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学以道德为研究对象,而道德主要考察的是行为的合宜性,所以研究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以人的行为的合宜性作为其逻辑起点.作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恒定条件”,即它应该是变化的道德历史中始终不变的那个问题;二是“关系条件”,即应当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去寻找.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反映了人们对伦理学这门学科的自我认知,本质是对伦理学学科性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张岱年先生在国内理论界对中国传统伦理学说基本问题的论争中,提出了自己颇具特色的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即人性问题,即道德起源问题;道德的最高原则与道德规范的问题;礼仪与衣食的关系问题,即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问题;"义利"、"理欲"问题,即公利与私利的关系问题以及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力命"、"义命"问题,即客观必然性与主观意志自由的问题;"志功"问题,即动机与效果的问题;道德在天地之间的意义,即伦理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修养方法问题,即道德修养及其最高境界的问题。张岱年先生所阐释的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有助于人们对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问题有个比较整体的把握;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弘扬传统美德及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由在汉语语义上与“自主”贴近,指个性主体和类主体对外在必然性的不断挣脱,这个外在必然性既可以是物理世界的,也可以是人类世界的。然而,伦理学意义上的自由和哲学上、政治上的自由虽然相关,但更倾向于人格上的自主以及道德主体对人生价值的自我选择。与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道德自觉相反,以道家为核心的非儒和反德伦理文化一贯倡导与道德自愿紧密相连的意志自由,并对这种自由的哲学依据、生态依据、基本内容、沦丧背景、恢复途径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论。(一)自由是宇宙今的最高法则以道家为核心的非儒和反儒伦理文化中的自由有着…  相似文献   

4.
伦理研究的核心 ,是人与人、与事的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评价。与人 ,构成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 ;与事 ,则为职业道德。新闻伦理学 ,其话语内涵不外乎是新闻人的职业道德 ,但为什么是这样一种职业道德和为什么对这一职业作这样的道德规范 ,在已有的新闻伦理学论著中大多忽视了对“事”即新闻的本质特点与新闻道德之间内在关联的阐释 ,或是将这一点作为预在的前提而忽略不计。其实正因了这种“懒得说”或“无需说”,倒使这一种道德规范缺失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徐新平教授的《新闻伦理学新论》 (以下简称《新论》)则首先解决的是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的独特价值由伦理学所肩负的使命和具有的意义体现.伦理学的基本使命在于认知各种道德问题,最终使命则是通过认知各种道德问题而改善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如果说伦理学的使命关乎伦理学“要为什么而做”的问题,那伦理学的意义则关乎“伦理学有什么用途”的问题.意义总是相对一定主体而言的,因而伦理学的意义可以从社会和个人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责任伦理:现代社会伦理精神的必然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伦理,即一种以“尽己之责”作为基本道德准则的伦理,其判定道德善恶的根本标准是:尽己之责方有德。作为一种独特的伦理精神,责任伦理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世界伦理学领域得到日益广泛而又高度的重视,有其深刻的必然性根据,是现代社会伦理精神的必然诉求。其必然性根据即在于比较适应现代社会中公民的权责关系状况、道德生活境况和道德推理方式对富有成效的道德规范或道德原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基本间题,是道德现象的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如何,不仅影响到道德本身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影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科学性和人们的道德实践。因此,开展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必要的,是有现实意义的。这里笔者不胜冒昧之至,试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作抛砖引玉,二向伦理学界的同志们请教。一基本问题是基本矛盾,道德的基本问题是道德的基本矛盾。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基本矛盾是贯串过程始终、决定过程本质的矛盾,而道德的基本矛盾也就是贯串道德发生,发展过程始终并决定道德本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道德关系是伦理学最重要范畴的认识,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的产生、道德的目的三个维度阐释了道德关系在伦理学中的核心和根本地位;从道德关系是道德意识得以存在的基础、道德关系是道德规范体系得以建构的依据、道德关系是道德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的载体三个方面阐释了道德关系在伦理学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德法则必须具备绝对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这是康德道德哲学的前提预设,也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根本观点。由于坚持道德法则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幸福论的伦理学就被排除,自由这一理念作为理性的事实得到了证实。但是,是否有这样的法则存在,以及这样的法则是否具有实践意义,围绕这些问题,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研究表明:康德预设了意志自由和目的王国,也就预设了道德法则的普遍必然性。而对于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则的意识,又反过来验证了自由的实在性。作为行为准则道德性的评价和选择标准,康德的道德法则既强调了理性的优先性,又保留了经验的开放性,为道德实践行为的创造性、乃至于为哲学自身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文化的承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包括具有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的道德哲学——伦理学,而且包括积淀在人们潜意识之中的道德心理,只有从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来理解道德文化,才能克服以往在道德文化承接问题上的种种片面性。关于道德文化的承接问题,由于价值目标的差异,人们对待传统的和外来的道德文化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只有跳出传统的“体”“用”关系魔圈,从全文化观念的层面上,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具体实践为标准,才能够在道德文化的承接问题上迈出新步子。  相似文献   

11.
英语文献中机器人伦理学研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机器人伦理学,关注如何把机器人设计成符合道德规范的主体,以及如何与机器人互动,学者就此提出了实体进路、关系进路、价值敏感性进路等设计道德机器人的方法,并探讨了设计中可能面临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冲突;二是机器伦理学,探讨机器人能否成为道德代理者并承担道德责任,以及对机器人进行道德约束的必要性等问题;三是机器人应用的伦理学,对机器人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特定问题进行伦理反思,聚焦于护理机器人可能导致的诸如人的安全、尊严、隐私和自由等问题.这些问题尽管尚未获得一致答案,但相关探讨明确了问题域,为推进机器人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框架.尽管当前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整体趋势是关注机器人使用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但是,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机器人与人的互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应成为伦理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以客观公正性、公众利益优先性为原则 ,追求人类的终极价值 ,造福全人类” ,这是“科技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成立的逻辑大前提 ,而这个“前提”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 ,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或科技共同体的头上 ;忽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 ;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 ;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间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 ,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 ,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13.
斯宾诺莎给自由的界说是:“凡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仅仅由它自身决定的东西叫做自由。”(《伦理学》第4页)这就是说,必然性是外在的,它限制主体,决定主体,但主体能够从内心意识到这种必然性,把它变为“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这样,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学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有关伦理问题至今不为人们所关注。 伦理学是以人类社会中的道德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教育活动中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师生关系。为了保障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通过教育的有关规范、组织纪律外,还可以而且应该通过道德来调节、控制人们相互关系及行为。而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包括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及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同样,教育现象中的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也是教育伦理学应该探讨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与他者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选择     
主体与选择是伦理学的基本概念,道德活动是主体价值选择的过程。道德选择是在不同价值准则的共存或冲突中进行的,价值冲突将主体推向不可避免的选择境地,在这种选择中显示出自己的主体性和道德性。道德选择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这个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主观性与客观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道德选择是主体性的活动,因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它只有通过人的现实活动才能达到和实现,选择就是主体由不自由向自由的过渡,主体的选择自由同时也意味着主体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必然反映和现实生活所展示的客观逻辑等方面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道德规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道德规范与“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致性;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对公平竞争、等价交换原则的误解和误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在伦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逐渐地引起国内伦理学界的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亦愈来愈深入。然而,究竟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却意见纷纭。谭维克、陈平同志在《试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文中,就“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我在《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題》一文中所提出的“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为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我的观点,并与谭、陈等同志的“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以下简称《试论》)的观点,进行商榷。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20.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