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明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之后,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伊斯兰教作了新的阐释和译介,出版了一批新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文章认为,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的这种文化自觉不仅表现在解决教内的问题及伊斯兰教的发展问题,而且需要应对来自中国社会、其他宗教的误解和挑战,同时希望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引起的回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回族民间兴起了以阿訇和经师为主体的回族民间知识精英的伊斯兰文化译著活动,这场译著活动是回族民族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面临生存困境的一种文化反省,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的"自知之明",也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民众进行的"深层文化启蒙",译著活动对回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回族民众新文化精神的培育必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中国的伊斯兰教是否应该称之为中国化的伊斯兰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是涉及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伊伦理哲学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济贫思想与中国穆斯林的共同富裕刘天明伊斯兰教的社会经济思想十分丰富,其中关于济贫的有关论述、思想及其由此所产生的济贫措施颇具特色,影响着广大穆斯林群众的社会经济行为。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贫困问题是中国社会整体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障碍。中国政府已...  相似文献   

5.
一、导论刘智(约1655—1745,江苏南京人)自幼"趋庭问学",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是中国伊斯兰教界屈指可数的学通四教(伊斯兰教、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大思想家之一.实际上,他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理性思想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伊斯兰教在东西方普遍遇到的某些神学问题,他所创造的伊斯兰宗教观,不仅对西道堂等教派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伊斯兰教的彻底民族化,对处于被歧视被迫害中的中国穆斯林寻求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伊斯兰教在中世纪取得世界性胜利后,一方面获得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又遇到了如何解释教义中的某些疑义的问题,如安拉完美与世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总人口约1700万。其中通用汉语汉文的,有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东乡、撒拉、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如果视“族”、“教”为一体,显然不确。所以,关于中国穆斯林的绝对人数,是一个很难说得十分精确的问题。中国穆斯林大都集居于西北地区,即甘肃、新疆、宁夏、青海、陕西等五省(区)。在云南也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集居。至于散居的穆斯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为多。  相似文献   

7.
情感诉诸:中国穆斯林宗教信仰的重要动因马平人类的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十分复杂。平时,人们除了从世俗精神生活中寻求满足以外,还往往把视角转向宗教精神生活方面。而现实生活中,宗教精神生活也确能给予人们以极大的心灵满足。在我国,有着1900多万人口的中国穆斯林...  相似文献   

8.
傅山在梁启超、钱穆等著名学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至近来孙叔平的《中国哲学史稿》以及类似的许多著作中,或根本没有地位,或有而不高,或高而不全,我很为他鸣不平。而一些著作虽多所论述而很少指出其特色,我也不以为然。现在为了避免空泛、繁琐而少浪费阅者的宝贵时间,谨作此简要的概括来纪念傅山的逝世三百周年。一、傅山在明清间的大师中思想的解放既为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等所不及,而在大河以北的大学者中,也为孙奇逢,颜习斋等所难比。“奇才绝世,……博极群书,时称学海。”“名闻天下”。“而达官士夫骚人,墨客钦共名者,率纡道求见,冀得一  相似文献   

9.
张岱年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在长达七十余年的不懈探索中,致力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汲取中西哲学精华而创建新的中国哲学.他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哲学、民族精神等多方面阐扬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力图实现传统哲学的当代转化,其有关论述对现代中国哲学的新建构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生活: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文学经典,当下社会的文学生活成为决定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承的最重要因素,关注文学生活,也是警惕文学研究的非人文倾向的重要课题。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阅读,其深度和广度深刻反映出时代思想的深度、文化传承的广度,也包含着时代的处境、走向等诸多问题。近百年来,当下是读书最好的时期,也是读书最难的时期,正是时代危机的征兆、缩影,也提示着时代的出路。社会的文学生活是多方面的,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增添了很多新因素,包含较为复杂的矛盾。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使得城市的文学阅读数量远超过农村,而他们阅读取向与白领阶层等之间差异的缩小,反映出当下中国的文学阅读已脱离"乡村中国"的传统,开始了其"城市化"进程。关注社会的文学生活,并非要以某种一统性组织文学生活,而要守护阅读的独立性、多样性,在保护和拓展中让文学阅读真正成为个人自由的空间。当下的文学认知度反映出文学生活处于媒介场和商业消费的巨大影响之中,更需要我们以"手工作坊"式的努力去培育良好的阅读风气。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整合──兼论东南沿海地区伊斯兰文化的特点马东平我国回族主要集中在西北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陕西,中原的河南以及西南的云南等地,而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包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地区回族分布相对少。从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安阳——殷商古都发现、发掘、复原记》,李济著,苏秀菊、聂玉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197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部出版了李济先生的英文版学术专著《安阳》,15年后,费尽几多心血,历经多少周折,苏秀菊、聂玉海二位先生据之译出的《安阳——殷商古都发现、发掘、复原记》终于面世了。这部译著有胡厚宣先生所作李济《安阳》中译本序言和译者的话、李济的序言、华盛顿大学艺术院米  相似文献   

