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学先秦史卫国未能称霸中原的原因一种意见认为,卫国地位在西周初封时较齐、鲁、宋、晋等国远为重要,至春秋初期乃为诸侯大国,按理完全可以称霸中原,但由于周室衰微,戎狄乘机而起,而卫国处在狄族的包围之中,受难最重,故不仅无法称霸,并且几乎被狄灭国。公元前660年,卫被狄击败后,靠齐国帮助,迁至楚丘(今河南滑县),从此便成为小国。另一种意见认为,春秋时期,卫国之所以不能称霸中原,首先是卫国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暴虐无道,争权夺利,因而导致内乱频繁,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其次,在政治上,卫国统治者因循守旧,不能改革发展生产,不能利用贤能治理国家奋发图强。再次,从列国形势看,在春秋诸侯妄图称霸、剑拔弩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系年》的相关材料可补传统史学对郑庄小霸及齐桓晋文霸业的论述。郑国小霸局面始自郑武公,武公挟周众征东方诸侯,灭虢、郐,建霸权。文献所记"武公之略"是武公霸权所及而非郑境,郑庄小霸仅是武公霸权的遗绪。齐桓并无戍卫之举,而是在卫戴公卒后扶植亲己的卫公子继位。所扶植的卫文公并无英明才干,《左传》所记多有谀辞。晋国召戎人开发南境,戎人成为晋的一支生力军,《系年》记城濮之战晋方有群戎参加,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受儒家尊王攘夷观念影响以及为贤者讳的书法原则,《春秋》、《左传》对齐晋霸业的叙述进行改造,一定程度上失之于诬。  相似文献   

3.
晋楚争霸与晋“联吴制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处于对峙的均衡状态时,一个打破当时战略均势、改变列国间力量对比及对后来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是晋国成功推行了"联吴制楚"的战略方针.其后,吴、楚反目并争夺于江淮,吴国崛起并与仍为楚之属国的越国相争于东南以及继齐、晋、楚称霸后,吴、越相继称霸等,都与这一战略方针在当时的成功推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对春秋时期地域文化的互动研究中,这也是一个有着典型意义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周王式微,大国争霸,小国图存,在这种形势下,各个政治主体的政治目的不尽相同。不同外交主体,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其外交政策各有特点,相应的外交辞令也反映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内容与技巧。晋国作为春秋历史上称霸时间最长的诸侯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国行人辞令有其独特性,周王室、大国、对小国等不同客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究根结底是各种各样的霸气体现。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晋国霸业历时长而影响大。整体看来,晋人争霸占得四个优势。晋人源出姬周,在与异族争霸的时候容易得到同姓支持;晋国地势险要,处于中原,有着地利优势;晋人重视军功,士风忠烈,军锋锐利;竞争对手齐楚多公族之祸,内患频仍,晋国公族为患相对较少,国内更为安宁。  相似文献   

6.
<正> 春秋前期桓公当政时,齐国曾显赫一时,首霸诸侯。但从春秋中后期到战国前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齐国却从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落千丈,直到齐威王继位之初,仍没有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动辄遭到各大国的入侵,连一些小国也经常派兵前来征伐。然而,在齐威王  相似文献   

7.
卫在西周初封时是诸侯大国 ,其地位较齐、鲁、宋、晋等国远为重要 ,然而在春秋诸侯争霸中 ,卫国不但未能称霸 ,反而每况愈下 ,岌岌可危 ,原因何在 ?以史料分析得之 :政治上 ,卫国统治者争权夺利内乱不止 ,因循守旧不能改革自强。外交上 ,卫国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制订正确的外交政策 ,导致多国交相侵伐。不利的地理因素加速了卫国的衰亡。  相似文献   

