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嘉学术对中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学界一般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是消极和负面的。近年来,乾嘉学术研究的深化为清代医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资源。系统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将医学史研究与学术史研究结合起来,达到一种互动下的历史研究,尽量还原乾嘉学术影响之下的清代医学发展景况,对推动医学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纵深研究,以及当前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毕沅是乾嘉时期学术界的焦点人物 ,被梁启超誉为“乾嘉学术护法”。他的《经训堂丛书》和《续资治通鉴》至今仍受学术界的瞩目 ,他的学术活动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学术的大发展 ,而他的学术研究也不同程度的引领了乾嘉时期的学术方向 ,研究他的学术特点和学术范围将十分有利于理清当时的学术脉络和学界概况 ,本文将从历史学的角度入手 ,仔细整理毕沅在历史学上的成就 ,同时简单推敲其学术思想和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钱坫是活跃在乾嘉金石圈的一位重要学者。他一生阅览金石无数,学术积累丰厚,结合考据学盛行的时代风气,对金石学有深刻的理论思考。钱坫主张摒弃前代溺于鉴赏把玩的金石研究习气,掘发金石学服务于经史研究的学术传统,致力于考辨文字源流,证验古代经济社会制度、区域地理沿革等切于实用的学术研究。钱坫的金石学研究方法反映出乾嘉小学的发展水平与理念追求,囿于时代情形,得失互见,具有学科发展的阶段性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浙东学术》一文中,首次明确了从宋明陆王学直到乾嘉时期浙东学术的传承谱系,其中认为"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这表明全祖望在浙东学术史上应具有一席之地。文章试从分析全氏经史学术研究的具体成就及其对乾嘉学术风气转移之具体影响的多维角度,来证明其在浙东学术史乃至整个清代学术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扬州学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学术群体,它以扬州地域为活动范围,作为乾嘉汉学的一个分支,继承和发展了惠栋、戴震的考据之学,反映了乾嘉汉学由兴盛走向衰落之际的时代特征,其学术特点是:(1)将乾嘉汉学推向高峰,并取得总结性成就;(2)突破了传注重围,开拓了研究领域,使学术研究逐渐具有近代气息;(3)反对汉学的墨守与门户之见,具有发展变化思想和求实批判精神。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古书序跋是古典文献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 ,序跋可鉴定版本、辨别真伪、反映学术兴衰。  相似文献   

7.
扬州学派是从乾嘉汉学演变到鸦片战争前后新的经世致用思潮的中间环节,扬州学派一方面继承和总结了乾嘉汉学,将乾嘉汉学推向高峰;另方面又看到和指出了乾嘉汉学的局限和弊端。他们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开拓了研究领域,扩大了治学范围,阐述了发展变化的思想,成为新兴起的学术思潮发酵剂和先导,深入研究扬州学派,显然有助子更准确地阐明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这既说明了扬州学派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扬州学派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乾嘉汉学家的经学思维方式及其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乾嘉汉学的出现及其两种学风、乾嘉学者反理学的思想内容及其思维方式,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作者认为,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要内容看,宋明理学与乾嘉汉学并无本质区别,乾嘉汉学家们也始终未能超离出经学传统的窠臼  相似文献   

