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理论上,传统诚信注重天人关系的“诚”,轻人人关系的“信”,“诚”与“信”是不同层次上的范畴,“诚”高于“信”,为了“诚”可以毁弃“信”;实践中,传统社会之诚信则呈现狭隘性,囿于血缘、地缘的熟人关系中,往往受制于现实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孝”。传统诚信适应了传统社会的需要,形成了相应的社会诚信度。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代的“诚信”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和“信”是古代两个重要的思想范畴。“诚”、“信”虽可以互训,但有不同:“诚”可以作为本体论范畴使用,“信”则主要是一个伦理学概念,但也有其它一些意思。本文把“诚”和“信”组成一个词,用“诚信”作为一个分析范畴,来论述古人的一种道德观念。 简单说来,诚信最基本、最起码的意思就是不说谎,不许假诺言,不作假见证。在出言或许诺的当时就不说谎,必涉及到他人,这样,诚信就在处置关系中获得了一种道德的含义,它永远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要求。讨论“诚信”,主要是从道德的角度检查诚信与义务的关系,即探讨在古代中国人那里,诚信是不是一种基本的、第一等级的、即  相似文献   

3.
诚信: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环境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诚实守信,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整体性世界观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向人际交往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延伸。正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①。“人无信而不立”一语,高度概括了“诚信”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一思想见之于经济活动,就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并持续不断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影响和规范作用。《管子》中的“诚贾”(指从事正当商业活动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褒扬,所谓的“蓄贾游商”“不轨逐利之民”“兼并豪党之徒”等则常受到人们的谴责;社会经济活动中“其言必信,其行必…  相似文献   

4.
儒家诚信观及其在当代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诚信观是诚信理念、诚信修养和诚信运用的整合统一 ,其要义是“诚者自成”、“信”由“中(心 )”出。故其在当代的运用 ,必须从确立诚信理念、修诚养信 ,以及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源流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先秦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家关于“诚”、“信”及“诚信”的论述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概括出他们论述的主要特点,以加深对传统诚信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发现,《中庸》与《性自命出》有许多共同点,在“性”的解释方面也是如此.它们对“性”都作“可善可不善”解,且都肯定有向善发展的可能.但两者也有不同,笔者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庸》讲“诚”,而《性自命出》则无.虽然说《性自命出》讲信(“信,情之方也”),且“诚”也有“诚信”之意,但“诚”在《中庸》中不仅仅是“诚信”,更主要是上升到一种本体的高度.整体现之,《性自命出》还没有达到如此的高度.如果说《性自命出》也是子思所作,那么《性自命出》是早于《中庸》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郭羽楠 《理论界》2023,(9):37-43
在《论语》中,“信”包括展现在人伦生活中的个人品质与展现在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品质两层含义,二者在后世分化出两种阐释“信”的思想脉络:思孟一系关注“信”的内在根据,通过与“诚”的勾连,实现形上的提升;荀子和公羊家则强调“信”在政治实践中的重要性,指出“信”是建构秩序最基本的根据。前者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信”的内涵的认识,但它遮蔽了“信”在政治实践中的意义,降低了“信”的重要性,影响了对经典的解释。厘清两个阐释脉络有助于更为整全地把握“信”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激发在古典思想内部唤醒“信”德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一种古老、传统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从本源上说,它是一个表述社会交往的关系概念。诚,即诚实、真实,向交往对方传递真实的信息,它是一种主观善意;信,即相信、信任对方所传递的信息,进而形成双方较高层次上的信用、信誉,是客观结果。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升华和归宿。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所言,诚信是坚信我们所依赖的人能够满足我们对他们的预期[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诚信”本身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演进,它已不仅是规范社会交往的伦理准则,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已上升为一项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规则,它的这种内…  相似文献   

9.
罗成翼 《船山学刊》2007,(2):112-11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人类亘古长存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品质。作为一个伦理范畴,它是“内诚于心”和“外信于人”的统一,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内发性和交互性的统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是人们开展正常人际交往的道德支点。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美德之一。笔者以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时,可以而且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鉴于此,本文拟探讨诚信道德规范的一般含义和具体含义,并思考诚信道德的现代价值。(一)诚与信,从道德层面上理解,其意义相同。《说文解字》作了权威性的注释,"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知,诚与信可以互训。也就是说,诚即信,信即诚。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诚的基本含义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王船山说:"诚也者,实也,实…  相似文献   

11.
董蔡时先生撰写的《曾国藩评传》1996年11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董蔡时先生是著名的太平天国史和湘军史研究专家。近几年来,已有好几本关于曾国藩的书出版。董蔡时先生的这本《曾国藩评传洲别具一格,有鲜明的特色。第一,提出了很多独到的学术见解。董先生长期研究太平天国史,辛勤笔耕,积三十余年治学之经验和心得,厚积薄发,集大成于《曾国藩评传》。《评传》对曾国藩标榜“诚”、‘“信”、“仁爱”等道德观念作了行为上的剖析,指出:曾国藩强调“诚”、“信”、“仁爱”等,实际上并未普遍践行,而仅仅实行于与其党同代异的地主…  相似文献   

