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立法保护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基础.我国法律已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初步奠定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立法保障的基础.但我国立法在立法理念、权利体系、权利内容、国家义务、救济程序等方面存在不足,需深化立法的理论基础和重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已出台的地方立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认知,立法中也未有相应的设计。因而,需要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的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大一统和文化多样性相统一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如何在地方开展有地方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理论和实践中的崭新课题.特别是关于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定位与政府职能发挥的研究方面,学术界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文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大、样式多、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江西省为例,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个案研究,从政策制定、价值维护、合作共赢、社会协调、职能整合、绩效评估、任务实施、信息化建设与资源筹集等九个方面,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具体角色定位,从个案中管见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科学界定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作用,形成在我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协调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互动格局,无疑是探索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看,在立法规范上存在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层面上的不足,在保护实践上存在过度商业开发、传承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当首先明确非物质文化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进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并构建其相应的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5.
戴魁  张翼 《社会科学论坛》2008,(16):205-208
河北省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构建"和谐河北",实现河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内丘纸马艺术的发掘与保护过程中成功的一些做法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得与失,以期对我省其他"非遗"项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宝贵财富,一直为各个国家和民族所传承和使用。在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早已超出本国范围,但是被使用国的权利却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这样的立法现状非常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我国作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理应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在将我国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角度入手,论述了在知识产权体系框架下对其进行规定的合理性,通过对我国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难以回避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尽管在民族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出现"失真性"与"商品化",但是,民族旅游能激发民族社区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重构的热情,强化社区成员的族群认同意识及进行民族文化的再建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传承延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鲜活的文化基因。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弘扬民族文化,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经济建设服务,将会起到较大作用。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类型、特点和新时期档案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档案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收集、管理的必要性,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应采取如下措施:成立专门机构,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提供申遗和为遗产鉴定工作服务,实行分级保护,拓展档案收集途径等。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以个体创造、个性化为特征的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相结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这是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双赢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迫在眉睫。立法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法律中,应当规范和界定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主体、保护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构建“和谐河北”,实现河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内丘纸马艺术的发掘与保护过程中成功的一些做法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得与失,以期对我省其他“非遗”项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婷 《东南学术》2011,(4):213-222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汗牛充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如何有效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我国学界已有不少相关探讨。本文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为考察对象,从立法与司法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群众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实施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核心渠道.结合公共文化体系这个社会平台的建设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可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有创新力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其保护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可接受性、目的性和非孤立性的特征,这些特性保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族文化面对外来文化侵蚀的自省与价值再发现,是对文化传统的回归与守护,是一种文化话语权的竞争。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切实保护,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指向背后的功利性也需要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负有在国内法制中适用该公约的义务.制定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是对公约适用的重要保障.但采用何种立法模式,学界观点不一.纵览国际上的立法实践,主要有统一立法模式、分别立法模式和渗透立法模式.通过对三种立法模式的优劣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应选择统一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郭慧丽 《河北学刊》2012,32(5):199-202
起始于2003年并于2010年全面展开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既是中国当前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促进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剧团改制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市场导向的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需要各地方剧团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市场空间,同时仍有赖于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促进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各项保障制度,逐步使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8.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是传统文化由传统方法保护转变为特殊权利方法保护的例证,也为西藏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范式。格萨尔、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西藏实施公约义务的有力实证。但应看到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和保护措施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属不清的现实,因而,像《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样的地方性立法,不但是传承与发展西藏传统文化的自身需要,也符合创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法律架构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19.
辛儒  孔旭红  邵凤芝 《河北学刊》2008,28(2):201-2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推动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方言是中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民族多样性的文化、捍卫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本文就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以及方言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当前中国亟待保护方言,并就其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有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生产性保护是较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特征的保护方式之一,其目的不是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发展成产业,而是在于保护.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承、传授、总结和整理传统的技艺和艺能的同时,应该注重项目本体的恢复与重建;要选好和带好徒弟;创造经典的作品;注意资料、档案的收集以及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传统技艺和艺能的经验之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