9.
清代扬州学派是继吴、皖两派之后产生的学术流派 ,它是乾嘉汉学思潮演变到鸦片战争前后新的经世致用思潮的中间环节。扬州学派具有自己的学术特征 :治学不尚墨守 ,主张融会贯通 ,善于归纳总结 ,力求通经致用。嘉庆、道光时期 ,扬州学派人数众多、著述宏富、成就卓越 ,在学术界占据中心地位。它对清代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并对晚清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今日之文史研究受到各种新问题的严重困扰,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急功近利的风气,但真正将学术当作生命的学人,依然承袭谨严的传统学风,强调从文献出发、重视考证,走着乾嘉考据学者们开创出来的路径。因为他们明白,学术研究或文化的传承要有长远的计划,结撰的著述当求五十年、一百年,甚或几百年后还有参考价值,不能成为转瞬即逝的过眼烟云。而要达到这样的学术高度,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只有在态度上甘坐冷板凳,切忌浮躁气,方法上从基础人手,做足前期工作,不刻意抢占所谓学术“制高点”,才可能占据真正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整理和总结时期,一反宋明以来理学空疏的流弊,乾嘉学者以经世致用为价值取向,崇尚朴实的汉学。伴随汉学的兴盛,考据之风大行其道。尽管袁枚是乾嘉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然而身处这种学术空气中的他也很难与考据学彻底划清界线。看似游戏之笔的《子不语·神仙不解考据》,也可视为袁枚的考据札记。正是由于他并非以考据名家,使他对考据的评论更具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袁枚能够不囿于门户之见,较为公允地评价汉学、宋学的优劣短长,并能够吸收汉学、宋学各自的长处并融汇贯通,因此取得了超出同时代学者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正>欲对傅庚生先生的学术研究作较深入的"探赜赏要",非"风采"二字不足以形容。其风采,表现在学术研究的别出心裁、学术写作的辞章娟妙、学术讲筵的顾盼自雄。此三方面,他人或居其一,或居其二,傅先生乃可以居其三。傅庚生先生1910年生人,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上海分处南北两地,文化上,历来就有京派、海派之分。就学术而言,海派主文献、考订,有乾嘉遗风,京派主文学、辞章。就读北大期间的傅先生,一面读诗书经典,一面却热恋着文学——他创作并发表诗歌、小说,有评论者称他的小说风格酷  相似文献   

13.
具有"百学之本"的史学,一直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这一重镇在晚清时代,因为西方学术思潮的冲激、新的治学方式的初步输入,开始在古典史学领域出现新的学术趋向.传统的乾嘉考据学虽然在学者中有不在主流的继承、发挥,但遭受的批评比较直接也很尖锐;提倡民史、新史学,组织史学会,创办新学术杂志,倡导史学理论即所谓"史科"、史学方法,成为晚清史学的新风气、新思潮,这就为民国史学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乾嘉学术研究中,"戴段二王"的徽名已为近年的学界所关注,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也为人所熟知。以《广雅疏证》为例可以梳理出高邮王氏对戴震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由此以进,既可探明清代学术的深层关系,也可说明"扬州学派"的存在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黄式三《周季编略》是一部编年体史著,为研究战国史基本史料之一。黄式三虽作为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但《周季编略》对乾嘉史学遗风也有明显继承与发扬:首先《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考据精神相融,其次《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细节情怀相通,最后《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议论特征相合。因此,透过浙东学术“以经明史”、“践履之笃”精神传统与乾嘉史学遗风在《周季编略》中双重表现之个案分析,亦可看出浙东学派在近代以来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孙星衍是清朝乾嘉时期的著名考据学者,文章对其学术宗旨和治学实践进行阐述和总结,这对于乾嘉考据学的研究尤其是中后期的学术走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志纯先生从事学术研究长达六十余年,在史学教学与研究、古典学研究基地的创立、史学研究人才培养诸方面,做出了开创性与奠基性的成就,在现代学术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他晚年仍锐意创新,以比较研究方法,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古典学”理论体系,将我国的古典学研究水平提高到空前的新高度。他始终关注新方法的探索及新材料的运用,其作品展现出一代史学巨匠的气象与规模。林先生是个性鲜明的大学者,其至真至纯的学者风范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8.
清乾嘉时期章学诚所著《校讐通义》一书,通过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总结,提出了书目(也可指目录学)首要的乃至全部的任务、宗旨和功能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命题,书目方法,即学术性书目中的类例、叙录、分类都是达到该目的的手段。此后,该命题为目录学界奉为圭臬,认为这是总结了古典目录学的精髓,是章氏对于目录学的重大贡献,是古代目录学所遵守、当代和后世仍要遵  相似文献   

19.
1  两百余年前的清代乾嘉时期,产生了著名的“乾嘉考据学”和一批卓有建树的学术巨子,如惠栋、卢文、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顾广圻等人,他们或追究古音古义,或考订名物典制,或探求历史本原,或搜集版本、校订异同,形成了中国古文献研究、整理的高潮。两百多年来,对蔚为一代学术的乾嘉考据学,人们褒贬纷纭,莫衷一是。今天,当我们在2 1世纪之初,以继往开来的学术眼光平心静气地回溯乾嘉学术及其代表人物时,我们会发现,诸如汉学、小学、朴学、考据学之称,固然本身就已包含着所谓“之学”、“不知通变”、“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术研究成果虚假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强调学术防假比学术打假更重要,并提出了虚假学术研究成果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