12.
“诚斋体”的幽默是作者的一种气质与心态的表现,或者说是诗人某种人格的写照。“常中求新”,“平中出奇”,善于从平淡中发现趣味,在人们熟悉的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道出新奇,是“诚斋体”幽默的显著特色。构思上出奇制胜,曲径通幽,语言上通俗自然,活泼风趣,是“诚斋体”幽默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南方论刊》2011,(4):I0020-I0021
教泽流芳,桃李满园,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有着“深东文化摇篮”美名。“诚、信、勤、朴”的校训,以无比深刻的精神内涵激励着平冈一代代师生艰苦奋斗,不断超越,铸就学校优良的考风、醇厚的学风、文明的校风。  相似文献   

14.
吴全兰 《船山学刊》2003,(1):117-121
《论语》只两处提到“诚” ,而“诚”所包含的真性情、诚实、忠信、笃敬、正直等品格 ,却充满《论语》全书。“诚”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的性格特征 ,亦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仁”的根本所在。孔子对“诚”的推崇是儒家“诚”的哲学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15.
<正> “诚”是王夫之哲学的重要范畴,目前学术界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据王夫之的具体论述.粗略地区分其对“诚”的不同哲学规定,探讨其“诚”论的逻辑结构。以就教于学术界的老师和同志们.在中国哲学史上,《中庸》最早从天、人、物三个方面对“诚”作出哲学和伦理学的规定.《中庸》而后,许多思想家都谈到“诚”,特别是在宋明哲学中,“诚”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被多方面地加以规定和论述.王夫之的“诚”论总结了前此“诚”论的发展而直接继承了张载。张载把“诚”规定为“实”,又释之为“有”,王夫之则把“实”和“有”结合起来规定“诚”。“实有”是对  相似文献   

16.
周敦颐承接《中庸》、《易传》中的“诚”,阐发了自己的“诚”体思想。他认为,“诚”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根本,“诚”以一种“寂然不动”的虚灵纯然为存在状态,用阴阳二气结合五行运行来化生万物,人可以通过“思”的实践功夫来达到“诚”。而“诚”体的最高境界是“无思而无不通”。周敦颐认为“诚”是一切道德品行的根源,人性由于阴阳二气和合而有善恶,但是通过实践功夫,都可以达到“诚”的最高境界。周敦颐对“诚”体独创性的阐发,可以彰显其在理学上的重要地位,其“诚”体的实践功夫以及道德蕴涵,对现代精神及现实伦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澍耘 《船山学刊》2003,(4):165-167,87
诚信之德,作为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传统美德,被视为立人之道与立政之基,是维系社会秩序、成就理想人格的基本道德。诚信之德源远流长,其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发人深省。一中国传统文化对诚信问题的探释,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儒家经典《尚书》中已出现“诚”的概念,《尚书·太甲下》中有“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的记载,此时“诚”主要指笃信鬼神的虔诚。当时的人们认为敬神必诚意,才能免遭祸患。《周易》中,“诚”已摆脱纯粹的宗教色彩,具有日用人伦的道德意义。《周易·乾·文言》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君子说…  相似文献   

18.
江结宝 《江淮论坛》2012,(6):159-167
修辞有多种原则,唯“立诚原则”在中国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当今社会.修辞学界出现了“立诚”和“弃诚”两派的对立和纷争。分析可知,立诚是修辞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立诚能增强修辞效果,立诚不是绝对的,却是可行的;“立诚”还是社会现实的召唤,更是人类生存法则的必然要求。修辞必须立诚,修辞需要坚守“立诚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志鹏 《人文杂志》2022,(12):48-57
“诚”是孟子哲学的重要观念,历来都较受关注。以往多解其为道德本体或精神境界,这在深化对孟子思想理解的同时,也容易淡化“诚”的行动意味。“诚”指的是在道德行动中如实呈现的自身德性,孟子通过“诚”观念挺立人的能动性。孟子对“诚”有三个层面的思考。一是天人之际。“诚”首先是对天的活动方式的描述,天的活动实在而无矫饰,此即“诚者,天之道也”;人通过对天道之“诚”的领会和明觉将其转为内在经验,此即“思诚者,人之道也”。二是个体实践。“诚”的实质是道德主体自觉其固有之德性,并通过切实的道德行动将其如实呈现。三是政治领域。“诚”表现为圣王依其道德本心而进行的政治实践。不论是个体实践还是政治领域,“诚”都有“性之”和“身之”两种展开方式。孟子的“诚”观念是对孔子“直”观念和《中庸》“诚”观念的深层发展,是孟子通过对二者的心性论改造而得来的。“诚”观念集中体现着孟子哲学强大的实践力量,是理解孟子哲学与日常生活之关联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的词汇中,诚信一词包含诚和信两层意思,诚是诚实,即老老实实的态度;而信是指信誉、可信和相信等,也就是信而有据的东西.从二者关系来看,诚与信是因果关系,只有诚实的态度,才能做出可信的研究成果;反过来说,凡是可信的东西,也一定是真实的.因此,树立诚信态度,乃是做学问首要的前提条件,它是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