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从凯尔森(Kelsen)纯粹法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纯粹法学理论的逻辑,探讨了吉野一(Hajime Yoshino)逻辑法学产生的过程.借助现代逻辑的工具,分析了从纯粹法学到逻辑法学的逻辑必然以及逻辑法学中的初始元素、法律语句理论、法律推理结构、法律体系理论和法律语句之间的有效性关系.针对逻辑法学的性质争议,通过比较分析后认为:随着心理学、经济学、现代逻辑学等方法的不断引入,法律中的许多未解问题(如主观确信、博弈分析等)必将产生许多新的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3.
"纯粹法学"述评及其对中国当代法治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凯尔森首倡的“纯粹法学”是西方法哲学中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其最基本的特色在于把分析实证的研究方法推向极端,排斥法律科学中的一切主观因素;强调实效是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成文法应得到遵守。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自清末启动之初,就受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深刻影响,但在70年代末以来的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法律实证主义已严重畸变。在构建当代中国法治秩序的过程中,“纯粹法学”代表的本来意义上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极具特色的分析实证研究方法和关于法律规范效力性的基本观点极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法哲学领域中存在着两大理论类型,即自然法理论和经验法律实证主义理论。长久以来。不少人以为这两大理论非但互相排斥,更共同穷尽了法律理论的一切可能。若承认这两大传统理论类型并且认为其穷尽一切可能并排除其它理论类型,将会产生法学上二律背反问题。凯尔森通过引入法律与事实关系的命题解决了这一难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纯粹法理论。但是,凯尔森并没有论证纯粹法理论的对立面存在的可能性。通过对凯尔森的纯粹法理论的反向探讨,问题的实质将会转向道德与事实的关系上。对道德与事实关系的论述,将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纯粹法学的译介、评论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首次描绘了纯粹法学思想在中国传入与演化的轨迹。纯粹法学在中国的坎坷命运,既是一个批判与继承的过程,也是中国宪政与法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凯尔森在区隔于传统解释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种规范法学意义上的法律解释理论。经由详细地检视,可以发现凯尔森法律解释理论所面临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法律规范的开放意义框架需要一种根本的立场转换,即从作为解释对象转向于作为一种解释图式;另一方面,法律认知和法律意志的二分使得一种纯粹的法律解释理论在调和意志因素的作用时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7.
法的效力是法的生命之所在,也是各法学流派之间分歧的主战场。凯尔森开创的纯粹法学对于法的效力与实效的区分,秉承了其新康德主义代表的特色,延续着实证主义对于应然与实然的两分,将法的效力与实效放在不同层面来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法效力基础的追问最能体现凯尔森的新康德主义特征,"先天范畴"在康德哲学里体现为一系列的知性纯粹概念,这些范畴构成一个从低到高、层次井然的严密系统,即"先验逻辑"系统。凯尔森借鉴了康德哲学的这一构想,将"基础规范"引入其法效力体系。  相似文献   

8.
考问中国法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遭遇了很多困惑.在法学教育的目标如何定位、遵循法学教育规律还是顺应国家司法考试要求等方面难以抉择,在克服法学教育重要缺陷方面少有作为.如何推进法学教育的分层化和多元化,如何调和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之间的矛盾,如何弥补法律伦理教育的不足,是完善和发展中国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民族法学的命运与使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民族国家有民族立法就有民族法学。中国的民族法学活动可以追溯到秦朝《属邦律》甚至更远。而 “民族法学”概念及其“民族法学科”席位(博士学位点)的出现,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事情。这 凝聚了若干代人的心血。笔者以其专门从事民族法学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即伴随其发展的亲身经历,粗略描述中 国“民族法学”及其学科建设中的“命运”,并对其“使命”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以期学科发展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民间法法学品格的形成史就是法学思维观由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的法学史。在关涉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多元的实效达致路径等方面,中国传统民间法有着国家法不具备的文化特质。在现代社会的秩序建构方面,传统民间法有着三个现实功能:其一,在秩序的生成方面,民间法是产生秩序的规则本身;其二,在秩序的维系方面,民间法不断影响着主体的行为模式;其三,在秩序的保障方面,民间法以传统伦理的传承与发展为其历史使命。现代法治秩序的建构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民间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法治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 ,中国法治的启动方式应采取政府强行推动与社会双轨驱动法治的模式。中国法治实现的路径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德治与法治是自律与他律 ,依法治官与以德治官 ,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 ,治心与治身 ,治标与治本 ,治远与治近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要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 ,应当树立现代德治和法治观念 ,坚持“两手”抓 ,切实纠正和摒弃以人代法、德主法辅、重利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走向应是建设民主与法治相统一的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一个关键条件是独立于政府的社会民间组织的成长,以形成对政府和公权力有效制约和制衡的力量。市民社会就具有这样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并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构建市民社会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在缺乏民主法治传统的中国,可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构建市民社会,为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动及运行还存在诸多问题。地方决策-执行体制过于行政化,地方决策执行前各方参与度不高,地方对决策-执行体制改革的主动法治观念也不强。基于此,就有必要创建多层次、有区别的"决策-执行体制",力推民主化、科学化的执行前机制,及时以法治原则来规范地方执行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国际刑法的本质属性、机能、功能与作用是国际刑法学的四大基本范畴。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全面、深入地探讨它们的本质、内涵、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研究它们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笔者从本质属性、机能、功能与作用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国际刑法的发展历史和国际刑法学的学科特点,尝试性地论述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化所涉及的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雅俗论是我国古典诗学的基本批评理论之一。它在明清两代分别得到深入地阐说和流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继承前人高标去俗崇雅观念的基础上,结合诗学辨体理论对诗歌去俗崇雅予以了进一步的细致探讨;二是承传宋人以来的化俗为雅之论,对雅俗的具体转化及其相关论题、因素予以了探讨;三是出现了对雅俗之论予以消解的论说。上述几个维面,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诗学雅俗之论的最后辉煌。  相似文献   

18.
购买法是国际流行的会计惯例 ,是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在制定合并会计准则时不能完全效仿美国作法废止权益结合法。本文通过中美经济环境差异的分析 ,提出了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美国对权益结合法的限制条件规范权益结合法在我国合并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上 ,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和程度 ,为整个社会所追求的文明形态和秩序形态。二者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具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依法治国 ,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 ,将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将使法治运行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一步向政治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原予外层空轨道相对稳定性可作为屯子填充的粗略判据;给出由中性原子轨道能数据直接导出原子外层轨道相对最稳定顺序的图表及周期性规则;用以简明、清晰,合理地推引解释元素基组态和懈释元素周期律。提出在中心势场模型基础上推引全部元素基组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