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彤 《职业时空》2008,4(3):61-61
一、电影与服装 1.电影与服装的关系。电影作为一种向大众传递文化、艺术与现实的文化载体,以声音与图像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信息源。电影它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中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社会理念,而且电影中的服装更是电影艺术、服装艺术、服装技术、服装史学、服装设计师素质与品味的综合体现。因为电影中的服装是电影要反映的内容与服装各要素结合的产物,所以电影中的服装艺术从表面上看它是视觉的,其实它对电影的影响确是本质的,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电影与服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共生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汉文化的辐射力是巨大的,不仅对本民族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周围国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纵观中国汉文化对外影响,汉服对韩服和和服的影响作为重要一环,其出现及其发展历史、服装形制、服装文化是目前此领域学术研究可以着手切入的关键地方。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服饰发展的历史中,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存在着对人体进行服装装饰的实例.本文以西方服装史中女性"束腰"行为和中国服装史中的女性"缠足"现象为切入点,对中西方服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寻求其中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从传统的小作坊直到今天国内市场群雄割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服装行业产品、价格等同质化竞争,以及2008年汇率上升、新劳动法出台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等不利因素,为企业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发展设立了瓶颈。实施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不断创新是服装企业走向永续经营的必经之路。本文提出在新的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服装自主品牌通过明确利基定位、深挖文化内涵、寻求国际合作等方式不断前进,最终一定能够在世界服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安家》2010,(5)
追溯中国建筑史,自明朝永乐五年起,开始在北京城中央大新建造,紫禁城从此诞生,一个以"琉璃瓦、金銮殿、蟠龙柱,红墙黄瓦、朱楹金扉"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时代开始全面兴起.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期,中国服装受到新思潮形成、政治制度更迭、西方文化入侵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的女性服装开始尝试身体的解放,有意识地去表现女性人体曲线特征,由繁琐变得简单轻薄。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女性服装的特点和变迁,从当时的女性服饰变化上,可以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思想、社会习俗、文化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服装是文化的象征,是精神意志付诸形式美的产物。在很多艺术中,都把点、线、面、体作为连衣裙的基本造型方式来表达服装款式造型的艺术效果,连衣裙上的点缀更是点、线、面、体构成的多种运用。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种类变化。  相似文献   

8.
服装图案是服装审美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深入消费者人心的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时装界就开始掀起了“中国风”.手绘刺绣、编织民族工艺的融入使具有明显东方气息的服装在时尚界内大行其道。传统民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服装设计师的青睐,彰显着内敛古典的文化诱惑。  相似文献   

9.
盘扣或称盘钮,是传统中国服装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作为装饰。盘扣虽小,却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近几年,盘扣作为一种传统的服饰手段又风靡一时,依然以极强的生命力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一个重要参与,“文化民族主义”并非一个陌生的名词。对中国而言,它是一部分国人因国家的生存困境而在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层面上所产生的文化焦虑。具体说,尊重和卫护中华文化,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审慎吸收现代西方先进文化,以重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期望由民族文化的复兴而至民族国家的复兴,是20世纪尤其五四后中国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在此无意对这一复杂的进程作全面考察,而仅对现代新儒家在其重建儒家精神背后所具有的民族国家关怀作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与国画、壁画、年画、书法、民乐、戏曲、文学、建筑、装饰、服装等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并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由于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生长起来的,因此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获奖频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国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莫莫 《职业》2014,(22):32-33
他喜欢哲学,热爱中国文化,他曾用一年的时间,走遍中国20多个省,寻找能够承载中国文化的载体。经过几番比较,他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服装行业。为了打造出一个中国味道、中国审美、中国血统的服装品牌,他用了六年的时间,从棉花开始逐一研究与服装相关的领域。他就是"永青永之"的创始人杨永青。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西方艺术传入中国的一个高峰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艺思潮在启蒙运动之下传入中国。书籍插画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吸收融合了西方文化,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呈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书籍插画。  相似文献   

14.
因为文化的不同每个民族的民族服装都是独一无二的,图案的文化传递的是民族文化特色,是地方民族特色的重要展示载体。本文从民族服饰图案的价值进行着手分析,其次对民族服饰图案的艺术设计应用进行分析,从包装、服装、动画设计的角度展开探讨,通过应用的探讨总结分析了起应用的价值,对中国民族服饰图案文化的发展与传递有长远的实用意义,并且以民族文化以服饰图案做重要传输载体在传递文化特色的同时更能激发设计出中国民族艺术特色作品。  相似文献   

15.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活色生香的服装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正可谓"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为直接的答案。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那段逝去的岁月,会惊奇地发现30年的服装变革史就是一部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改革开放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蒋文浩 《职业》2004,(9):50
职业装在世界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职业装是近十多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服装产业.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些服装企业率先开发适合宾馆、酒店、外资机构等白领阶层、上班族穿着的制服、职业装.作为劳动保护服的传统工装,国内各地在引进设计理念,使用新型面料和提高科技含量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改进.1998年首届中国职业装博览会的举办和1999年公安部警服换装在全国公开招标,在中国服装界引起震动,工作服的概念从此被历史更新.据调查,中国企业集团中进行全面CI建设的近40%,"统一服装"在企业CI项目中居优先考虑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7.
刘昕 《职业》2003,(10):12-13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建设积极和强烈的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强化企业的竞争地位,成为我国许多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现实的问题是,尽管一些企业能够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强化员工归属意识、增强员工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穿着统一服装、制作企业标志、提出明确口号等做法,但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风格以及职工归属意识的影响力似乎并不大。这显然是企业不希望看到的结局。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赋予企业文化以生命力许多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存在一种误解:往往把服装、口号、徽标等企业文化的外壳作为企业文化的全…  相似文献   

18.
服装的语言     
刘秀东 《职业》2012,(21):62
色彩缤纷、款式多样的服装可以让人们展现个性、文化、品位、身份等。服装之所以能给我们传递很多信息,是因为它可以凭借其特殊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一、政治、文化信息是服装语言传递的内容之一在原始社会,服装只是御寒蔽体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制制度逐渐完善。到了西周时期,服装等级制度已逐步确立,服装的作用已经不仅是满足保暖的需要了。此时在不同的场合,服装的款式、颜色、图案甚至长短都有所不同,顶冠也有所区别,人们已经可以根据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来区分平民、贵胄和帝王不同的身份。服装向人们传递了等级制度的信息,告诉人们贵与贱  相似文献   

19.
宋金全  徐婧  李斌  郑兆唯 《城市》2022,(11):55-63
乡村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历史文化镇村则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集中体现。目前,全国公布了多批次历史文化名镇村,它们是镇村历史要素、传统民俗、传统风貌资料的集中展示,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镇村资源的挖掘与研究,对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中国传统人居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以天津为例,首先梳理全市各类型镇村的资源特色,把握天津镇村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脉,在天津特色镇村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天津市历史文化镇村资源,构建符合天津实际情况、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镇村保护评价体系;其次,应用评价标准,遴选出一批历史特色鲜明,保护价值较高的镇村作为天津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备选;最后,对天津历史文化镇村提出保护传承建议,以期保护天津历史文化镇村,完善文化镇村的保护建设体系,探索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乡村振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协同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以来法律文化发展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以来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文化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本土法律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作为对立体系的融合、吸收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件,更由于中国封建传统法律文化的强大和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一过程就显得更为复杂和缓慢。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历史的考察和分析,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重建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都将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