8.
晋国的军队是春秋时期的一支劲旅。晋国统治者凭仗着它西制赢秦,东服齐鲁,北并戎狄,南败荆楚,灭国三十,挟天子而令诸侯,先后霸主中原百余年之久,为中国古代军事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本文仅就晋国军制的几个主要方面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部春秋史,主要是强国争霸史。正如南宋学者叶适所说:“故《春秋》因诸侯之史,录世变,述霸政。”对霸政的研究可上溯到战国时代。孟子较早地把“霸政”理解为与“王道”不同的政治文化,“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其后,荀子著有《王霸》篇,继续探讨王道与霸政的关系,得出了“义立而王,信立而霸”的结论。从此,“王霸之分”成为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有影响的命题。本文拟从天子、霸主、诸侯关系入手,对春秋霸政的一个侧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期,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一书可谓是近年来研究春秋宗族史、政治史的力作,该书是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白国红女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晋卿赵氏研究>的基础上扩充、润色而成,它的出版丰富了春秋政治、宗族史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王纲解纽,诸侯并争,天下大乱。在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140余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阔地域中,争战厮杀,兴衰变幻,存亡无常,先后出现了齐、晋、楚、吴、越五国争霸的局面。吴国原是偏居东南一隅的小国,为什么能够突然崛起,西破荆楚、南服越人、北威齐鲁、力挫强晋,成为一时的霸主?而又为什么它的霸业是那样的短暂,如同昙花一现,竟至骤然灭国?这是一个应该引起史家重视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春秋初期,秦还是一个落后弱小的诸候国,当时各诸候国相互吞并,争夺天下,迫使落后弱小的秦国,不得不考虑自已的生死存亡。就在齐桓公、晋文公相继称霸中原的时候,秦国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国君——秦穆公(公元前659年—621年),他也雄心勃勃地想从狭窄的关中地区走出来,称霸中原。 在秦穆公创立霸业的活动中,他的招纳人才是很有名的。百里奚,原是虞国人,家境很贫苦,中年外出谋事。到齐国常常困苦到靠讨饭为生,到东周京城也只是帮王子颓养牛。后来又回到虞国当了大夫,结果晋灭虞又当了俘虏,沦为家奴,晋献公的大女儿嫁给秦国时,把他作为陪嫁的奴隶,途中逃到楚国的宛地,被抓给楚国人养牛马。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3.
晋国与陆浑戎没有姻戚关系,两者的联盟另有原因。陆浑戎之东迁,是秦国驱逐的结果,而晋惠公接纳此戎,应是其被俘求释时答允的条件。晋国安置陆浑戎,是两家联盟的前提。晋文公行贿于戎,则是联盟的必要条件。文公南下东出,无侧背之忧,与陆浑戎所处位置与态度关系甚大。可知文公称霸,即有联戎的因素在内,崤之战只是联盟协同作战的一例。  相似文献   

14.
周人在泾渭流域发祥,受商朝策封,自称"西土之人",称商王畿为"中国".武王灭纣后,饼商王畿入周王畿,称关中-洛邑-朝歌一线为"中国",在"中国"之内分封采邑,承认周边氏族势力为诸侯,"中国"词称具有了明确的地域、民族、文化和主权归属意义.成王与周公东征,巩固了王畿,并灭掉周边旧氏族,分封鲁、齐、燕、晋等诸侯,致周文化与各地文化逐渐融合,周民族与各地民族逐渐融合,至春秋战国时王畿与诸侯国差异消失,中原各国与秦楚吴越的差异消失,九州认同为"中国","中国"词称的地域、民族、文化和主权归属意义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上极负盛名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其史论也是首屈一指的。《通鉴》的开篇起于周威烈王始封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之事。魏斯、赵籍、韩虔原都是晋国的大夫。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擒杀知伯,三分晋地。从此,晋国的政权和绝大部分土地控制在这三家手中。赵氏占据晋的北部地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都城;韩氏占据晋的中部地区,以平阳(今山西临汾)为都城;魏氏占据晋的南部地区,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今山西翼城东和闻喜)两小块土地,“反朝韩、赵、魏之君”(《史记·晋世家》…  相似文献   

16.
春秋后期,巫臣作为晋国使者,来到吴国.巫臣去吴国时,带去兵车、射手、御手,还教给吴国车与人配合的各种阵法,表明中原车战技术入吴的事实.吴越历来以水战和步兵为主,车战技术并未改变吴越的战争方式.《左传》在叙述时把巫臣放在一个引发吴楚争战,引导吴国与中原诸国交通的地位,虽不是事实,但其中饱含着作者对历史个体的关注与叙述热情.  相似文献   

17.
现存有关南唐的文字史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至宋初,南唐政权统治江淮地域近40年,被认为是当时中原以外的政权中实力最为强盛的一个。由于传统正统观念的影响,它被置于历史上众多旋起旋灭的偏霸小国之中,未能引起后代史家的足够重视。今天,当我们以新的视角审视这一段历史时,会发现南唐及其前身──杨吴政权不仅在当时中国政局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展示的一部分社会、经济及文化风貌已初露其后中国社会形态的端睨。但由于受“偏据小国”观念的影响,南唐史料的流传受到极大的限制,为后人研究这一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特殊地位的王朝造成困难。现存有关南唐史的文字史籍…  相似文献   

18.
《琼州学院学报》2015,(4):66-70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继齐桓公之后积极投身于图霸事业中,然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又因其不合时宜的保守观念,最终折戟于称霸进程中,沦为历史笑柄。他的霸业悲剧不仅是个人悲剧,从更深层意义上来说,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春秋时期的贵族精神和君子风范已然遭受挑战而逐渐沦落。  相似文献   

19.
《春秋左传》载僖公十五年(公元前六四五年)晋惠公六年,晋国“作爰田”、“作州兵”。历史家们认为这是晋国在田税制度和军赋制度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然而,它是什么样的改革,具体内容如何,具有何种意义,等等问题,说法很多,出入很大,至今没有定论。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在助齐国称霸诸侯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从现代管理视角来看,其管理智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为愿景、利益、制度与治道目标管理;二为人本、人心、人亲与人性战略管理;三为选人、用人、识人与人才策略管理.此三个方面对我们当下的管理活动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