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根——释“帝”字的形义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说“黄帝子孙”,“龙的传人”,表示大家都是一个祖先的骨肉同胞。司马迁《史记》的首篇《五帝本纪》就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华夏族从历史上寻根,都会寻到高祖黄帝,黄帝在传说中既是创世神,又是宗祖神。巫师、巫术以玉为灵物,皇、黄相通,所以又有“玉皇大帝”的名目。总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爱”(王国维释“爱”,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倍)”;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3.
《黄帝伐赤帝》是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汉简《孙子兵法》的佚篇之一。它最早记述了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的五方五色帝的传说。对研究先秦的五行学说及黄帝的传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篇著成年代国内学界鲜有论及。马来西亚大学郑良树先生认为:“以黄帝、赤帝、青帝、白帝、及黑帝作为五帝的配置”,要到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才完成,因而佚篇  相似文献   

4.
<正> 安徽英族是西汉时英布的后裔。英布封于六(今安徽六安),为准南王。英是氏,本姓偃,英氏是偃姓的一个分支。据《史记·黥布列传》记载:“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索隐》说:“布本姓英。英,国名也,咎繇之后。”《国语》:“晋有英成僖子。”《通志·氏族略》说:“英,偃姓,皋陶之后,以国为氏。汉有英布,为九江王,望出晋陵。”又说:“六氏,偃姓,皋陶之后,文(公)五年楚灭之。今庐江故六城是也。子孙以国为氏。”可见英是皋陶之后,本姓偃,后来以国为氏,便称英氏了。又因为英布年少时以罪被黥,遂以黥氏。《通志·氏族略》说:“以凶德为氏,黥,偃姓,皋陶之后,淮南王英布,遂为黥氏。”《史记·索隐》说:“又《春秋传》六与蓼,咎繇之后,或封于英、六,盖英后改为蓼也。”宋邵思纂《姓解》:“英布,因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经》中所载“群帝”或“众帝”的名称及其谱系的分析,认为黄帝、帝喾、帝俊、帝舜实为一人,乃是上帝;帝鸿即帝尧亦即太皞、昌意;少暤即帝挚,亦即《海经》中的戏,他应该是帝尧之弟继帝尧为帝者,《世本》《史记》中说他是帝尧之兄的说法不可靠;韩流为《竹书》中的帝乾荒,曾继帝挚为帝;帝丹朱即驩兜、驩头、讙头、讙朱,是帝颛项之子而继颛顼为帝者.帝尧、帝挚、帝韩流、帝颛顼、帝丹朱是唐虞时代的五位帝王,一代为兄终弟及,其余为父传子,先秦所谓的五帝时代、唐虞时代是相同的概念.“五帝”传说是真正的古老史传,并非战国时人的杜撰,也可以证明战国时代儒、墨所谓“尧舜禅让”的说法根本是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6.
湖北荆门包山出土楚简所载卜筮祷辞,其中有楚先祖老僮、祝融、媸酓三名。楚为祝融八姓之后;老僮即卷章,见于谯周说,惟媸酓其人,于史无征。古人崇拜天象,将天象拟人化,楚简中所载楚先祖,属于月象的拟人化。何以得知?请申其说,以求教正。《史记·楚世家》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据《五帝本纪》,黄帝有二子,一曰玄嚣,一曰昌意。我曾考定玄嚣即天干,昌意即地支,楚为姓,先属于祝融八姓,后属于陆终六子,  相似文献   

7.
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语·晋语》说的炎帝、黄帝同出于少典氏 ;《史记》、《世本》、《大戴礼记》说的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同于出黄帝 ;《尚书》说的尧、舜、禹等在同一个组织中共事 ,他们应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华夏血缘族团。同时 ,根据东方的大量古史传说及大汶口文化的领先地位 ,这个族团从炎黄起至夏初止 ,一直生活在东方以泰山、四渎、《淮南子》九州为中心的地区 ,并在山东东部地区初建夏王朝。夏初太康失国及少康复国一段历史大体发生在东方。大约在少康中期时夏王朝西迁中原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遂由东方逐渐转移到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8.
湖北荆门包山出土楚简所载卜筮祷辞,其中有楚先祖老僮、祝融、媸(?)三名。楚为祝融八姓之后;老僮即卷章,见于谯周说,惟媸(?)其人,于史无征。古人崇拜天象,将天象拟人化,楚简中所载楚先祖,属于月象的拟人化。何以得知?请申其说,以求教正。《史记·楚世家》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据《五帝本纪》,黄帝有二子,一曰玄嚣,一曰昌  相似文献   

