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想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想是指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培育国民尚武精神、全民皆兵,以实现军事救国目标的爱国主张。它的形成是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国际局势的发展,特别是德、日两个军事强国的崛起对中国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于1901-1911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方面,史称"清末新政"。这些改革措施也涉及到了体育领域。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时期国民体育意识的变化,认为现代国民体育意识由此开始兴起,体育成为国民的责任之一,体育事务也成为国民关心的国家事务,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步认...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行使直隶总督之权责,大力执行各项新政。为兴办新式学堂提供师资队伍,袁世凯大力倡办师范教育,自此,清末直隶师范教育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且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初步踏上了教育近代化的轨道。本文主要探讨了袁世凯兴办近代师范教育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东的植树造林在清末新政时期备受重视,各级官吏和新式社会团体农会大力倡导,林业公司、林业会、树艺局、林业试验场、农林学堂纷纷设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清末政府的农林政策,山东地方当局对发展林业的重视,德国在青岛造林的刺激以及经济效益的驱动,为当时山东植树造林获得成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八旗是清朝入主中原并维系其统治的军事支柱,但在抗击外来侵略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八旗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清末新政时期,为了重振八旗,清政府对八旗军制进行了改革,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有其进步意义,反映了时代对八旗的冲击。但是,八旗军制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近代化的目标。八旗的发展趋向仍是沿着旧体制在继续衰败。  相似文献   

6.
清末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当时政府官方和知识精英塑造国民、传播国民教育思想的重要媒介,全面渗透了塑造国民民族国家认同感、尚武精神和世界意识等方面的国民教育思想。清末政府和知识精英,冀图通过历史教科书中渗透的这些国民教育思想,将传统臣民塑造成为能够御强保种、救亡图存的具有国家观念、尚武精神,明了世界意识的新型国民,从而达到"史教救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军国民教育是通过对青年学生及国民灌输军事知识和尚武精神,强健体魄,振奋民族精神,最终达到“寓兵于民”、“强兵富国”之目的的一种教育。《大公报》能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努力介绍和推动军国民教育主张,表现了其作为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民初《大公报》军国民教育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具体内容及评价的探讨,意欲理清该报对这一思潮的态度和主张。  相似文献   

8.
湖南一师在早期师范教育中推行军国民教育,组织学生课外自愿军,进行军事学习和演练。湖南一师军国民教育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毛泽东后来成为伟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中的许多内容与湖南一师孔昭绶校长的军国民教育思想有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开始于1901年的清末新政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阶段。在这短短的十年中,清政府对教育改革极为重视,积极督饬全国各地创办新式教育。当时安徽省之颍州府属各州县官绅积极奉行,在教育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疆新政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论述了清本新政在新疆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面对内忧外患局势而被动进行的一次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自我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文章从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新政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改革者在主观方面的欠缺和失误是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清朝统治者在新政中未能驾驭改革的种种措施,反而使之成为大清帝国最后灭亡的助推器,亲手培养并壮大了自己的反对力量,加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消亡。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庆教育迈向近代化的历程也肇端于这一历史时期,其标志即为新式学堂在重庆的创办和发展。重庆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小学、中学、半日学堂等类型,分官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创办方式一是设立新学堂,二是由书院、私塾改造而成。重庆各区县积极筹措经费,加强选用和考核教师,多渠道、多形式地创办新式学堂。所以,虽然重庆新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后来居上,短短10余年时间,重庆的新式学堂就初具规模。新式学堂的兴办,引进了西方近代文化知识,促进了重庆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使当地社会风气发生转变,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并不是一开始便是现代意义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名称到意义的转换和扩展的实现过程。中国古代无职业教育的称谓,晚清将该种类型的教育名之曰实业教育。近代西方船坚炮利的威胁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洋务派认识到军事技术和机器制造的重要性,有了学习西方技术的要求和动力,出现了学“西艺”的热潮,促成实业教育思潮的产生。经由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和清末“新政”时期新教育运动演绎、发展,实业教育思潮达到高潮,并对晚清相应历史阶段的实业教育实践和实业教育制度建立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小说中的"新中国"想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肩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WTO规范具有深刻的公共卫生含义。作为WTO的主要规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对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尽管TRIPS协定中包含了出于公共卫生考量而规定的灵活措施,然而,WTO并非以公共卫生为导向,其中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决定了WTO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而言是弊大于利。鉴于我国目前面临的公共卫生危机和正在酝酿的医疗体制改革,我国应勇于利用WTO规范中的灵活性条款,提高药品的可获得性,从而促进我国的公共卫生治理,这本身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的形成及确立,标志着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以及教育的法制化。这不仅在近代教育历史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其作为从教育制度通向教育实践的中介而具有理论意义。就其研究现状来看,研究成果颇丰,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理论、教育政策背景、教育政策制定及推行等方面,这些研究将有裨于对近代新教育政策演变的进一步认识并加深对其思想内涵的理解。新形势下,从当代教育政策学及相关学科的多元视角出发,实现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突破,将推动对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旨在革弊振衰、挽救行将就木的王朝统治。然而,由于晚清官场的腐败,自救的新政被执政者们演变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以新政为名,统治集团内部竭力争权夺利,枢府疆臣大搞权钱交易,地方官绅大肆鱼肉乡里。整个新政时期,腐败的官场演绎出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争利图。  相似文献   

18.
清末统治者为了摆脱困境、挽救危机,使其统治获得一个稳固有力的经济基础,在商业领域,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商事立法.实际上较多地仿效了日本1899年的商法模式。其唯一的政治目的就是力求度过危机,重固统治。清末的商事立法与西方资本主义商法貌合神离,它根本不可能冲破封建的羁绊,将中国引上资本主义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