃的繁忙景象。自粉碎“四人帮”以后,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新疆牧区访问了。每一次到来,我都看到牧区面貌的新变化。尤其是这一次更使我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的威力和新疆各族牧民在拨乱反正道路上的前进步伐。四年迈出四大步  相似文献   

6.
曾经采访过许多牧区,记者知道草原上分春、夏、秋、冬四季牧场,牧民在季节变换之时都会“逐水草而牧”——转场。而这次在内蒙古边境的西部和北部草原,才第一次了解到在转场之外还有“走场”。那是7 月中旬在锡林郭勒市的阿巴嘎旗,副旗长宁布向记者介绍说,该旗北部边境一线的草原因为连年受灾,特别是今年遭遇五六十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草场退化、沙化,牲畜无草可吃,牧民别无出路,只得走场。历史上,远距离走场放牧也是阿巴嘎旗牧民抵御自然灾害的一项不得已的措施,牧民称之为“走敖特尔”。上个世纪50 年代以后,每有灾害发生,除旗内调剂好草场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受灾牲畜走场外,还接受过邻近旗受灾牧民的走场牲畜。而走场到旗外的草场,主要集中在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正镶白旗等地。灾情最为严重的年份,走场的牲畜占全旗牲畜总数的一半以上,有些苏木的全部牲畜都得走场。平常我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场则意味着世世代代养育牧人和牲畜的这片草原再也不能承担起这份责任,将自己的主人抛弃了。牧人和牲畜,都不得不另寻生路。草原和人及牲畜的关系,开始了颠覆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地处天山峡谷中的乌和公路66公里处驻守着新疆军区某部。每当有牧民转场到天山后峡,这儿的人就会告诉他:有事就去找“66”部队。“66”驻地一带风大天寒,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多年来,这个部队努力为牧民做好事,成了牧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过去,牧民买粮要骑马到40公里外的永丰粮店,很不方便。部队根据驻地牧民的需要,腾出了500多平方米的房子,帮他们办起了粮食分店,定期派车拉运牧民所需要的粮食。后来,又办  相似文献   

8.
新民 《中国民族》2014,(10):33-33
克西巴特,蒙古族,会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四种语言,最早是浩特呼尔村的一个接水员,现任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小营盘镇青得里浩特呼尔村党支部书记。小营盘镇三牧场是一个由蒙古、哈萨克、汉等民族组成的边境大牧场,原先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村队。克西巴特以蒙古人所特有的刚毅和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把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整个牧场牧民的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牧民们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向上了。  相似文献   

9.
植树造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植树造林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 侗家“女儿杉”在贵州黔东南一带的侗族,每当家里生了小孩,都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十株甚至上百株杉树苗,称之为“女儿杉”.待孩子长大成人男娶女嫁时,这些杉树也成材了. 苗族“增岁树”湖南湘西的苗族不论谁家生了小孩,都必须种一株树.以后每增一岁,再种一株.结婚时,男女双方就把这些树木当作家产.  相似文献   

10.
在牧区,“喝茶”和“喝水”几乎是一个意思。牧民们从早到晚,以茶代汤,天天如此,男女老幼都不例外。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走进蒙古包,主人首先端给你的,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如果你有幸品尝一顿手把肉,那么,饭后那几碗又浓又热的茶,就更非喝不可了。喝下去,你会感到清爽、舒适,油腻之感顿时消失。这时,你不能不暗暗赞叹茶的功效,体会到茶对牧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句在牧区广为流传的俗语,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喝茶既然是牧民整个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茶就成为牧区各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来到云南高黎贡山的第二年盛夏,领导派给我一个任务:去藏族、怒族杂居的迪麻洛乡搜集畜牧业发展的材料。当我赶到那里,牧民们都到水草丰茂的牧场去了。牧场离山寨还有整整一天的路程,而且要翻越海拔4千多米的碧罗雪山。我背起背篓,踩着牛羊的足迹,摸到了牧场。没见过牧场的我,哪晓得这里的猎狗多如牛羊。我刚走近牧场,十几条膘肥的黄狗便“汪汪汪”地窜来,象早已埋伏好似的把我包围起来,看那架式非要把我和我的背篓撕碎不可。我不禁失声大叫,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慌乱地朝狗群击去。“汪汪”,狗群把我围得更紧了。这时,几个高个子放牧员从低矮的帐篷里冲出,脸绷得很紧。他们边撵着狗边打量起我来。惊怕之中的我,赶紧把来意向他们作了说明,末了还作了简要的自我介绍。放牧大哥们见我  相似文献   