9.
顷读史记,疑义尚多。浅陋寡闻,深惧无当。兹录有关于训诂者数则,就正大雅。 一:有状 《殷本纪》:“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索隐》曰:“帝,天也。谓蚩尤作乱,上天乃不佑之,是为弗与。有状,言其罪大而有形状,故黄帝灭之。” 案:《索隐》释“有状”之义殊未谛。 《说文》犬部:“状犬形也。从犬爿声。”又犬乃“狗之有悬蹄者”。饶炯谓犬以足力为名,并据周代铭器诸例,谓此是象犬之  相似文献   

10.
再释“成”     
(成阝)、盛两字相通,前已论及,(成阝)、成古一字《说文》也已有定论,另据成、盛古为相通的字,也可以得到印证。《说文》汉许解:“从皿,成声”段清注:“盛音成,本亦作成。”(成阝)为封邑称成之正体,而戊为(成阝)的减笔,据此可以推知。此外、成、称,古相通,源于帝颛顼的婚偶为帝少皞之女,以族称“母癸(古鬼,九一音读如皋)而氏称为“爯”,这是屡屡见于古唐虞金文的记载,不过旧读“爯”为“举”,是源于《周书·牧誓》  相似文献   

11.
姓氏的渊源     
姓氏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经产生就固定不变或永远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存在,只同人类历史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 姓和氏,发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原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姓”由一个老祖母传下来,主要起“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氏”则是同姓的分支.后来,“姓”和“氏”两个概念逐渐融合了.到秦汉时代,姓氏早已混为一谈,所以在司马迁所著《史记·列传》中,一概说成:某某,姓某氏. 几千年来,我国姓氏不断演变.追溯现有三千多个姓氏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①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氏.例如“唐”是尧的族号,其一部分后代便姓唐;周朝有文王、武王等谥号,他们的某些子孙就分别姓“文”、“武”.②以居住地、国名或采邑为姓氏.传说伏羲氏居住在东方,其后代便姓“东方”  相似文献   

12.
藏族自古有姓。藏族姓叫“瑞芒”()。所谓“原人四姓——色氏、木氏、董氏、东氏()和“原人六姓”——色氏、木氏、董氏、东氏、惹氏、柱氏(),可以说是藏族最早的姓氏。现在,藏族有多少姓,由于无此资料,所以无从知道,也难进行综合分析。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藏族对姓的重视程度和使用情况因地而异。一般说来,藏族重名不重姓,知道有其姓,而不常用其姓。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只呼其名而不直道其姓。著书立说署名,也很少用姓。但是古往今来,有些地区则从习惯,并非绝对不用。如酉藏佛教萨迪派的始祖昆氏()就是一大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吐蕃王朝开国功臣,大名鼎鼎的“噶尔”()是姓,“东赞域松”()(注)是名字,“伦布”()则是官衔。在西藏名门望族中用姓者较之平民百姓为多。  相似文献   

13.
僰人的来源和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古叫白老,亦即白民,为六戎之一。人原居于川北朗山上游,后逐渐南迁道,今四川宜宾市,魏晋时又南迁于云南大理一带,与汉人融合而成为白蛮,成为今白族的主要先民。一、人的来源六戎之一有白老,又称为白民。《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郝懿行云:“帝鸿,黄帝也,见贾退《左传注》。”白民为黄帝之裔。又《海外西经》:“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步入伐帝,于此取之。”又“白民乘黄,其状如狐。”至于人最早的史籍记载,则见于《吕氏春秋·恃…  相似文献   