13.
文化作为民族血脉,是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力量之源。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渐进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共进。在建设文化强国大厦的时代工程中既要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又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文化强国大厦必须立足于三大基石之上才能稳固久安,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强国之梦提供科学理论基石,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之梦奠定优秀民族传统基石,用丰厚的文化建设成就铸成文化强国的实践检验基石。  相似文献   

14.
法国政府一贯坚持以“共和模式”为标志的移民政策,但这一政策在融合穆斯林的问题上遇到了难题。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历届法国政府都试图改造伊斯兰教,建立一个能够代表全法穆斯林的伊斯兰机构。2003年6月,随着全法穆斯林理事会代表选举的完成,全法伊斯兰代表机构正式成立。然而,组建这一机构,虽然加强了政教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了穆斯林移民的融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穆斯林移民尤其是第二代穆斯林移民所面临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老的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传统的农业经济以温饱舒适为追求目标,上升到文化层面则表现为追求精致,满足视听上的享乐.这种特定的文化基调使中国文化在精神乃至器物的精致性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心理上却积淀了安乐主义.我们要从传统文化的根源上去体认他的精华与糟粕,在新时代,新世纪,让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一起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结合社会史来研究学术史的学者不乏其人。就18世纪的学术史研究而言,黄爱平教授是采用这种研究路径取得突出成就的中国学者之一。其《四库全书纂修研究》、《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都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专著。而其新著《朴学与清代社会》,可以说是一部反映清代学术史研究前沿水准的力作。朴学是清代绵延日久、名家辈出、著述如林的学术流派,它的形成、发展、衰落,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紧密相关,要把两者关系说清楚,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朴学与清代社会》一书,在许多方面发表了有深度、有新…  相似文献   

17.
夜郎——一块被闲置的旅游文化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首次记述夜郎史事后,夜郎便开始为世人所关注。作为历史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治实体,夜郎存在的时间不过二百余年,但夜郎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没有随着夜郎国的灭亡而消失,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雨沧桑反而魅力无穷,更由于事出有因却是张冠李戴的“夜郎自大”典故而家喻户晓,给人以多方面的警示和遐思。今天,寻求贵州旅游最佳文化定位或增加贵州旅游资源文化含量时,应该充分利用夜郎文化这块久被闲置的基石,作为构建贵州旅游文化金字塔的基础材料之一。 所谓夜郎文化,并非特指两千多年前存在的夜…  相似文献   

18.
汤唯 《文史哲》2003,1(5):48-53
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虽然以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提升为中心 ,但国家的较量也是人心与人力的抗衡 ,国民意志与民族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 ,都超越了国家政治控制的范畴 ,形成了世界主义的发展体系 ,必然羁束着国家与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 ,我们不可漠视宗教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凝聚力或制约力 ;不可希求先进的物质文明会改变所有教徒的行为举止 ,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必然向着消除宗教影响的方向演变 ;不可幻想宗教文化一蹴而就地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术界曾经出现过一次关于中国文化主干说的争论,不同的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做出了不同的理解,这些观点对于深化中国文化内涵的认识,对开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都具有很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著作──《中国穆斯林民居文化》刘天明马平、赖存理同志新著《中国穆斯林民居文化》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这是作者经过数处深入穆斯林聚居区进行大量实地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运用多学科进行研究的结晶。它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