12.
青海牧业区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不同于农业区和其他民族地区的政策。对牧主经济 ,实行“和平改造”的政策 ,通过公私合营牧场 ,逐步变封建牧主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个体牧民经济 ,按“步骤稳、时间长、政策宽”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的原则 ,通过互助和合作社的形式 ,逐步把个体牧民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13.
自留畜政策好在新疆牧区的调查访问中,牧民普遍反映最满意的事之一,就是自留畜不受限制的政策。自从集体化后党中央规定允许社员有自留畜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一个时期把自留畜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几放几收,牧民很有意见,把自留畜政策多变,比喻为哈萨克族的民间传统游戏——“刁羊”。尤其是十年动乱中,自留畜通统被没收,造成牧民肉食、奶食、乘骑和生活需用皮毛的困难,集体经济又满足不了牧民要求,于是出现了牧民穷困,社队紧张,有人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提起古代的民族思想,“严华夷之辨”、“异内外”、“夷夏大防”一类歧视少数民族的言语就会闪现在人们的脑际,并且还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记到孔子和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账上。本文认为,早在孔子以前,我国的民族思想就已产生了(我们称它为“早期的民族思想”),孔、孟等先秦儒家的民族思想中都含有歧视“四夷”民族的内容,但其核心思想却是认为民族(夷夏)可以变化和主张用夏变夷。这是由他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天下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我到达裕固族牧民定居的第一个村庄——干沟门,是晚上八点钟,走进康乐区区委会,院子里很热闹,当空横架一根粗绳,挂了两盏汽灯。我一打听,原来牧民们到三千里风沙线上去参加营造“绿色长城”,也刚回来,今天要举行晚会庆祝这次植树的胜利。天黑下来,汽灯照得通亮,人也来得更多。男女老少围成圈席地一坐,就在院子当心唱起来,跳起来了,节目很多,有民歌,有舞蹈,有摔跤,全是牧民自己的东西;开头那首“少年”(即“花儿”,西北少数民族喜爱的一种民歌形式),就是其中之一。从晚会上,从这些歌词里,我感受到了牧民心灵里的  相似文献   

16.
寒夜演出     
“乌兰牧骑”来巴伦别立公社沙拉扣岱大队演出的喜讯,象一阵风似地传遍了各个蒙古包。不一会儿,来自四面八方的社员们就聚集到二百多人。这是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一九六五年春节下牧区演出观众最多的一次,队里找不到一间能容纳这么多人的房子,队员们就主动提出在室外演出。那天夜晚,寒风呼啸,室外的温度已降到摄氏零下二十度左右,可是队员们却毫无惧色。他们说:“牧民们现在不是也冒着严寒提水饮畜吗?我们在外面演出算不了什么苦,只要让更多牧民能看到演出,过好春节,我们受一会儿冻也是应该的。”演出快要开始了,不巧得很,队里的一盏汽灯坏了。队员们急中生智,提出了点“棉花灯”的建议。于是有的人忙着拉线,有的人找棉花搓成团团,蘸上煤油,很快地  相似文献   

17.
1992年的一天,几个藏族牧民肩扛一床藏毯来到拉萨,径直找到一家律师事务所。他们满怀感激之情,将这份珍贵礼物送到藏族女律师央金手中,虔诚地清她收下。他们做着祈祷的手势说:“我们一家老小都会记住央金律师的恩德,我们都要为你的幸福祈祷.”原来,这些牧民在央金的帮助下打赢了官司。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藏族牧民,一年大体上有三次节日。即藏历年、“郎扎热甲”节和“罗让扎花”节。藏历年在汉族的春节前后,初一到初七为节日期间。大年二  相似文献   

19.
干旱地区的生活是艰辛的。那里没有遮阳树荫,烈日当空,土地开裂,旱季时节动物的饮水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牧民们深谙生存之道。他们知道,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像他们那样走那么长的路程,不过,悬崖那边的一群牧民也许又另当别论。当雨季最终到来时——如果它真的来临的话——放牧也就成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成群的牛羊眼看着膘肥体壮起来。他们对自己的牲口了如指掌,哪头什么颜色,什么脾性,“父母”是谁,如此等等,如数家珍,可以上溯好几代。对牧民们来说,这些牲口岂止漂亮,它们一个个都极具个性 。 在处理游牧民族…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湖盆地带和四周山地是高寒优良的牧场,最初的牧民跟河湟谷地农业社群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在千年的协同演进中,边疆牧区与内地农区、牧民与农民长期经济交流,互通有无,形成了农牧互补、相互依赖的共生结构关系。这一命运共同体在牧区现代化中,更是“旧邦新命”,经贸、人员、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紧密,展现了青藏高原民族交融、和合共生的状况。青海湖地区也成为我们管窥中华大地上不同生计、不同经济活动、不同民族和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