14.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先祖,其史迹遍布中国南北。其出生地在寿丘(或曰青丘)。根据古星野学术,寿星(长沙星)、青丘星分别对应寿丘(长沙国)、青丘国(在楚东南),以及其妻子西陵氏(其妻西陵氏当居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在石家河古城)、玄嚣一系后裔所居,可推断寿丘在南方。黄帝代神农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后又与蚩尤南北分治,因而长期生活在北方。黄帝战胜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其都位于南方,其死后也葬于湖南黄陵,而群臣葬其衣冠于陕北桥山。其子孙有二系,昌意~颛顼~鲧~禹一系当在中原,而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一系当在南方。南方文化北上中原有较多地下遗存证据,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与黄帝北上大体相应。黄帝南北子孙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15.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先祖,其史迹遍布中国南北。其出生地在寿丘(或曰青丘)。根据古星野学术,寿星(长沙星)、青丘星分别对应寿丘(长沙国)、青丘国(楚东南),以及其妻子西陵氏(其妻西陵氏当居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在石家河古城)、玄嚣一系后裔所居,可推断寿丘在南方。黄帝代神农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后又与蚩尤南北分治,因而长期生活在北方。黄帝战胜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其都位于南方,其死后也葬于湖南黄陵,而群臣葬其衣冠于陕北桥山。其子孙有二系,昌意—颛顼—鲧—禹一系当在中原,而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一系当在南方。南方文化北上中原有较多地下遗存证据,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与黄帝北上大体相应。黄帝南北子孙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16.
姓氏谈     
中国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家族是以婚姻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我国古代社会,姓与氏最初是分开的.《通志·氏族序略》”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践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  相似文献   

17.
《史记》所言“春秋国语”系指《国语》小考陈松青《史记》将“春秋”与“国语”相及而言者共二处:甲、《史记·五帝本纪》赞语: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有不传。……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幸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  相似文献   

18.
黄帝炎帝为中华民族之始祖,但以黄帝为大宗,炎帝一系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文化史上之地位为黄帝一系所掩,以《尚书》论,《周书》以《周诰》为主,属于黄帝系统,因为周姬出自轩辕(天元黾),但在《周诰》前有《洪范》后有《吕刑》,未为人所注意,其实以上两篇属于炎帝体系。《洪范》为“申”职司天之书,而《吕刑》为“吕职”司地之书。“以社以方”之社即“圜丘”祭天,“方”即“方坛”祭地,亦即“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重”即“申”(神)、“黎”即“吕”(旅)。本文所论述炎帝一系史实,而多引原文,加以己见,以明究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经》中所载"群帝"或"众帝"的名称及其谱系的分析,认为黄帝、帝喾、帝俊、帝舜实为一人,乃是上帝;帝鸿即帝尧亦即太皞、昌意;少皞即帝挚,亦即《海经》中的戏,他应该是帝尧之弟继帝尧为帝者,《世本》《史记》中说他是帝尧之兄的说法不可靠;韩流为《竹书》中的帝乾荒,曾继帝挚为帝;帝丹朱即驩兜、驩头、讙头、讙朱,是帝颛顼之子而继颛顼为帝者。帝尧、帝挚、帝韩流、帝颛顼、帝丹朱是唐虞时代的五位帝王,一代为兄终弟及,其余为父传子,先秦所谓的五帝时代、唐虞时代是相同的概念。"五帝"传说是真正的古老史传,并非战国时人的杜撰,也可以证明战国时代儒、墨所谓"尧舜禅让"的说法根本是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20.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先祖,其史迹遍布中国南北。其出生地在寿丘(或曰青丘)。根据古星野学术,寿星(长沙星)、青丘星分别对应寿丘(长沙国)、青丘国(在楚东南),以及其妻子西陵氏(其妻西陵氏当居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在石家河古城)、玄嚣一系后裔所居,可推断寿丘在南方。黄帝代神农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后又与蚩尤南北分治,因而长期生活在北方。黄帝战胜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其都位于南方,其死后也葬于湖南黄陵,而群臣葬其衣冠于陕北桥山。其子孙有二系,昌意—颛顼—鲧—禹一系当在中原,而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一系当在南方。南方文化北上中原有较多地下遗存证据,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与黄帝北上大体相应。黄帝南北子孙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